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妃嫔养生药方首次公开(zz)
数百年来,素有“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宫廷妃嫔们,生活状况究竟有何神秘?在被高高的宫墙所隔离的神秘世界内,她们的衣食起居、言谈举止,是否如一些宫廷剧所述那样?近日在故宫东路永和宫展出的《清代妃嫔展》可能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些问题,记者为此还专门采访了相关专家,将深藏宫中的妃嫔们的哀怨闲愁经历告诉读者,以揭示笼罩在她们身上的神秘面纱。缺少锻炼 养生长年靠药剂
久居深宫的妃嫔们多数病弱,长年以丸药、汤剂为伍 此次展览将成为故宫的一个常规性展览,但是相关题材的展览在故宫的历史上却是首次,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作为清代医药重地“御药房”的一些和妃嫔有关的秘方也首次公开亮相。
妃嫔的养生保健,是此次永和宫妃嫔展览的一大亮点。因为追求长寿、祈祥求瑞也是每一个深居禁宫大内妃嫔的良好愿望。然而由于久居深宫,寂寞孤独,加之平素缺少身体锻炼,她们多数弱不禁风,有的甚至久病缠身。她们长年以丸药为伍,汤剂相伴。
清宫的御药房珍藏着大量的妃嫔用药底方及药材药具,它们为后人了解清代后妃们疗疾养生提供了翔实的佐证。
此外,故宫院藏的宫廷药方中,还有安胎、补肾、理气、活血、健脾等内容的药方,但是它们并未公开过,也更未合理开发利用。消磨时光 抽烟打牌做针线虽然养尊处优,妃嫔们打发时光的玩具并不很多 幽居深宫大内的妃嫔们,其休闲生活是什么样的,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一朝入选帝王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妃嫔们,虽然表面上享受的是荣华富贵,但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宛如囚禁笼中的金丝雀,一道厚厚的宫墙,把她们与紫禁城外热闹喧嚣的繁华市景割断开来。
“粉妆宜面玉搔头,深锁春光一院愁”,实际上在闲暇之际,妃嫔们只能对镜贴黄,调脂弄粉,或穿针引线,细绣荷包,或手揉核桃,养神入定,或围聚一桌,博弈打牌,或手持烟袋,喷云吐雾,或丹青绘事,怡情自乐,聊以打发寂寞漫长的时光。
在故宫展出的展品选出了一部分妃嫔们消磨时光的玩具,它们把妃嫔们的闲情逸趣通过这些文物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在“珠翠华服”展览部分,展现的是妃嫔的各类穿戴首饰,充分体现了流金溢彩、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妃嫔作为陪侍帝王左右的特殊群体,她们过的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在其各类生活开销中,仅衣服首饰这一项便是名目繁多,妃嫔的服饰包括袍、褂、裙、氅衣、坎肩以及冠、钿、扁方、头簪、流苏、手镯、指甲套、耳坠、戒指、鞋等各种穿戴用物,无一不是珠光宝气,极尽奢华。
瑾妃生活原状展位于永和宫后殿的同顺斋中,瑾妃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入宫后就一直居住在永和宫后殿的同顺斋里,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当年瑾妃生活的原状,如同顺斋西暖阁里的瑾妃入宫时的龙凤双喜喜床,同顺斋东暖阁里瑾妃亲手写的贴落、对联等,都向世人展示了这位晚清王妃的生活侧影。看重名位 每日饭菜差别大从皇太后到贵人,每日供应的粮肉、菜蔬数量都不同 永和宫举办的清代妃嫔生活展分为秀女遴选、册封制度、日常用度、养生保健、休闲生活、珠翠华服以及瑾妃生活原状展等几大部分。
秀女遴选,是清代后妃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清代的秀女挑选,由户部主持,每三年选阅一次。为保持旗人的纯正血统,仅从满蒙汉八旗女子中择取,为确保皇帝对“秀女”的充分占有,凡芳龄13岁至17岁未婚旗女必须经过选阅。被选中的在户部记名为秀女,备为皇帝选择嫔妃或给皇子、亲王指婚,只有落选者方可嫁人。待皇帝到了成婚年龄,对记名秀女再进行复选,从中选择皇后一人,嫔、妃人数不定。
清代对妃嫔的册封制度,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清代后、妃、嫔等级的确定,必须通过颁发“册”“印”的册封仪式。皇帝大婚册立皇后仪式隆重而繁缛;册封妃、嫔仪式则较为简约。“册”、“印”是后妃名分的代表,其文字由礼部拟定,由工部用黄金(或镀金)镌刻。清代册封制度规定,贵妃以上册封用金册、金宝,妃为金册、金印,嫔仅有金册而无印。
而妃嫔的日常用度,包括宫分、铺宫。宫分是上自皇太后、下至贵人、常在、答应等人每年按等级所供应的金银、布匹以及每月、每日所供应的粮肉、菜蔬、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包括绸缎、貂皮、米面、炭蜡等项;铺宫是指皇太后、皇后、妃嫔以及福晋等人宫内所用不同等级的金属器皿、瓷器、漆器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在等级森严的清宫大内,由于妃嫔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数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依其等级而递减。
四制香附丸:具有舒肝解郁疗效的药方
香附1斤
(用黄酒、盐水、童便、陈醋各四两炒)
当归8两
生地6两
酒芍6两
蕲艾3两
丹皮3两
条芩3两
元胡2两
丹参2两
白薇2两
泽泻2两
青皮2两
砂仁2两
川芎4两
共为末水丸
RE:清代妃嫔养生药方首次公开(zz)
郑重警示 此药方为故宫秘藏,仅供科学及历史研究之用,切勿擅自采用。清宫妃嫔“宫分”分配表
宫分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猪肉(每日量) 12斤 9.8斤 9斤6.8斤
小牲口(牛、羊等)每日1只 每月15只每月10只每月10只
白糖(每日量)5两3两3两2两
香油(每日量)8两6两6两5两5钱
茄子(每日量)10个8个8个6个
王瓜(每日量)10条8条8条6条
宫绸(每年量)两匹两匹一匹一匹
云缎(每年量)6匹4匹4匹两匹
绵绸(每年量)6匹5匹5匹3匹
锡茶壶(每人量)4把4把4把2把
瓷碗(每人量)50件40件30件20件
瓷盘(每人量)白里黄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4件 黄地绿龙瓷盘2件 蓝地黄龙瓷盘2件
注:宫分即清宫内、上至太后、下至妃嫔每年按照等级供应的金银布匹及每月、每日供应的粮油菜蔬、副食等从品种到数量的规定。田滢/制表
链接·人物
慈禧的宫廷生活
作为清代后期的国家统治者,慈禧太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及显赫的地位,但是国事和家事仍然给她带来了诸多的烦恼,不过她善于调整自己。
与多数帝王相比,她的日常生活处处显示王者的尊贵,但她又有普通女性的爱美欲望。“美”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容颜之美、服饰之美等。
在政务之暇,她的休闲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如看戏、逗狗、玩纸牌等。为慈禧备膳的寿膳房厨役、太监共200多人,慈禧太后的膳食原料多为新鲜蔬菜、山珍海味。每餐荤素搭配,冬季食羊肉、鹿肉等热性食品,夏季食用野生的茯苓、山菜、蘑菇等。而粮食中做粥用米就有京米、紫米、薏米、粳米、老米、小米等。
慈禧太后所用的餐具为金银玉翠器及细瓷盘碗,冬天多用金银暖锅和银制暖锅。每品菜上均有银制的试毒牌,长约三寸,如菜有毒,银牌即变色。她使用的筷子为象牙质镶金头。
据悉,慈禧对自己的容颜之美十分看重,每天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她坚持早晚用温水洗脸、敷面,用按摩器按摩面部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扬州产的宫粉、苏州制的胭脂和宫廷自配的玫瑰露护肤美颜。慈禧还相信中药美容,根据皮肤的变化经常请宫廷御医“谨拟”医方,直到晚年,她的皮肤仍有弹性。
头发的养护和梳理也是慈禧美容的重要环节,御医专门为她研究配制口服、外用的养发中药,为她梳头的太监以及梳头用具都经过精心挑选。
而慈禧对牙齿的护理也很科学,既用中药保护,又用药具医疗,七十多岁时仍面颊丰腴,嘴部棱角分明,没有掉牙、缺齿等口腔疾病。
晨报首席记者 杨玉峰 特邀记者 翰文/联合采访 特邀记者翰文/供图
链接·历史
妃嫔制度发源于周代
妃嫔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妃嫔制度是皇帝(天子)后宫制度的主体,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发轫于周代,此后历代相承,各有损益。皇帝的嫡妻称为“皇后”,从此而下,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名称,享受不同的待遇。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少数民族满族人所建立的政权,其后妃制度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适合本民族的统治。清代后妃的序列为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此下又设贵人、常在、答应,员额多少不定,随意而设。对先皇所遗后妃,帝祖母称太皇太后,帝母称皇太后,妃与嫔则分别称为太妃与太嫔。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关于妃嫔的记载屡见不鲜,但是这些记载只是流于文字表述而缺乏生动立体的直观诠释。这样一群被人们称为“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妇女,千百年来,由于被高高的宫墙所隔,其衣食起居、言谈举止,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宫外之人,实难洞窥,只能凭借一些传言琐闻来臆想她们在禁苑深宫里的锦衣华服、艳妆靓容和哀怨闲愁。
链接·新闻
展览为何选在永和宫
永和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永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永和宫在明代即为妃嫔所居,清代仍为后妃居所。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妃、鑫常在、斑贵人等均曾在此居住。
光绪大婚后,光绪帝的瑾妃又居于此宫,作为端康皇贵妃(1874—1924),侍郎长叙之女,她是珍妃的姐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封为瑾嫔,次年册封。十月实录以习尚浮华与妃同降为贵人。次年十月,复册封为瑾妃。在此经历了清末的种种风云变幻,又亲眼目睹了封建王朝的灭亡,一直到民国初年去世为止。
永和宫后殿同顺斋的东、西暖阁至今仍保留了瑾妃当年居住的生活原状,这是紫禁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妃嫔居住的宫殿,作为清代妃嫔生活的历史见证,永和宫特有的历史地位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清代妃嫔生活展览的最佳场地。(北京晨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