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晋升制度难题
这是一个朋友公司真实的案例。A公司是一个国有的服务企业,员工分为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两者差别很大,今天讨论的是生产岗位的员工晋升制度,生产岗位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首席技师,初级工占总人数的2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20%,剩下的5%为技师和首席技师,每两个有一次晋级机会。公司晋升考试制度是这样的,每个月的考核平均分数占晋升成绩的30%,每年一次的岗位评估占20%,晋升时的笔试成绩占20%,实际操作占30%,按成绩高低排名晋升。现在的问题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变缓,出现了大量中级工竞争高级工,高级工每年新增的名额太少,考试要达到80分都不一定能晋升高级工岗。而高级工晋升技师、首席技师更加难,高级工基本上到了职业的尽头,所以那些高级工就坐享其成,也不用心工作,每天就等着下班,这样也带坏了氛围。很多中级工由于晋升无望而离开,再招员工又产生了一系列费用。后来,一些管理岗位也公开招聘生产岗位员工,但位置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大家讨论一下,该怎样调整晋升制度,留住人才。 岗位级别,和能不能好好工作,应该是二回事吧,岗位级别越到上,越难,这是正常。可能你们的有点不合理,大部分人都上不了,至于同级别,可以用别的方式进行激励吧 关键看高级工是否还有技能素质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对企业能带来什么效果(益)。如果有这个问题空间,就可以设置高级工的级别了:高一级、高二级、高三级...特高一级、特高二级...。应该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仅供参考!顺祝快乐!! 每年要根据岗位能力矩阵图对各个级别的技工进行考核,连续考核不合格就要考虑降级处理了,建议不要对各个级别的岗位做百分百的限制,就是员工达到一定的水平,都可以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晋升渠道,依赖于企业快速的增长,业务范围的迅速增加。这样才会出现更多的岗位让员工晋升。一旦企业发展速度降低或处于萎缩期。就会出现矛盾;
技术级别设定别限定名额,重在考评;可以增加技术考核的难度,变更考评的形式。让考核结果更能够反应操作者的真实水平。比如引入外部考评机制,技术评级可以临时、随机聘请权威机构专家担任技术评委。为了防止贿赂。选择与公司所在地比较远的机构,评审人也随机抽换。这样难度增大了。可能会解决一些。
实行技术等级与职务分离。比如班组长的技术水平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是管理能力最强的。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huodongjun 发表于 2012-4-15 2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晋升渠道,依赖于企业快速的增长,业务范围的迅速增加。这样才会出现更多的岗位让员工晋 ...
班组长都是高级工,有班长津贴。班长的技术水平不高,就不能让下面的人服众。目前准备采取的办法是,高级工三年一考,凡事符合资格的都可以考(包括做满3年的高级工和中级工)。以前是一旦做了高级工,只要每年的岗位评估合格,就会一直做下去。这样就会让很多人都有机会做高级工 stephenzhou 发表于 2012-4-15 18: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年要根据岗位能力矩阵图对各个级别的技工进行考核,连续考核不合格就要考虑降级处理了,建议不要对各个级 ...
每年一次岗位评估,不及格补考不及格,就要降级 伊犁之魂 发表于 2012-4-15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看高级工是否还有技能素质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对企业能带来什么效果(益)。如果有这个问题空间,就 ...
目前准备调整为高级工可以晋升到管理岗位,但是名额有限,管理岗出现空缺,先从内部招聘,中、高级以上可以报名,参加笔试和面试。高级工的考核加大,每年要有一项业绩 合德-阿军 发表于 2012-4-14 2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岗位级别,和能不能好好工作,应该是二回事吧,岗位级别越到上,越难,这是正常。可能你们的有点不合理,大 ...
岗位级别高低牵扯到工资多少,有些能力达到了,但是没位置给他做,意见就来了,也没以前那么认真,积极 天天向上大斌 发表于 2012-4-16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年一次岗位评估,不及格补考不及格,就要降级
是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