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管理中有多少花样可以翻新?
加强管理、改善管理、从严管理,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出色。把工作做好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得表扬、受奖励、被升迁?当然不是。数据、成绩、视觉效果,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千条江河归大海,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把工作做好最后都要落实到人。人民群众的满意才是最终目的。话是这么说,实际工作中却不是如此,“上面”一旦强调什么了,“下面”往往可以翻出许多花样来,有些花样还颇有些幽默。令人对这些首创精神不得不刮目相看。只可惜人们只是“看”而已,像瞧西洋镜似的,然后就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加强管理”的初衷却完全不搭界。介绍两个“花絮”,算是花样翻新的实例。这就是“川普”和“八颗牙”的故事。事情绝对真实,是重庆媒体报道过的消息。先解释什么叫“川普”?四川、重庆人说的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不规范的普通话,就被称为“川普”,又被戏称为“焦盐普通话”。
近日当地媒体有消息说,凡是讲“川普”的公交售票员将一律不得上岗。消息说,公交车是城市流动风景线,售票员的言行代表着城市形象。日前,该市第一公交公司开展服务技能大比武,普通话不过关的售票员就不许上岗。勿庸讳言,在4个直辖市中重庆是普通话普及得最差的。所以要全力以赴塑造礼仪重庆新形象,普及普通话对于提升城市形象非常必要。但是,群众中认为对“川普”不必如此苛刻,不妨宽容一点。因为大家认为“川普”已经不错了,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我对此的评论是:“川普”是推广普通话的“初级阶段”。虽然大家希望这个“初级阶段”尽可能短一点,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003年,该市就决定年底前在主城区普及普通话,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邮电、银行等公共服务部门首当其冲,将成为验收的重点。2003年已经过去,今年也已经过了大半年了,情况又是如何呢?党政机关的某些不大不小的官员,连“川普”都不屑于说,他们接待来访群众仍然说的是重庆方言。重庆的新闻媒体,多数设立了“新闻热线”电话,试拨一下“新闻热线”,用普通话回答报料群众的有多少?教育界里中小学好一点,大学中,不用普通话授课的老师岂是少数。还有,充斥电视荧屏的、操着蹩脚“港普”、“台普”的男女艺员,或挠首弄姿,或大作广告,这些甚至比“川普”还要等而下之的“港普”、“台普”霸占媒体半辟江山,无疑是听觉污染,对受众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可是,又能如何呢?可以规定对官员们、大学教授们、港台明星们“不得上岗”吗?那么,在现阶段我们既然可以容忍“港普”和“台普”,那也不妨容忍“川普”。
下面再来说说“八颗牙”是怎么回事。重庆某医院为了让患者满意,在医护人员中特别推行“微笑服务”,“微笑服务”的标准是必须露出8颗牙齿。消息说,这是该医院负责医风建设的某领导潜心研究的成果。这样的“微笑服务标准”一经推出,在该医院立即引起议论。读者的评论也颇为幽默有趣。
我对此的评论是:古之淑女都讲究“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笑而露齿,不是典雅的笑,不是含蓄的笑。但是必须露出八颗牙才算微笑,未免有点为难人家。当然,医护工作者不是古之淑女,也不必装做淑女,但故意张嘴露齿而笑,毕竟不够雅相。微笑的目的是使患者感到亲切,必须“笑从心头起”,否则,哪怕满口牙都露出来了,人家也不觉得亲切,露得过分,患者还要感到害怕。至于脸笑心不笑,皮笑肉不笑,即使露齿超过8颗,人家也会产生见到“狼外婆”的恐惧。
我观察过商场、宾馆服务人员的微笑,能露出8颗牙的真还不多。人们可以感受笑意,但未必数得清露齿数目。看见人家微笑了,赶紧去数,还没数清,或者人家转身了,或者嘴唇微闭了,总也数不清。首创8颗牙标准者,不是眼力特好也应是心算能力特强者,常人难以企及。标准制订出来了,却给执法者出了个难题,非眼明心快者,难吃这碗饭。根据常规,凡成为标准的都有大量统计数据做依据。以8颗牙标准而言,标准出台之前想必研究过并搜集过人群中唇齿构造的有关数据,排除上唇或下唇畸形(特长或特短)以及龅牙或虎牙者,在唇齿结构正常、心理状态正常时人们表达笑意时露出8颗牙的比率应不低于90%。至于另外的10%,只好辛苦他们练练基本功。唇齿有畸形者,必要时可以实行美容手术。--- 这样一来可就近乎荒唐了。
我的结论是:微笑服务不是做秀,考核微笑服务也不是做秀。视患者为同胞,为亲人,为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只有先在内心认同了才能自然流露在脸上。话语的亲切,肢体语言的礼仪和尊重,都能够表达医护人员的诚意,患者往往并不计较露了几颗牙。对考核者而言,数牙比观心容易多了。欲知对方工作态度的好坏,不仔细体察、跟班随访、亲切询问患者及家属,就不能准确掌握被考核者真诚服务患者的程度,的确是很辛苦的事。把一件辛苦而细致的工作简单化成为“数牙工程”,这是管理人员的悲哀。
这就是“川普”和“八颗牙”的前因后果。推广普通话,推行微笑服务,本都无可非议,都具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可是,被某些管理者一“研究”,他们别出心裁的高招就令人别扭,令人不舒服。其实,主张讲“川普”的售票员不得上岗的管理者,自己都还在说着令人浑身鸡皮疙瘩乱起的“焦盐普通话”,却敢于规定人家“不得上岗”。那位首创“八颗牙微笑服务”的领导,自己能露几颗牙、是白牙还是布满烟渍的黑斑牙,都还难说得很,却敢于硬性要求“下面”必须露出八颗牙。这都不是天方夜谈,这是正规媒体报道的消息,而且,显然是被“上面”所欣赏、所赞许、并希望能够推广的“经验”。呜呼,管理,为什么一说要“加强管理”,很快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花样?其实,这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们不能不承认拒绝“川普”和实行“八颗牙微笑”确实具有较好的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上面”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喜欢的就是这种效果,至于它是否符合“以人为本”则少有人关心。难怪,“下面”就会投其所好了。某些人的智慧在这方面展示得极为充分。历来如此。
RE:天下事--管理中有多少花样可以翻新?
顶一下,这里的人停留的时间短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