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 发表于 2005-9-6 20:14:00

[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解读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在创业型民营企业中,如果老板能让关键员工怀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那么他就创造了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最佳的企业文化。

  前不久,有人找到四川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关键部门的部长,许诺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出来另立门户。这个部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老板对我太好了,我怎么能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呢?

  这不是一句空话。这位部长跟随老板转战商场多年,相互之间确实有了感情。有一年春节,老板到这个部长兼任厂长的厂里过年,席间给他敬酒一杯,让这位部长感动了好长时间。很久之后,提起这件事,这位部长还是感慨不已,觉得老板对自己格外青睐,自己一定不能辜负他的重托和期望,一定要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才行。

  事实上,抱着这种感情的不只是这个部长一人。在这家民营企业里,每一个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对这家企业的老板怀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一门心思地想把企业搞好,那股劲头和认真程度,比经营自己的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是这家知名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制度约束层面之上,企业文化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有效地维系和推动着企业的经营和运作。

  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发展和固化,当然与老板本人的道德和品质不可分割。这个朴实的老板在企业里提出的口号是:“不让老实人吃亏”、“做老实而精明的商人”等,这些理念和行为是这种企业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在这样的企业里,企业文化的产生和长大是自然而然的,它和企业的机体水乳交融,具有统一性和持续性。这种企业文化可以叫作“天然文化”。

  与此相反,我们还常常观察到另外一种“人造”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企业里,文化不是产生于企业内部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本人的道德、性格等,而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从外部“导入”,或者说是“嫁接”到企业中去的。“人造文化”的出发点不是企业领导人的世界观、财富观乃至人生观等对企业的扩散和影响,而是人为的一种鼓励、引导措施,试图让员工为企业做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人造文化”由于不是内生的,所以这种文化就很难获得员工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由于只是企业的一个工具,为了发挥这种工具的最大效能,就可以不切实际地任意夸大。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员工马上就会明白,原来公司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是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家。

roy@zheng 发表于 2005-9-7 09:23: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仅是人情难却,显然不够职业

噜啦啦——岛岛 发表于 2005-9-7 10:25: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很好。给天天嘴上讲“企业文化”的人提个醒

jxmwindy 发表于 2005-9-7 10:44: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如何创建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的确是个难点."天然文化"的建立更多的是来自于员工内部的沟通和了解.

张林 发表于 2005-9-7 11:43:00

用感情留人

本人非常赞同有感情留人!
    尤其是私企,不光是老总,作为中层的各部门经理更虚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留住人才.毕竟与员工朝夕相处的是我们而不是老总.
    企业的文化,应该是员工与企业老总的共识,才能立的住脚,发挥其作用.达到员工与企业共赢.

美丽幻想 发表于 2005-9-7 11:56:00

善用人情

以下是引用roy@zheng在2005-9-7 9:22:39的发言
仅是人情难却,显然不够职业
**************

能却人情,难道就是职业???

风前絮 发表于 2005-9-7 13:51: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小企业靠老板的个人魅力求发展
中型企业靠管理求发展
大企业靠文化求发展

whiteriver 发表于 2005-9-7 14:46: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可是有些时候,比如上有老下有小,是不是应该更现实一点,多一点关注工作所能带来的生活质量?

登亮 发表于 2005-9-7 15:18: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老板做的很到位。但是很多人更多时候选择的是现实,仅仅靠感情好想力度不答哦。

登亮 发表于 2005-9-7 15:20:00

RE:[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

出现错字,不好意思,力度不大。应该考虑更多的方式培养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情感纽带。仅供参考,大家由什么好意见,拿出来交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讨论民营企业员工的“士为知己者死”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