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考核时,求创见
又到年终考核时,苦思冥想,怎样的考核才适合这个企业?平时员工有月度考核,采用KPI指标考核法,要求强制分布,与月度绩效奖金挂钩。
那么,年终考核如何操作比较合适呢,平时考核占多少比重,另外再考核哪些方面?
公司一定还是有强制分布的要求,如何使各部门稳妥地开展考核?
另外,可能还需要考虑360度考核反馈。
不求回答上述问题,只求各位提供所在公司的年终考核思路,参考参考。
我们按照集团事业部模式形成了PK竞赛考核! 我们今年采取了述职报告定性分析+定量360测评。 您好,一看就知道贵司在绩效方面是典型的“绩效考核”,而且不是绩效管理;区分这两个字眼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司这种到年底了就“硬着头皮”要思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典型的“秋后算账”做法,起不到绩效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无论是所谓的360还是素质报告,都是做无用功,瞎折腾!
但碰到到了这个关键节点了,具体怎么做“考核”呢,我提一下建议,供你参考:
1、对于职能部门,不需要做年度的考核,如果核算年终奖,只需要计算每个月度的考核得分均值即可;对于业务部门,把一些核心的定量指标拿出来做考核,比如生产部门的产量、质量、成本消耗,销售部门的销售量、回款、市场占有率等,这类指标本应该在年初就应该设计好,年底考核的,建议这些业务部门的年度核心指标占比80%,月度均值占比20%汇总计算年终奖;
2、无论哪种部门,都一定要和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尤其是净利润指标(根据公司类型选取核心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货款回笼等指标),最好统计成一个系数,然后与部门的年终考核得分挂钩;
3、我不建议做强制分布,其实公司业绩好了,每个部门都应该分享胜利果实,不应该部门间相对比,强制分布的一个导向就变成了各部门之前的攀比,而且由于工作类型和工作部门不同,也没有可比性,绩效上应该强化各部门与自身过往的绩效、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同等部门相比较才有意义(比如与标杆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对标),我不知道贵司为什么一定要搞强制分布,如果是因为怕奖金超了,那么有了公司经营系数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4、360是一个费时费力不讨好瞎折腾的工具,我不知道360考核反馈的意义在于什么?就好比一个银行柜台人员,你让直接上级、同事和隔级上级对他进行评价有个屁用,这样的话柜台人员工作的动力就是领导和同事满意度,而不是客户满意度,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建立好一个很好的责任链管理体系和责任流程,那么一些所谓的管理工具都是瞎折腾!光是表面上做的事情多表现给领导看了,事实上对于公司的绩效改进有啥用那! 行者悟空 发表于 2012-11-28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今年采取了述职报告定性分析+定量360测评。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年终总结,如果没有的话,述职报告(等同于年度总结)还是可以用做管理的一个手段,但不应该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述职报告是典型的国企和政府部门做考核的手段(德能勤绩廉),如果一个企业想要用好绩效管理这个工具,就尽量减少这种表面的工作,
定量的360测评,我不知道定量还需要360°的测评,比如一个成本消耗类的指标,难不成还需要多个维度的人对这个部门进行评价?一个招聘计划完成率还需要多个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定量指标一定是要有数据来源方的,而且这个来源方一般是唯一的,其实如果搞明白“责任方+绩效操作方+客户方”这个几个概念,就会简化绩效工作,极大提升绩效;比如合格率的责任方是生产部门,客户方是公司(而QC就是代表公司对生产部门进行检验出数据的,QC就是客户方,生产质量是要对QC负责的,绩效人员在年底考核时就需要去QC提取数据,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再比如,市场部门写一个市场调研报告,那么报告的责任方就是市场部,报告需要提交给研发部门和营销副总、总经理看, 他们三者就是客户方,绩效人员就需要从他们三者获取评价结果),而不是没有盲目的选择无谓的360的一圈人进行乱评价,瞎折腾!考评一定要基于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设计精确,才能发挥最大的导向作用持续的改进绩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