你就坐这部车!?
下班回家坐在105路上,听到一位妇人在和一位女士对话。从衣着上判断,那位妇人显然是外地来的,讲着很重的家乡话。妇人:请问,往市政大厦怎么走呀?
女士:哎呀,你坐错车了---方向错了!
妇人:啊?这人生地不熟的我可怎么办呀。。。。。。
女士:你别急,等车到这一站停了,你就到对面去,还坐这部车。。。。。。
女士话未说完,车已经到站,那位妇人急急忙忙下了车。当车重新启动的时候,透过车后窗的玻璃,我能看见那妇人还一直注视着正在离开的这部车,也许,在她心里正在感激着这个陌生城市里的好心人吧,我想。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完结,一个助人为乐但平淡无奇的故事。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天,当我一大早坐上105路车上班的时候,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正聊得欢呢----
司机:哈哈,刚刚听老王讲的一个怪事,笑死人了!
售票员:什么事呀,这么可笑?
司机:昨天,就在咱们这路车上,有个妇女要到市政大厦去,结果坐错了车。
售票员:那有什么好笑的,外地人经常坐错车的嘛。
司机:不是,你猜怎么着,别人告诉她到对面去坐,那妇女,她。。。她倒是到了对面。。。哈哈。。。
售票员:别笑了,快说,为什么呀?
司机:老王说,昨天那妇女一上车就抱怨深圳的交通差,到市政大厦去的车太少,老王问她,105路几分钟就一部,干吗等几个小时呀?你猜怎么着----那妇女说,105是多呀,打我眼前过,我都数得头晕,可人家说到市政大厦的就你这部,为等你这部车,害我足足等了几个小时。。。不过还算好,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我都坐错了方向,现在,还不知道被拉到哪里去呢。。。
司机和售票员还在哈哈大笑,我却怎么也没笑出来。
昨天我在,今天我在,这一切现在都明白了----因为那位好心帮人的女士一句话“你就坐这部车”,结果却事与愿违,那位外地妇女信以为真(当然,帮人的女士并没有说假话,也没有有意说错话),以为只有这部车才可以坐到。几个小时就呆在那里死等一部车。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说帮人者无心之过,词不达意,当然可以。而被帮者是不是也有些问题呢?难道,对方的错误信息在传达给自己以后,就没有一个甄选和判断的过程吗?
沟通无处不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再高明的沟通者都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以往,我们总在强调发出信息的一方需要“换位思考”要“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这当然没有错,大家都希望做这样的沟通者,但是,一方面不是人人想就可以做得到的,另一方面“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在发出信息的人“总有一失”的时候,假如接收信息的人自身具备甄选和判断的能力,上面的故事就不会那么多了。
看来,在沟通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打发出信息的人的板子之外,也有必要打一打接收信息者的板子,促使他们提高甄别和判断信息的能力。也许发出信息者说的不对或不完全对,但是,接收信息者在做的时候可以把它做对,因为,我们是能动的,是有思想的。
不能因为对方错了,我们就错了,木已成舟,这样的因果分析于那件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太的意义;如果对方错了,而我们却做对了,那,才叫智慧。
加入我的朋友圈吧用户“德隆”于2004-10-8 16:36:34编辑过此帖。
RE:你就坐这部车!?
德隆讲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小学的时候语文考试经常有这样一道关于歧义分析的题。同样的一句话可以表达出两个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那时只是感慨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没想到站在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却另有一层意义了。
好文章,加精华了。谢谢德隆。
PS:德隆现在把广告都打出来了!
RE:你就坐这部车!?
是啊,此贴精华,考验我们每个人接受信息后的个人能动问题。那外乡人听了,等了,如果能再想一想,主动问一问,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不一样的结果,有时在最初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关键在于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程度的作用。RE:你就坐这部车!?
洁子说得太对了我感觉也是个能动的问题
如果你多问一下
可能就不会闹出笑话来了
RE:你就坐这部车!?
洁子说得太对了我感觉也是个能动的问题
如果你多问一下
可能就不会闹出笑话来了
RE:你就坐这部车!?
在企业 信息也是重要的资源...RE:你就坐这部车!?
沟通前对信息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则沟通才能明确清楚.深有同感
中国语言的丰富性+人的理解力+表达力+。。。。。致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很多时候,我们受别人不能明白一个很简单的表达而,别人为了你怎么听不懂他的话而
RE:你就坐这部车!?
这让我想起了标准应该尽可能地细化,不能让人产生岐义.RE:你就坐这部车!?
很经典的沟通案例.沟通的艺术性强的很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