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丝 发表于 2005-7-1 17:11:00

推荐--浅谈汽配行业薪酬特点

日前,德翰咨询公司出版了2004年度汽车配件/零部件行业薪酬福利调研报告,报告分别对车身配件系列、减震器系列、其他类汽车零配件等3个重点领域的人力资源现状,特别是薪酬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我国虽然汽车零配件行业是同整车制造同步发展的行业,发展却要较整车行业缓慢,其主要产品基本都是传统的零部件。汽车零配件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对零部件业采取的放开政策,使国内外企业同场竞技,另一方面客户对汽车产品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提高,汽车产品技术更新加快,这就使企业对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生产方面的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人才短缺和缺乏有效的激励已成为许多国内汽配企业发展的瓶颈,正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研发现汽配行业的技术人才流动率最高,其中在薪酬方面国内企业的许多传统做法已落后于竞争形势,急需借鉴行业先进企业经验,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

现象一:合资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要高于内资企业4倍以上
在德翰咨询的薪酬调研报告中,从年度基本现金、年度固定现金(也称保底现金,是在年度基本现金的基础上加上各种固定的补贴项目)、年度总现金(年度固定现金加上各种现金奖金)和年度整体薪酬(年度总现金加上各种福利项目的支出)几个层面反映企业在某个岗位上的支出情况。
在整体薪酬和年度基本现金层面上,合资企业员工分别是内资企业员工的4.8倍和4.3倍。反映出合资企业员工的收入要高于内资企业4倍以上。如下图:

进一步地,我们将整体薪酬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呈现出来,如下表:

         内资        合资        合资/内资
年度基本现金        13,645        58,018        4.3
补贴        4,837        98,800        20.4
年度固定现金        18,482        156,818        8.5
奖金        9,441        12,062        1.3
年度总现金        27,923        168,880        6.0
福利        11,380        18,220        1.6
年度整体薪酬        39,303        187,100        4.8
(注:表中各项目的数据采用的是平均值)

在补贴项目上两者存在着较大差距,合资公司的员工补贴金额平均值是内资公司员工的20倍以上。从补贴项目的设置上分析,合资公司提供更多的补贴项目,除了节假日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补贴、岗位津贴这些基本补贴外,还提供住房补贴、通讯补贴、固定奖金等。从补贴金额上分析,同样提供的节假日补贴,合资公司提供的平均金额是内资公司中该项补贴最大值的3倍。这样使得两者员工的收入差距在年度固定现金层面增大到7.5倍。
在奖金和福利部分,两种性质的企业差距不明显,基本持平。
这一方面说明内资企业更注重薪酬的激励作用和保健功能;另一方面内资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合资企业的员工更依赖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深层次地分析,从企业的利润率来看,合资企业普遍远高于内资企业,因此在战略上内资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根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希望能够通过绩效奖金的激励作用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进而为员工提供的是较高比例的奖金。而合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行业中的较高水平,稳定发展是企业关注点,因此采用高稳定性的薪酬政策,员工保底现金收入构成了总现金收入的主体,占92.9%。(如下图)

现象二:合资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薪酬是内资企业技术人员的5倍
曾有一位资深的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向我们提到,外资公司用高出原工资4、5倍的薪酬从企业中挖走关键技术人员,除去地域收入水平的差异,这样的高薪是无法理解的。从薪酬报告中我们发现,内资公司对技术人员欠缺薪酬激励。
首先我们定义这里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指生产、质检和质保、技术研发等工程师,并不包括具有管理职责的经理级及经理级以上技术人员和基础技术人员(如电工等)。
上文分析到,内资与合资公司在员工薪酬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在技术人员的薪酬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合资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薪酬是内资企业技术人员的5倍。
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即使企业用高出四五倍的薪酬挖走了竞争对手关键的技术人才,但是对企业而言,只要这个技术人才能为公司贡献成比例的价值,虽然人工成本增加了,但收入增加更多,企业的利润不减反增。同时,又使竞争对手失去了一个关键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进一步的,我们对两种性质的企业中技术人员的薪酬构成进行了分析(如下图):

内资公司技术人员的奖金部分占其薪酬的比例较全员平均比例略有下降;而合资公司奖金占薪酬的比例较全员平均比例略有升高。

现象三:技术研发人才相对流失情况最为严重:
为了便于说明,在论述前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
一是人员的类别内部流失率;一是人员类别间流失率。分别用以下公式表示:

本次调研的样本企业平均人员规模是752人,从整个行业来看,汽车配件/零部件行业的人员流失情况不严重,人员较为固定,行业平均流失率仅为4.65%。
从人员类别间流失率分析,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是操作工人,其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75.64%,各类人员的流失量比重如图一所示:

从人员的类别内部流失率分析,在技术研发、财务、行政、人力资源、销售/市场、管理和操作工人这几个类别中,相对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是技术研发类人员,年流失率是10.83%,其次是销售市场类人员,年流失率是7.33%;最为稳定的是行政类人员,年流失率不足1%。(如下图)

此外,在这个行业,技术研发类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中的研发职责较少,研发力量还是比较薄弱。

现象四: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在汽车配件/零部件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77%左右的人员学历在大学专科以下(如图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汽配行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要从业人员是操作工人(样本企业操作工人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平均值是83%),操作工人的学历为中专及以下,(根据操作工人的具体劳动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
其次是历史原因,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员工司龄较长,有丰富的经验,在入职时并没有目前同类岗位的学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

(图三)

    勿庸置疑,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从行业的特点出发,怎样去吸引、培养、开发和留住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汽配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Franktam 发表于 2005-7-2 09:55:00

RE:推荐--浅谈汽配行业薪酬特点

有趣的事情,据称太和前些日子也在做汽配行业,但是挺糟糕的,德翰却无声无息的做起来了,无论从薪酬结构划分还是从惯用的宣传手段,与太和是只字不差,哈哈,有没有知情的人来解释一下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浅谈汽配行业薪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