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47:00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ZT

前言

  前面我大约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完了“我刚工作后的经历”,多谢大家的热心的鼓励。之后一直较忙,最近稍微有点时间,准备再继续重新写一点这方面的话题,主要的目的还是一样,就是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大家谈谈,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这段经历的时间和上次基本一样,还是在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半。因为我自己切身体会到,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的生涯太重要了,这是我们的人生新的起点,而今后的路如何走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段时间打下的基础。这段时间内,在基本确定了工作的方向的基础上,主要的当然是要重点学习两样事:工作技能和社会经验。这是我们所共同面对的话题。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1

  在我刚刚踏进银行的第一天,我可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就好象我小学二、三年年级的一篇课文的开头上说的那样:“盼啊,盼啊,六一节终于来到了,六一节终于迈着大步来到了。”(不过我可不是在六一节进的银行,相信大家不会搞错。)想起那时我在学校还是班里的新闻报道员呢,刚开始写宣传稿的时候,就会用几个词,比“锣鼓敲得咚咚响,风吹红旗哗啦啦,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我校也不例外。”之类的。

  小的银行门市部我见过的当然不少,可是真的外国的银行里面是什么样子我可真没见过。那里面出来的人可都是西装革履的--我说的是真的西装革履,可不是我在别的小城市里经常见到的穿着劣质的西装里面再穿件紫红的劣质毛衣蹶着屁股打台球的那种。银行里的人出来一举手一投足,那可都是有做派的。里面嘛,一定也是不错的。你看,虽然技术性的公司没要我,可我因此加入银行。起薪并不高,但这不是大问题。从此我可也加入了所谓的有“做派”的人了。我从得到这一消息开始,你想象的出,我是挺得意的,我当时一刻也没耽误就打电话告诉我的家里,在电话里我一点也没有掩饰我的兴奋的心情。

  我象是个读了许多童话故事的少年进入了一片充满了神秘的森林。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48:00

2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2

  这一批共有五十多见习行员,我们同一天加入的则是十三人。这其中,明、玲、逸风和我成为最要好的一组人。

  我刚进银行的兴奋感没几天就让沉闷的上课给冲淡了。上课的地方是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的大会议室,平时窗户总是被厚厚的窗帘遮盖住。即便是白天,屋子里的灯光也不是特别的亮,加上来讲课的人的枯燥无味,总是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于是我们四个总是坐在后排,有时假装听讲,顺便打个瞌睡。当然也有人总是积极地占领前排的座位,那是为了在上课时给讲课的主管们留下个好映象,你得装作有极强的求知欲,积极地提些看起来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这到底有多大的用处,谁也说不清楚。比较幸运的是,我这时已经被风险管理部门要了,所以没有必要去争这个机会了,而明、玲和逸风则是一副并不在乎的样子。我的左边总是坐着逸风,右边则是明,再右边是玲,男孩坐了中间--不过我们可都没有男尊女卑的意思,只是大家习惯这么坐罢了。

  给我们来讲课的都是各个部门的主管,象走马灯一样,我们根本搞不清楚谁是谁。在我们的感觉里,来的人有的好象是匆匆来作个介绍而已,而有的则是好象真的来给大家传授知识似的。来的主管们有很多都好象很和蔼可亲,不过你可别被这假象欺骗了。

  记得有一个做前台的主管,来讲课的时候就给我们很好的映象,他一来,就完全摔掉了他给我们的演示的讲义,他说:“孩子们,你们喜欢听什么呢?”大家憋了半天回答不出来,他就说起了他的银行的一些经历,力图表现的他好象和我们一样,课堂上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他和大家谈笑风生,最后他还亲切地和大家聊起我们应该怎样地利用这好机会多学东西。“你们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来问我,我的办公室的门永远是为你们敞开着的。”啊,多么好的前辈啊!不过,下课走后不久,我们就听说,在每一届的新行员的培训上,他都是这样说的,结果两年前,有一位新的行员不知底细,有一天真的去敲了他的办公室的门,大概是要“学些东西”,结果被他不客气地哄了出来。这还不算,那位新行员那时已经加入了别的部门,结果他还写了份电子邮件给那人的主管,抱怨他的下属来打扰他的工作。

  我们都懂了:这些显要的人物只是不肯放过每一个戴上一副慈善的面具做秀的机会罢了。后来每当我看见那位主管的和蔼可亲、亲民爱民的形象,我的耳边就响起了童话中的歌词: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48:00

3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3

  金庸的小说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我觉得其成功的地方当然有武功和情节的描写,但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刻划,象其中“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在华山顶上强行想消灭武林几大正派的时候,里面的教众对任我行吹捧的场面就很有趣,他们把任我行和孔子、关公及诸葛亮相比,说孔子、关公及诸葛亮比任我行可差远了:孔子懂武功吗?关公只有匹夫之勇,有教主的文韬武略吗?诸葛亮更是手无缚鸡之力。我每次读到此节,都不觉地想开怀大笑。可是,现实中,我们也居然看到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专门负责我们培训的陈小姐很早就给我们打招呼说,明天来给我们讲课的是我们银行的一位负责前台的大人物,那可是个极为有权力的女主管。要我们明天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不许打瞌睡!”等她讲完后,大家要踊跃提问,但绝对不许问无聊的问题。

  第二天,那位主管来讲课时,整个会场如临大敌,室内的前排的灯光还有意暗了一些,讲座的位子和第一排听众的距离还被增加了一至二米--后来有人说那是为了增强神秘感(?)。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那位主管女士的讲课用的是一种低沉而又透着一股冷冷的味道,即便是象我们这些做在后排平常不太在乎的人也是一本正经,不敢怠慢。最糟糕的是,到了后来问我们有什么问题没有时,我们都呆若木鸡,后来在一旁的陈小姐的期待的眼光下,终于有人举手问了个问题:“请问我们银行对交易员们是怎样管理的?怎样防止尼克利森那样的事情发生的?”,这个问题可真是太不恰当了,我想她一定是期待我们问:“您对我们银行的投资行业的如此成功有什么看法?”我看到陈小姐一脸的失望,但问题提出来了,她面无表情地说:“我们有严格的纪律,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唉,当我们都是一群的菜鸟。

  后来隔了好久,有一次外面的IT公司来银行设立一个展览,各部门都被邀请去参观,我有幸又一次领略了她的威严。那时,我们正围坐在一个系统的展台前听人演示,忽然看到周围的人都站起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主管来了,于是我也赶紧站起来躲到一旁。最可笑的是有一位坐在最前面的老兄没看到,他还在听展览的人讲演系统,他听着听着,一转头,忽然发现这一展区只有两个人坐着:一个是他,另一位紧挨着他左边坐着那位主管,当时就见那位行员象屁股下坐了一飞机紧急跳伞的弹射装置一样,噌地跳了起来,忙不及地躲闪一旁。我们当时差一点就大笑出声。

  人是怎样走上神坛的?那滋味一定不错吧?幸亏我们不是在日月神教,不然我们每次见到她,是不是要高呼:“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49:00

4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4

  当然这段时间也是我们工作生涯的最开心、最无忧无虑的时候。我们这些新的学员经常结伴活动,周末我们一起畅游古炮台,我们一起说笑,聊各自的学校时的有趣的往事,我们还经常在下午下了班去河边的酒吧里喝酒,有时我们也学那些老的行员那样,领带笔挺地做高尚状,有“做派”地品尝着啤酒聊着天,哈,感觉好极了。不过不管我们怎样地模仿老行员们的姿态,别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我们是新人,那是我们还没有掌握银行的工作的节奏,别人一看我们的笑脸就知道:我们还都是一张白纸,那上面缺少社会的印迹。

  有时我们还主动地去加入老行员们喝酒聊天,极力地试图打开他们的事业的经验的宝盒,而探寻其中的秘密。我要告诉你的是,经验可不一定都要别人正而八紧地来传授给你,很多时候在不经意的玩笑中,经验就在里面了。

  记得有一回,我们和私人银行的比我们大几年的行员一起闲聊。私人银行没几个人,可是他们却是非常赚钱的地方,他们接待的都是大款,那些富人把钱存入银行,由银行帮他们打理,银行向他们抽取服务费并在利润中收取提成。如果你手上有两三个几千万的富人把他的钱交给你来管理的化,你就大发了。你的利润每年最少了说也有好几个百分点,如果市场的行情好的话,就更多了。而投资的事是别人在操心的,你的工作只是如果地紧紧地抓住这几条大款,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把钱放在银行里。

  这位行员告诉我们:“我的工作就是象伺候太上皇一样地伺候他们,所以我们知道他们的很多的隐私,连他们的情妇有几个,长得什么样都知道,可是银行的一条铁的纪律是守口如瓶,什么也不能说。”我问:“那你不会心里觉得压抑吗?”“不必,道德的问题不是银行来解决的。相反,我们还得连他的情妇的马屁都得拍。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我想起了天龙八部里的包不同,笑问:“就连他们放个屁,你们也要大声吸进,小声呼出?还要衷心称赞?”大家大笑。那位行员说:“当然。不但如此,我还会提出科学的证据去证明他们的屁的确很香。我也许还会假装收集他的屁去交给最优秀的科学家去分析,让他们充分地相信:他的屁的确与众不同。”

  “这样的人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大成狂,以为自己比别人高多了。这时我的机会就来了,我不但会装着衷心地佩服他的投资见解,还会积极鼓励他多投资,鼓励他尝试他的有趣的想法,让银行狠狠地赚他的钱。如果你在道德上真的对他恶心极了,你就狠狠地赚他的钱。这是我刚进这行的时候我的老板跟我这样说的。”

  真不知你听了这番话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49:00

5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5

  我们这群人对卡拉OK也很有兴趣,尽管大多数的人唱的不好。在培训的三个月里,我们至少组织过三四次。最有趣的就是,大家喜欢改歌词,比如逸风喜欢唱“明天我不要嫁给你了”,敬钦喜欢唱“路边的野花我喜欢采”,我喜欢唱“让我恨你骂你,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唱得较好的是明和玲。明唱的“25 minutes too late”是我们最喜欢的了。每当他唱完独唱部分:
"
she looks so happy in her wedding dress, but she's crying when she saying this;"

  我们马上全体就会接上去:

bo--y,i miss your kisses,
all--the time this is
twe--n-ty  five minutes too la--te,
thou--gh you travel so far,
bu--t i'm so you're-
twe--n-ty  five minutes too la--te.

  大家还会边唱边挤眉弄眼做怪相,逸文则打岔一句:“you never signed your contract  earlier?”众人大笑。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50:00

6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6

  在我刚被银行录取还没进银行的第二天,我又自己打电话联系了自己将要加入的部门,请他们告诉我大概要学哪些的金融知识。我找到我的学金融的朋友给我介绍我该学的金融书籍,我可是买了一大堆。

  我以前学的是物理,金融知识是零,要学的东西可真不少,我希望在短的时间内把知识尽量多学些。但是,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是把别人四年大学的东西都按部就班地学还是跳跃着学呢?我的感觉是如果进了银行以后还要再学四年才跟别人大学的水平一样那我肯定不行。因此我对自己的设想是,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该系统地学完别人四年的东西。这里要两步棋一起走:工作马上就会接触到的东西先学,在学工作要用的东西的时候,如果遇到基础的知识不懂的,就马上顺藤摸瓜地学;同时一有空。系统地学最必要的基础知识。这样既能够使得自己的工作不会耽误,能尽量马上适应,又可以争取把基础打扎实。

  最基本的知识有:公司财务,会计,和金融产品。最急需的知识有:证券、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于是我在加入银行前开始,就集中精力一门心思地专功公司财务。比起我们学的物理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之类的,金融的东西的确太简单了,所以我的速度很快。到了我加入银行不久,我基本上已经学完了厚厚的公司财务和融资。还有,你边学得边想,别只是机械地囫囵吞枣,等都完了,我总结了一下,其实一本公司财务,说的就是几个最重要的概念:现值,收益和风险,融资的成本。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于是我又开始学习会计,学了半天,我一想,翻过来覆过去,只是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资产负债表),收入的来源和开销(收入表),现金的移动(现金流量表)。我再一总结,这个会计其实只是一个大数据库,会计就是把经营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到这个数据库里,让人从这些数据中看出经营的情况罢了,只要遵照几个基本的规则,你可以创造性的编任何的数据--取决于用的人怎样方便。

  我又同时开始学习金融衍生产品的知识。等学完了,里面的公式我并没记住太多,但我注意到:其实所有的产品都是几个最基本的产品组合拼装起来的,而这里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值不变和不被套利。而选择权的价值计算则一切都是从市场参数最基本的两个过程--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过程开始的。这些一想通,就什么都明白了。

  你看,千万别被知识给掩埋了。你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最后变成你的东西的时候,你只要掌握起主要的灵魂就好了。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50:00

7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7

  我的将近两个多月的培训阶段很快就过去了,逸风这时已经被我们部门要了,她还接着去分行工作了一个月,这的确是我自从工作后过的最自由自在的时期,过后我们回到了部门。

  如果说我最初刚进银行的时候是在童话的森林里漫步,现在我们则是一伙进入了丛林的新兵。在丛林里我们的前后左右随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危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要随时记起你自己的大方向,在你没有准备和把握的情况下,除非你有超人的本领,你得学会的首先不是去如何去赢,而是得学会躲藏和逃跑,保护自己胜于战胜对手,你得学会找自己的向导,多听听他们的丛林生存之道,记住他们的经验之谈,尽快掌握丛林生存和作战的技巧技能,千万不可冒然出击,哪怕是有那样的嫌疑的举动都要避免。孙子说:“古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古代的善于打仗的人,先使自己不被别人战胜。)你要“动于九地之下。”

  我的部门里,一个主管,四个小兵。我和逸风一进去,就遭到了其他两位还有别的部门的丛林老兵的袭击。正如我在前面的经历中说过的,部门里面的事情是我们做,但种出的桃子几乎总是别人来摘。我们却只能智取,不可力敌,只可迂回包围,不可强攻。我和逸风一边忍耐着,一边悄悄地迅速地学习着技术上的和公司生存的社会经验。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51:00

8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8

  在我刚到部门后不久,我们那时刚刚开始搭建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框架。我的第一个项目是银行的风险模型。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个部门的业务记录的拆分不是十分的清楚,使得这两个部门的盈亏和风险都不容易掌握,有必要搞清楚他们的经营状况,并建立一套有效的转换价格系统。

  扛着上级的尚方宝剑去解决部门的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可是个出风头的好差事。自然这轮不到我和逸风,婉莹和玉雯自告奋勇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她们和两个部门的人开了无数次会,又要来了许多的两个部门的经营的记录,可是如何拆分这可是关系到两个部门的利益的关系,这自然非同小可,他们当然是争得头破血流,每一次的开会都是争吵不休,都快一两个月过去了,毫无结果。

  到了后来,婉莹和玉雯也觉得这个任务越来越乏味,解决的方案看起来是遥遥无期,拖成了一个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正好这时主管又交给我们一个其他的任务,于是她们两个又将她们的热情投入到了那个任务上,这个鸡肋就交给了我和逸风。不知道大家可在工作上受过挨饿的苦头,这对我们可真算得上是美味佳肴呢,可怜的逸风和我就这样捡了别人吃剩的残羹冷炙,细细地品尝起来。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51:00

9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9

  我和逸风两个人商量这件事情,我觉得,在我们没有弄懂这两个部门的确实的问题之前,没有必要在召集任何的会议了--那只能成为纯粹的浪费时间。而且,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人们的潜意识中,对经常召集没有任何结论的会议的人是非常的反感的,那样的做法会使你自己失去别人对你,甚至是你所在部门的尊敬。

  我们两个把婉莹和玉雯收集来的资料反复对比归类,这些文件都是十分的烦琐和杂乱,乍一看,很难找出头绪。我们两都喜欢看电视系列“X-File”(X文件),也都很喜欢那里面的男女主角--Molder和Scully,我们戏称这些文件是“X-File”。有时,我们都不称呼对方的名字,而是学电视里,我称逸风“Scully”,逸风则称我“AgentMolder”。哈,风险部门里出了男女明星,黄金拍挡呢。

  看起来这个问题很棘手,不过,我们讨论了好几次后,又找两个部门的人问了一些有关的情况后,基本上还是把他们的经营情况搞清楚了。正如我反复说过的一个银行管理的概念,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这样想一下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如果这家银行是我的,我会如何想?问题常常就有了答案。我们先和他们谈明了当初两个部门设立的动机,这样两个部门的经营当然要和动机相符,于是他们的业务、盈亏和风险当然也要和这个动机一致。这样一来,如何拆分就十分的清楚了。

粉色羽绒服 发表于 2004-12-15 19:52:00

10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10

  我和逸风根据调查好的各种情况以及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意见写了一个好几页纸的报告,报告中详细地提出了解决各部门转换价格的方案。待我们辛辛苦苦地把报告的草稿发给各个方面请他们提意见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我们没想象到的麻烦。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报告的用词。我们两个在银行里还是玩公司政治的菜鸟,我们的报告是有话直说,用的词没太讲究,结果造成了本来心里就觉得吃亏了的部门的很大的不满。其中的有个部门的主管在回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上,满篇地指责我们的报告有偏见,他举的例子是我们报告中说:“现在的转换价格的体系给各个部门不能公平地反应...各部门的经营状况,使得有些部门产生不平等的竞争”,“有的部门的职员总是想突破转换价格的体系的限定”,“有的不盈利的部门在现在的体系下仍然在帐面上显得盈利”等等,他诘问我们,“如何产生不平等的竞争?”,“谁在如何地突破转换价格的体系的限定?”,“谁不盈利又在显得盈利了?”他末尾的结论是:我们的提议是完全的废物。

  我们有点气馁,我的部门的主管很和气地给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比如,“如果改用我们的新的提议,能更好地使各个部门进行公平的合作和竞争”,“新的提议能更好地激励各个部门的职员做好自己的经营业务”,“能更加清楚地反应出各个部门的盈利状况”。原来,一句话还得绕了弯说才更得体呢,这可是我们以前没想过的。我的主管又说,但是,我们的提议仍然很好,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他连原则上的东西都不同意,那是不行的。这样,我们又亲自去和那个部门的主管进行了解释,经过几改其稿,几次开会讨论,终于通过了。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公开的和书面的报告中,意思讲清楚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注意听话人的感受,不能只是照着自己的“心里话”,情绪激昂,图个痛快,还带表现自己一把,要处处给人留有余地,这我想是刚开始工作的人要注意的。我们生活的地方本来就是个丛林,常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得罪了别人,如果是为了坚持原则,那是应该的,可是,如果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节,则太不值得了。这是个说话的艺术。平时人家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起来,也能说得人跳起来。”就是这样的吧。这是在任何工作的地方都要千万千万注意的问题。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之二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