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实施的过程,总结与思考
自去年进入公司以来,我的经理和分管中心副总就一直向我表示,目前师带徒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调整。经过一个月与各级人员的一对一访谈,我对当时的师带徒的情况有了具体了解。公司其实没有正式的师傅,所谓的师傅就是在此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一点的老员工;对于如何带新员工,他们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带新员工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计划,也不考核的。新员工入职一个月或两个月后,师傅综合评价(主观评价)认为不合适的,一般就会淘汰;师傅认为合适的,就可以继续留下来。在带人过程中,师傅总希望新员工能分担自己的工作,所以常会把基础性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新员工。有的新员工受不了这气,就主动离职了。再加上薪酬没有优势,致使公司的基础岗位人员流动性比较高。
访谈结束后,我做了一个访谈总结报告。报告思想有两点:一是对导师自身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带新员工的能力;二是建立导师管理制度,将导师带人纳入考核程序,同时发放津贴,并辅以其它激励手段。
公司高层让我先做了管理制度,再组织上课。于是,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我将管理制度做好了。同时,这段时间,我把各部门的导师人选确定下来了。
召开说明会那天,除公司高层(也是股东)外,其余人员全是抵制的声音。当时加入公司也就三个多月,群众基础建立得不够广泛也不够深入,所以这情况在我预料之中。
为了争取到部门经理的支持,我决定再尝试其它办法。这些部门经理都是加入公司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去年刚提拔为经理,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其他人也会与他保持一致。考虑到这点,我找了几位与我比较熟一点的经理,私下与他们逐个沟通。他们对当时的情况也不太满意,希望有所改变,所以决定试行。但他们也明说了,他们会与部门的几位导师沟通,导师是否同意,他们也不敢保证。做研发的人真的挺有意思,说话很直率,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就算你是老大也不给面子….
当时想一步到位,继续争取到另外几位经理的同意,于是继续沟通。由于对他们缺乏了解,平时交往甚少,大家都不太同意,有1位经理表面支持,但提的都是反对意见。我对他观察了半个月,发现他是关键人物,如果他同意了,其他人就没有问题。于是,又找机会与他聊;谁知他客气地拒绝了我,理由是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空来。
好吧,那再找机会。在一次经理会议上,我又提出了要推新的导师制度的事情,并说明了现在的情况。那天大老板在场,我想如果这位经理应该不会再反对了,毕竟我的工作,都是得到了老板们支持的;但没有想到,这位经理自己是没有反对,但他告诉大家,他部门的导师是无法按新制度来带新员工的。此话一出,老板还以为我没做好事前调查,不好说话了,一直不做声。会议沉默了大概3分钟,我说,我和其他部门的导师确认过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会再与你们部门的导师确认,看看问题到底在哪里。这位经理就马上说,这就不用了,我自己与他们沟通,一周内回复你。
第一次做大调整,而且是在一个从有规范的组织里做调整(以前公司做事是看事情的,一般没有制度的说法。我进来时,只有一本员工手册,连考勤的事都没有说清楚的一本员工手册),碰到这种情况也正常。我接受这个结果。
能取得几位经理的同意,也算是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我与这几个部门的导师约好时间,找了一个会议室,正式说明了我们的新做法。因为有津贴,大部分人还是很乐意的。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先在这几个部门试行。
那段时间时机不巧,入职的新员工很少,而且有好几个来了不到一周就走了,最终只有一个新员工成为我们的试点对象。我们选择了部门内最有经验的导师带她。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按照我们新制度的要求,导师每月坚持与新员工正式沟通至少1次,并由双方签名确认内容后交给我存档;新员工入职一周内,导师为其做好辅导计划表,并在每项辅导任务结束后,进行考核,于月末提交考核结果;新员工和导师的直接上级在每月末,对导师辅导新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此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
三个月后,新员工培养期结束。新员工感激导师为她做详细的辅导计划表,让她在入职之初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内容,要学到何种程度,到哪个阶段要达到哪种水平….一切都很有序,增强了她留下来的信心,也让她学得更快了。
导师认为,虽然按新制度带新员工在前期会费时,但培训效果会好很多。
样本虽然少了点,但一方面,有好反馈,另一方面,老板也要力推,所以这事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面实施了。
3月份大量新员工加入公司,各位导师按新要求辅导新员工。经过实践,导师们发现自己夸大了困难;实际并没有他们想像的难,其实做起来比较轻松而且有效。
从3月到5月,做了3个月,效果还不错,至少新员工流失率确实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大部分经理的认可。
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积极跟进,我发现,其实背后还是隐藏了不少问题,是我当初设计制度时所没有考虑到的,需要再优化。以下都是我访谈发现的问题,都是有真实案例依据的。
1、导师没有严格按规定,在新员工入职一周内与新员工进行沟通,并制定好辅导计划。
2、有些辅导项目的考核并没有正规化,导师仍存在主观评价的情况。新员工对考核和辅导重视程度不够。
3、导师的直接上级对导师辅导新员工的情况关注太少,对导师的辅导绩效存在主观随意评价的情况。
4、不论是导师,还是部门经理,仍有一小部分人的观念有待转变。仍有人认为新制度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在为他们制造麻烦。
5、导师与新员工沟通偏少,甚至有的导师不知道与新员工沟通的目的和要点。
针对以上问题,我准备进行第二轮深化调整。
1、在新员工入职当天,将新员工,导师,部门经理三人集合在一起,说明新员工培养的整体安排,并要求导师在一周内与新员工沟通,提交辅导计划。
2、增加新员工正式考核的抽查环节。抽查考核将安排在新员工入职两个月时进行。所考核内容包括岗位所要掌握的知识;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操作性问题。另外,争取每个新员工有1次现场操作的考核。以此强化新员工的学习意识,也促使导师自觉对新员工加强考核。
3、既然导师直接上级不了解导师辅导新员工的情况,为避免主观评分,将以抽查考核的结果来评定导师的辅导绩效(占绩效总体的70%)。
4、近期组织一次会议,参会对象是导师,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由公司领导向大家具体说明导师制度实施的目的和目标;让大家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是为着公司的明天会更好而展开的,并不是没事找事。
5、收集导师辅导新员工过程中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辅导导师带好新员工。
目前已和中心副总、总裁沟通过,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就等有合适的时机,开完会后,立即实施了。
导师制从启动到现在,已经有11个月。在这11个月里,虽然不是每天都关注这件事,我还是花了不少精力,也思考了不少问题,从中也有不少收获,包括如何与经理沟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如何说服上司,如何让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实现……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我进一步努力。加油~~ 不错的点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非常好的创意,其实控制流失率并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责任,每个部门的领导有很大的责任,培养新人,指导新人,帮助新人成长成才本身就是用人部门的一个本职 很好,给人很大启发 值得学习借鉴,感谢分享! 谢谢你的分享,我们单位也准备推导师制呢。你的经验很真贵,再次感谢 目前公司也在做导师制,当前存在的问题:一 导师评选标准没有确定, 二 如何制订培养计划,导师不知道。三 缺乏沟通,四 考核与激励。 下阶段我的工作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刚刚看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内容,顺便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补充一下:
一 导师评选标准:工作半年以上,业务技能熟练,工作认真负责,品行端正,乐于助人。
二 如何制订培养计划:这个根据公司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设计导师的职责,制订阶段性培养计划,主动引导和解答新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新员工迅速适应环境,关心新员工的工作生活,对新员工的个人情况及时向上汇报。辅导的方式,内容,考核和评估。
三 沟通 ,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
四 激励,新员工顺利实现转正,给导师发放良师奖。
不断调整,不断思考,不断尝试。{: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