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以下是引用东方剑云在2005-11-26 13:00:08的发言猎头不是职业顾问、心理辅导不是职业顾问、测评不是职业顾问、职业规划师不是职业顾问,那么就可锐是职业顾问了?职业买办吧?脑白金式逻辑,可笑!
“美国人民对人民国际组织”又是什么东东?
**************
我也奇怪可锐怎么总拿“美国人民对人民国际组织”说事儿,好像涉及国家民族利益似的。企业好不好,关键是顾客说的算。一个国外的组织,一帮老外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另外,事情是最近发生的,但在可锐自己的网站上没有看到可锐自己的声明,反而只能在一些论坛上看到,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在可锐的网站上找对地方。另外,可锐把前员工几乎说的一无是处,且不说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一个职业顾问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怎么会那么不专业和不小心啊?
RE:[转载] 无耻可锐号称中国首家职业顾问公司诈骗被曝光
由于身处咨询行业,而且对《新京报》的作风一向比较欣赏,因此得知可锐冲击新京报报社事件后让我感到相当吃惊。先不论是非,可锐里面好歹也是些自称受过高等教育,整天西装革履作道貌岸然状的“职场领路人”。但是事态竟然发展到可锐的高层动口更动手,著名记者惨遭袭胸……不由让人联想起台湾立法院里面种种丑态。我知道可锐是为职场人士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所以让我疑惑的是可锐工作人员有没有上过职场最基本的必修课:《商务礼仪》。 一个远房姐姐是做老师的,在招毕办。她经常为学生开课,讲的就是职业方面的课程,广受欢迎。因为姐姐不仅说商务礼仪这些门面性东西,还将办公室政治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入浅出的教授给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让他们知道企业跟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姐姐每个学年结束,送给毕业生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学会对着你的敌人微笑。 可锐的高层,坦率的讲,我认为你们不如我这个姐姐。看了你们的行为,反而更有理由质疑你们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进而,你们的业务水平也让人生疑:难道你们自己就不知道,遇见企业的突发危机事件,应该怎么处理吗?根据这次处理的结果,我认为至少这个方面可锐根本不具备给其他个人或企业咨询的水平。 让我们看看危机处理~~ 1、当发现通过媒体传播的不利消息,并且逐渐传开的时候,正解:首先要做的应该确认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迅速跟事件相关的人取得联系,把一些涉及事件本质的情况得到确认。(比如××人有无接受采访,事件的发起者是谁,动机是什么等) 成功案例:盛大的危机处理是我见过很成功的。面对网游受质疑等一系列的各种不利信息,盛大公关部的那位Lady总是游刃有余。具体不多说了,毕竟认识在盛大上班的朋友,不太好意思讲。 失败案例:网友沉迷魔兽世界而导致死亡事件,九城处理很不好。 可锐:但是可锐却急着拉上大队人马到一个部级行政级别的报社冲击,影响新京报的日常工作,又找到上级领导进行所谓的投诉,紧接着开记者会发红包进行辟谣。 2、当媒体不断散播不利信息,事态升级时,正解:准备妥当后,由公司公关部的负责人(公司高层不宜轻易出面)以专业、负责、平和、理性的态度面对媒体,并且就事论事,将事情迅速在有利于自身的层面内得到解决或者得到他人的谅解与认可。 成功案例:某公司的食品出大问题,照理说涉及老百姓食用的东西一旦遭到质疑,对公司和品牌的杀伤力可以说相当致命,也的确有因此倒下的。但是这家公司却处理地相当高明,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媒体、专家甚至政府的语调都逐渐转向。无论各方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渐渐宽容(除了利益,也有可能和社会稳定有关),这场危机过去了。而且公司确实做了很大的调整付出很大的代价。 失败案例:安然面对媒体雪崩的时候毫无作为……都倒闭了,当然是失败的。 可锐:可锐由副总裁亲自主持这个事件(据了解,可锐没有公关部),而且这位副总裁带领下的队伍言辞不专业、行为不负责、态度不平和、心理不理性,完全没有一种久经职场考验的大家风范。虽说表面沉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可锐给人的感觉怎么也逃不过四个字:色厉内茬。接下来可锐试图将所有网上的不利信息全部删除,并且让自己公司的MJ四处发布自己临时拼成的公告书。(公告书的问题下面详细解读)由于手法单一,很容易让人看出是可锐公司人员不断刷版。且没有任何正面回应。 3、一份有效的辟谣或者公告,对于事态平息起决定性的作用,正解:首先是把握时机,这个包括两个外面——外界和内部。一般来说都是把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是最好的(当然这也就是新闻自由的问题,不方便多说)。如果已经是既成事实,千万不要在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急于辟谣。一方面显得心虚,一方面由于仓促上马,只会露出更多的马脚引发更大的争议。在适合时机辟谣后,不宜再主动增加自身曝光率,尽快让媒体和民众将注意力转移才是上策。 成功案例:山德士上校笑眯眯地化解了苏丹红事件~~哪怕禽流感,照样肯德基-_-b 失败案例:伊利……反应这个慢哟~~事后新华网补救报道、市领导视察都无法挽回对伊利品牌的损失。 可锐:套用朝鲜战争后那句名言——可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进行了一场错误的较量。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的角度,可锐都一败涂地。一个个列举显得小家子气,就拿几个宏观的讲好了。比如用语不规范,写公关稿的这位仁兄似乎没有经验,不知道标准的危机事件公关稿的格式和语言方式是怎样的。因此这篇公关稿随意性大过逻辑性(将不相干的访华事件硬拉进来,并且问题核心交代不清),主观性大过客观性(主观臆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且以情绪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文学性大过实用性(对于事件的阐述和评论采用的都是不正式的语言,许多内容因为不恰当的夸张使其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无法博得读者的认同)。虽说对于这位非专业的写手不应求全责备,不过有些问题也并非全然是由于写作技巧,这些硬伤还有不少是因为态度和立场所决定的。除了语言,整篇公关稿可以让人信服的内容以及证据不多(这个写手我一度怀疑是《无间道》里的角色,写的东西反而让可锐更不利,包括那个录音也明显是败笔中的败笔,因为其取得的渠道就有理由让人们对可锐的诚信产生进一步的怀疑),这些东西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对可锐产生不信任感。这也就罢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更多的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可锐的责任可就大了!或者宛转一些:写公关稿这位仁兄的责任可就大了! 事已至此,台面上不利于可锐的东西可能会消失一部分。但是可锐VS《新京报》事件的危机处理可谓四个字:掩耳盗铃。也许可锐掩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耳朵,也包括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耳朵,那么送给可锐一句话:耳朵可以掩上,不过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最后,为商业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恶性竞争表示无奈……事件一发生,可锐就咬定是竞争对手幕后操纵,仿佛这个理由天经地义。也有网友评论是树大招风,小人点火。但是,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就事论事从实际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呢?如果一定要从利益角度分析,那么我敢说真正与利益切身相关的是消费者!可锐真正要永远面对的不是眼前的媒体或其他,也是消费者!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没有学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话,那么中国的咨询行业就永远停留在你死我活的蒙昧时代。 因为杀得眼红的他们似乎忘记了,咨询的最高境界是双赢——不,共赢。 天禁于乙酉年十月二十七RE:[转载] 无耻可锐号称中国首家职业顾问公司诈骗被曝光
由于身处咨询行业,而且对《新京报》的作风一向比较欣赏,因此得知可锐冲击新京报报社事件后让我感到相当吃惊。先不论是非,可锐里面好歹也是些自称受过高等教育,整天西装革履作道貌岸然状的“职场领路人”。但是事态竟然发展到可锐的高层动口更动手,著名记者惨遭袭胸……不由让人联想起台湾立法院里面种种丑态。我知道可锐是为职场人士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所以让我疑惑的是可锐工作人员有没有上过职场最基本的必修课:《商务礼仪》。 一个远房姐姐是做老师的,在招毕办。她经常为学生开课,讲的就是职业方面的课程,广受欢迎。因为姐姐不仅说商务礼仪这些门面性东西,还将办公室政治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入浅出的教授给象牙塔中的学生们,让他们知道企业跟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姐姐每个学年结束,送给毕业生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学会对着你的敌人微笑。 可锐的高层,坦率的讲,我认为你们不如我这个姐姐。看了你们的行为,反而更有理由质疑你们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进而,你们的业务水平也让人生疑:难道你们自己就不知道,遇见企业的突发危机事件,应该怎么处理吗?根据这次处理的结果,我认为至少这个方面可锐根本不具备给其他个人或企业咨询的水平。 让我们看看危机处理~~ 1、当发现通过媒体传播的不利消息,并且逐渐传开的时候,正解:首先要做的应该确认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迅速跟事件相关的人取得联系,把一些涉及事件本质的情况得到确认。(比如××人有无接受采访,事件的发起者是谁,动机是什么等) 成功案例:盛大的危机处理是我见过很成功的。面对网游受质疑等一系列的各种不利信息,盛大公关部的那位Lady总是游刃有余。具体不多说了,毕竟认识在盛大上班的朋友,不太好意思讲。 失败案例:网友沉迷魔兽世界而导致死亡事件,九城处理很不好。 可锐:但是可锐却急着拉上大队人马到一个部级行政级别的报社冲击,影响新京报的日常工作,又找到上级领导进行所谓的投诉,紧接着开记者会发红包进行辟谣。 2、当媒体不断散播不利信息,事态升级时,正解:准备妥当后,由公司公关部的负责人(公司高层不宜轻易出面)以专业、负责、平和、理性的态度面对媒体,并且就事论事,将事情迅速在有利于自身的层面内得到解决或者得到他人的谅解与认可。 成功案例:某公司的食品出大问题,照理说涉及老百姓食用的东西一旦遭到质疑,对公司和品牌的杀伤力可以说相当致命,也的确有因此倒下的。但是这家公司却处理地相当高明,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媒体、专家甚至政府的语调都逐渐转向。无论各方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渐渐宽容(除了利益,也有可能和社会稳定有关),这场危机过去了。而且公司确实做了很大的调整付出很大的代价。 失败案例:安然面对媒体雪崩的时候毫无作为……都倒闭了,当然是失败的。 可锐:可锐由副总裁亲自主持这个事件(据了解,可锐没有公关部),而且这位副总裁带领下的队伍言辞不专业、行为不负责、态度不平和、心理不理性,完全没有一种久经职场考验的大家风范。虽说表面沉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可锐给人的感觉怎么也逃不过四个字:色厉内茬。接下来可锐试图将所有网上的不利信息全部删除,并且让自己公司的MJ四处发布自己临时拼成的公告书。(公告书的问题下面详细解读)由于手法单一,很容易让人看出是可锐公司人员不断刷版。且没有任何正面回应。 3、一份有效的辟谣或者公告,对于事态平息起决定性的作用,正解:首先是把握时机,这个包括两个外面——外界和内部。一般来说都是把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是最好的(当然这也就是新闻自由的问题,不方便多说)。如果已经是既成事实,千万不要在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急于辟谣。一方面显得心虚,一方面由于仓促上马,只会露出更多的马脚引发更大的争议。在适合时机辟谣后,不宜再主动增加自身曝光率,尽快让媒体和民众将注意力转移才是上策。 成功案例:山德士上校笑眯眯地化解了苏丹红事件~~哪怕禽流感,照样肯德基-_-b 失败案例:伊利……反应这个慢哟~~事后新华网补救报道、市领导视察都无法挽回对伊利品牌的损失。 可锐:套用朝鲜战争后那句名言——可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手进行了一场错误的较量。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的角度,可锐都一败涂地。一个个列举显得小家子气,就拿几个宏观的讲好了。比如用语不规范,写公关稿的这位仁兄似乎没有经验,不知道标准的危机事件公关稿的格式和语言方式是怎样的。因此这篇公关稿随意性大过逻辑性(将不相干的访华事件硬拉进来,并且问题核心交代不清),主观性大过客观性(主观臆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并且以情绪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文学性大过实用性(对于事件的阐述和评论采用的都是不正式的语言,许多内容因为不恰当的夸张使其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无法博得读者的认同)。虽说对于这位非专业的写手不应求全责备,不过有些问题也并非全然是由于写作技巧,这些硬伤还有不少是因为态度和立场所决定的。除了语言,整篇公关稿可以让人信服的内容以及证据不多(这个写手我一度怀疑是《无间道》里的角色,写的东西反而让可锐更不利,包括那个录音也明显是败笔中的败笔,因为其取得的渠道就有理由让人们对可锐的诚信产生进一步的怀疑),这些东西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对可锐产生不信任感。这也就罢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更多的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可锐的责任可就大了!或者宛转一些:写公关稿这位仁兄的责任可就大了! 事已至此,台面上不利于可锐的东西可能会消失一部分。但是可锐VS《新京报》事件的危机处理可谓四个字:掩耳盗铃。也许可锐掩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耳朵,也包括部分媒体和群众的耳朵,那么送给可锐一句话:耳朵可以掩上,不过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最后,为商业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恶性竞争表示无奈……事件一发生,可锐就咬定是竞争对手幕后操纵,仿佛这个理由天经地义。也有网友评论是树大招风,小人点火。但是,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就事论事从实际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呢?如果一定要从利益角度分析,那么我敢说真正与利益切身相关的是消费者!可锐真正要永远面对的不是眼前的媒体或其他,也是消费者!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没有学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话,那么中国的咨询行业就永远停留在你死我活的蒙昧时代。 因为杀得眼红的他们似乎忘记了,咨询的最高境界是双赢——不,共赢。 天禁于乙酉年十月二十七RE:[转载] 无耻可锐号称中国首家职业顾问公司诈骗被曝光
市场决定消费,中国咨询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我也接触过一些咨询公司,给我的感觉大部分含金量太低,建议企业在选择时慎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