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贴位置:http://www.wccep.com/html/20051610120-1.html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是强化员工竞争意识、加快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某些单位在具体实施中却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使动态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存在问题
一是岗位设置缺乏科学分析,为动态管理的实施留下隐患。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工作。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或新增岗位时,应该首先对某项工作的具体特点和该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做出明确描述,做到岗位设置合理、工作内容清楚、协调协作理顺、绩效考评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出现岗位设置凭惯例、工作内容交叉重复、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设置岗位时没有做到科学分析,甚至出现因神设庙、照顾情绪等现象。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看似细化了分工,实则造成人浮于事、相互间推诿扯皮,为下一步的业绩考评设下障碍。职能交叉、职责模糊,也极易造成部门内部乃至部门之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而不得不增加岗位职数设置,形成岗位设置越来越多、工作效率愈加降低的恶性循环。
二是待岗培训难以实施,员工重新竞争上岗流于形式。
实行竞争上岗后,由于企业培训力量的限制,使得待岗人员培训工作不易实施,往往是以搁置代培训,不仅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员工素质提升,而且还在企业内部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待岗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搁置”要求重新上岗时,由于没有预留岗位可供竞争,只能采取硬性安排的方式使这部分人员重新上岗。这种做法对靠竞争上岗的员工同样形成了伤害。
三是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差和不到位,使得动态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涵义。
严格意义的绩效考评,对于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员工培训的目的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调配的科学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基础工作差,绩效考评缺乏科学的考评内容设计和规范的考评程序,多以“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简单划分替代,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使岗位动态管理“卡壳”。
应对措施
在岗位设计中要坚持好以生产经营需要为依据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责权一致的原则、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在职务分析分配工作职责时力求做到“既无重叠,又无空白”,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都要明确分配到各个具体职务上去。如此,可有效解决工作中因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责任界限不清的症结。
针对待岗培训不易实施的问题,可采取设置辅助岗位挂靠培训的方式,待时机成熟后重新纳入岗位竞争。在思想认识上,要改变那种一提动态管理就非要有一定待岗率的做法,只要能够尽力做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待岗不待岗将不成为一个问题而存在。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做好大量前期工作,让员工的绩效考评落在实处。在员工正常调配工作中,要坚持只要条件许可则实行竞岗的形式。另外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结果,可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库,为企业科学高效地利用人才资源提供空间。
回复:企业动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哦 有没有更具体的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