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称刘强东意欲通过这种主动的自我“放逐”,给刚刚组建起来的管理团队以足够的空间,让京东逐步学习在没有他的情况下,也能运转正常。向马云学习也好,叫板也罢,刘强东在不断强调京东定位的同时,也在努力从日常的具体管理中抽身,完成精神领袖化。
精神领袖,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京东的下一个10年,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和逻辑,也正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其实,“精神领袖”没那么神秘,无论是马云,还是未来领袖完全化的刘强东,精神领袖都不过是为企业品牌服务的高级雇员罢了。
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领袖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规模大小、管理对象,随时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同时,要完善组织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用人机制,通过民主和竞争机制选拔合适人才,适时实现权力交接。
这一点,马云做到了,所以我们说马云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没有人会否认,阿里巴巴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马云的烙印,马云之于阿里巴巴,就如同张瑞敏之于海尔、乔布斯之于苹果。卸任CEO后,马云的领导方式所缔造了阿里商业生态仍正常运转。
其实,在企业史上,领导艺术经历了三种境界:从初级阶段的现身说法的“推销员”,到中级阶段的倡导时尚生活的“偶像派明星”,最终到“政教合一”的企业精神领袖。
前两种境界,一种是推销,一种是倡导,仍然只是一种公众宣传艺术而已。领导者与企业的捆绑关系,加大了企业的未来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这个道理。
而最杰出的领导者则将个人领导风格加以企业化,解除领导者与企业的捆绑风险,哪怕本人染指丑闻,或辞世,企业不仅不受影响,且体内依然活跃着他的基因,这就是“政教合一”的企业精神领袖。
当然,企业的精神领袖不单单是员工的精神领袖,也是企业合作伙伴的精神领袖。刘强东之所以会出现在京东首次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是因为他明白,相比在员工中的精神领袖化,在客户中的精神领袖化上,不只是一句“大家最近过得好吗”,就可以赢得客户支持的。
刘强东为精神领袖化铺路
迅速扩张到3万人,京东正在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包袱匍匐前进。与此同时,从小而美的“乡镇”民营企业向庞大的国际化梦想靠拢,从创业团队到杂糅了诸多外企和外来空降高管的管理团队,刘强东的管理风格势必需要出现巨大的裂变。
事实上,刘强东在管理风格上尝试更多地放权。但问题是,在京东的高管序列中,真正京东自己培养起来的高管比较有限,他们能否充分理解京东的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决策,还是个疑问。
今年上半年京东内部做的两件事,证实了这种担忧。一个是梳理团队文化,一个是优化人才管理。“客户为先”对企业文化的化繁为简,以及人才区分对企业管理的纵向支撑,都暗示着京东的真正意图,即从内部选拔和培养自己的高管。
在京东,过去的人才管理大多粗放不讲究,而现在的人才管理却在努力朝着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刘强东把人才管理作为突破口,打算给京东建立一套属于京东的成长路径和逻辑,怪不得京东会有“70%管理层要从内部提拔”的说法。
京东一直以来的梦想都不仅是一个中国企业,刘强东现在的所有动作,都在为走向国际化做足准备。正如京东CHO隆雨所说,这次梳理是京东下一个10年奔跑的基础。
精神领袖不过是高级雇员罢了
未来的竞争,是作为舵手的精神领袖们在思想上的鏖战。公司需要精神领袖,甚至是中层的精神领袖。公司的中层出现精神领袖往往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团队优势,公司的高层出现精神领袖则会使公司在面临重大难关时保持一贯的稳健风格。
然而,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是客观存在的。精神领袖通过个人品牌影响力往往能够迅速集结兵力,成立无坚不摧的创业团队。马云“复出”创办菜鸟网络,正是活生生的例子。尽管这个“菜鸟”与阿里并非对手,但还是让我们嗅到了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威胁。
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使得未来的商业格局更加纷纭莫测。任何一家公司都将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在精神领袖倒戈或者另起炉灶之时,其所统领过的公司往往会被“蛇吞象”,精神领袖摇身一变成了公司最大的敌人,公司会不会被打垮?
当然,这一担忧在国内也并非没有。吴文辉携起点中文网旧部,与老东家决裂,转战腾讯,另起炉灶。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并没有被击垮,积攒了十年用户口碑的“起点”,仍占据着网络文学内容平台的“头把交椅”。
可见,公司需要为精神领袖为之服务的公司品牌,而不是精神领袖的个人品牌。公司品牌是凌驾精神领袖之上,将来的一切的精神领袖都只为这个品牌服务的。无论由谁出任CEO并成为精神领袖,都应该只能对它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不会将它颠覆。
对于公司而言,精神领袖也许永远只是个高级雇员而已。
评论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