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菲利普·克罗斯比论质量控制质量是不能控制的,而只能是达致的。
大师小传:
菲利普·克罗斯比(Philip Crosby)(1926-2001),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在20世纪质量运动、商业和制造中的创新力量冉冉升起的时刻,发表了脍炙人口的质量管理著作《质量无疆》。他之所以受到商界的普遍欢迎,是因为他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词汇来讲述晦涩而枯燥的质量管理思想。他后来还以这种风格发表了《质量无泪》等书,从而为自己树立起质量管理大师的地位。
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亨利·明茨伯格论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是这样一项发明,它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效率,以至于它最终毁灭了组织的效益。
大师小传:
亨利·明茨伯格(1939-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专注于探索和理解管理者如何做决策、以及如何制定战略。在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之后,他来到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从事运筹研究工作。由于他发现自己对“人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对“事物是如何运转的”更感兴趣,所以决定转行,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管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撰写了十几本管理书籍和130多篇文章,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学会的年度“杰出管理学者奖”。
他的突破性思想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者角色和管理教育上。他和汤姆·彼得斯因为猛烈抨击管理的传统弊端,双双被视为管理界的叛逆和怪杰。
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凯普论员工工作精神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先知先觉的人,一种是后知后觉的人,一种是不知不觉的人。
不知不觉的人工作很辛苦,不知为何工作,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后知后觉的人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落入工作的痛苦里面,每天汲汲营营奔波劳碌。
但先知先觉的人不一样,他是在为自己工作,他是在享受工作,因为工作正是他生命成长的一个契机、机遇,他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而非聊以糊口的工具。
他在别人都放弃时仍努力不懈;在所有人都认定事不可为时仍殚精竭虑;他不仅仅维持工作或恪尽职守;他更深入内在,寻求更多东西;他对工作有一种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为之孜孜不倦乐此不疲。这种员工工作精神是企业前进最大的动力。
大师小传:
凯普,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美国职业训练与发展中心创始人,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指挥官,多次著名公司独立董事和职业培训专家。
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威廉·詹姆斯论赞赏促进沟通称赞别人会让他们觉得你富有同情心,善于理解他们,甚至很有个人魅力。当别人发现你真情地对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只要稍微地努力,你就能建立起积极的感情交流,这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友好和亲密程度。
大师小传:
威廉·詹姆斯是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
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迈克尔·特里西论企业持续增长的策略建立一个互补的多个增长源的组合;均衡地利用自身扩展和外部兼并两种战略;增长通常受管理能力而非市场需求的约束,因此要建立起一套态度、行为、信息、复查步骤、角色及责任并重的管理系统来管理增长组合,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获得增长;确保在方方面面提供最高价值,因为它是保留客户、占取更大市场份额、进入更多市场的关键;减缓现有客户流失的速度,它是最容易促进增长的一个方法。
大师小传:
迈克尔·特里西,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世界知名的咨询顾问、演讲家、管理思想家和企业家,GEN3的创始人和首席战略分析师。在吉姆·柯林斯之前就开始研究卓越企业的发展,其著作《市场领导者规则》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RE:大师之见,认识知名的管理大师们。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论组织自信企业内外存在一种叫组织自信心的集体心理现象,组织自信能够帮助组织达成目标、取得成功。组织自信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后一级分别以前一级为基础:
——个人自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自信,一种我一定能做到的信念。
——团队自信:在自己充满自信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充满信心。相信团队伙伴的能力,并且会随时互相支持、承担责任。
——体系自信:对企业的架构和运作流程充满信心,相信企业的体系优势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外部自信:这是指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的信心。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资源投放到双方的合作上。
组织自信的获得,包括建立组织自信和维持企业自信两个过程。同时,组织自信必然是一个周期,肯定会有低谷的时候。当组织自信处于低潮时,作为领导者可以从解决细小的失误开始,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能帮助团队重新振作。适度奖励和资源投入可以帮助组织成员重获动力。另外,领导者必须营造合作、向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大师小传: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是为数不多的取得国际地位的女性管理大师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她因呼吁大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进行改革而闻名。著作有《变革大师》和《巨人学舞》,20 世纪 90 年代,很多大公司遵循她的观点进行改革以变得更灵活。IBM等一些公司的经理认为,正是坎特促使他们进行了变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