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社会”的著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又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问题。那么,关于和谐社会都有哪些好书或好文章呢?请看专家推荐:关于“和谐社会”的好书::
联合推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研究员、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等
●1.《正义论》 ([美]约翰·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正义论》一书是罗尔斯累积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而成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罗尔斯思想发展、乃至集英美近年来道德和政治哲学发展之大成,把罗尔斯多年来殚精竭虑力图完善的一种正义观念和证明程序,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和自然法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该书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人们经常把该书当作与洛克的《政府论》、密尔的《论自由》齐名的"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并认为该书是将道德哲学与政治、伦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尝试,是"在正义与西方文明的当代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
●2.《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该书从不同层面对我国2004年社会的改革现状和发展态势、特别是对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述。该项研究指出,2004~2005年,我国社会形势的特点是: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研究人均GDP1000~3000美元关键时期可能发生的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注意社会突出矛盾发生的变化。该书还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注意吸纳国际发展的经验,注意总结改革开放26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更要注意那些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的特殊约束条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针对性的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一是要构建城乡结构的和谐;二是构建区域结构的和谐;三是要构建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四是要构建就业结构的和谐;五是要构建代际结构的和谐;六是要构建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七是要构建价值观的和谐;八是要构建国际交往环境的和谐。
●3.《社会公正论》 (吴忠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遵循社会公正的规则,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形成有效的、持续的整合与合作;才能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能充分激发各个阶层以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潜能;才能使社会成员按照各自具体的贡献得到有所差别的回报,从而在总体上杜绝平均主义出现的可能性。正是由于社会公正如此之重要,因而越来越引起中国社会各个群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由吴忠民潜心多年撰写而成的《社会公正论》一书集中体现了一名学者对于社会公正问题系统而深入的思考。
RE:关于“和谐社会”的著作!!
●4.《中国弱势群体研究》 (张敏杰,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该书作者长期从事弱势群体研究。在本书中,他对国内外研究弱势群体的理论文献、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梳理、评述,不仅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弱势群体现象进行了大致描述,而且也用大量篇幅来对现阶段的弱势群体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他对贫困的农民人群、城市里的边缘人群、生理性弱势群体、下岗失业工人等弱势群体进行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分类和研究,对于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也提出了有价值的应对措施。他认为,非常有必要构建社会安全网。
●5. 《城市发展史》 ([美]刘易斯·芒福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把世界工业化以来的城市重塑和城市问题,与他对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和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结合起来,显示出他是20世纪人类命运的思考者。他提出"工业死城"与"生态城市"的区别,并使用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概念,还把这两个理论和队伍一劈两半,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拥护者之间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他倡导生态文明,主张人类社会首先要自身实现和谐;他企图证明自然高于人类,但他承认人类处于进化的潮头,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6.《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孙立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该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尤其是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穿透力和学术潜力的概念--"断裂",并用这个概念来分析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作者认为,从80年代资源配置的扩散趋势到90年代的重新积聚趋势的转变,是形成目前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的深层次制度原因,也提出了一个命题: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明确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
●7. 《明日的田园城市》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霍华德倡导"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他认为,"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一体化则避免了二者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地结合将迈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他绘制出"三块磁铁",分别标明"城市"、"乡村"、"城乡一体化",同时作用于人民;并提出"人民何去何从?"的问题。他的城乡一体化思想,为新型城乡结构做出了伟大贡献。
::关于“和谐社会”的好文章::
联合推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研究员、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等
●1.《论"和谐社会"》 (邓伟志,2005年1月3日《学习时报》)
这是一篇有相当深度和现实性的文章。全文分四部分,分别是"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几种值得讨论的观念。尤其是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阶层协调是社会和谐的轴心;弱势群体的状况是检验文明的试金石;"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原因比结果更值得注意;经济与社会互为前提;选举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社会组织是社会的血脉;社会管理不能少了硬件;为人民谋福利;制定社会政策主要听谁的等。
●2.《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邓伟志,2005年1月9日《文汇报》)
本文主要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在建设和谐社会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要处理好阶级、阶层关系,实现阶层"扁平化",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应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来优化社会结构,既要重视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不能忽略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而要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关键是从制度入手,以制度创新来构建和谐社会;最后,管理的重心应转向社会管理,提高社会事业投资比例、制定完整的指标体系、促进文化繁荣。
●3.《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 (孙立平,2004年12月30日《南方周末》)
擅长政治社会学的该书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社会中分化形成了多元化利益主体,因此给当前这个"利益时代"带来了一个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如何解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要避免成为一种坏的市场社会,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而这就需要有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因此,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需要做的是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而从利益表达者的角度说,提高其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蓝兵”于2005-4-27 20:22:57编辑过此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