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软裁员来袭 30岁员工小心中招
自费出差?调岗调职?降薪加压?这些让职场老员工难以接受的词语基本上都在暗示同一个意思:辞职吧,您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企业为逃避《劳动法》规定的裁员补偿,纷纷祭出“软裁员”的大旗,奇招迭出,迫使员工主动辞职。其中受害最深的是拥有3-7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 软裁员:是指公司或企业通过某些手段,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使公司达到裁员的目的,却又避免《劳动法》对于裁员企业需补偿员工的一种方法。
■ 人物遭遇
调岗调职,边缘化之痛
刘菲在石景山的一家大型国有工矿企业已工作了5年,本来以为是很稳定的饭碗,没想到今年初,企业为应对危机转型,国有资本转为民营和地方联营的方式。新老板上任后实行了新政策,以前做行政的刘菲被调到了市场部门,开始有业绩考核。这让刘菲很不适应。一些与刘菲工龄相近的老同事也接连被辞退或主动离职,刘菲感到很大威胁。
“在企业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菲抱怨,她对自己目前的待遇和工作内容非常不满。但另一方面,刘菲感到无奈的是,自己在公司五年,只是对工作流程更熟悉,在专业、技能上并没有太大长进,对企业来说确实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宁可辞职,也不愿屈就调岗调职。与其这样被公司边缘化,不如辞职去充电,28岁换工作还为时不晚。”刘菲说。现在的刘菲,正在参加人力资源HR认证的培训,希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重新上阵。
降薪加压,进退两难
今年已经是谢云帆做销售工作的第6个年头。销售工作的压力大,流动大是尽人皆知的。在此次裁员大潮中,销售人员又首当其冲。
今年年初,谢云帆被告知薪酬调整,底薪降低。谢云帆说,新上任的主管与自己年龄相当,资历相当,两个人颇有点狭路相逢的意味。“主管紧握手里资源不放,销售额加大,又不给必要的支持,明显是让我知难而退,为公司省下一笔补偿金。”谢云帆说。
目前,谢云帆仍处于两难境地。辞职吧,在公司多年的积累实在有些不甘心,就业形势又让他担心是否有好的出路。不辞职呢,每天的工作成了煎熬,付出和回报明显不能成正比。
■ 软裁员深分析
一、性价比不高者易出局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工作3年的员工收入一般是工作1年的1.5倍,工作7年的员工收入是工作1年的3倍。在成本控制偏紧的情况下,性价比低、可替代的人员容易出局。
二、企业节约成本简化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非员工过错,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标准为“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裁员人数20人以上,或者不满20人但占企业人数10%以上,企业必须“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才可以裁减人员。如果员工自己辞职,则企业无论从成本还是程序上都可以“省下来”。
三、企业逃避非固定期限合同
专家分析,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十年以上或者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与企业订立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7年工作经验是一个敏感点。而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被裁减、调整和安置的难度和成本更大。
四、30岁危机凸显
专家分析,工作3-7年的员工中,一般只有不足10%的人晋职为中层管理,绝大多数是普通员工,又面临所谓的30岁危机,在结婚、生育以及社会角色定位等各种压力交织影响、相互作用下,或多或少干扰到正常工作,容易被软裁员。
(编辑:wind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