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残疾人就业,从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个外部因素着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的意义更加特殊——不仅能在物质层面上让其安身立命,更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去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数量大约为8500万,但是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48.4万人。除去年幼和年长的残疾人,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参加工作的比例距离健全人的就业比例差距很大。01,残疾人就业的最大障碍
社会偏见是阻挡残疾人就业的最大障碍。在一些人看来,现代社会节奏快追求效率,残疾人很难适应这种工作节奏,难以胜任工作。还有些人虽然支持残疾人就业并且也认同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获取劳动报酬,但他们的观点是,残疾人能从事的也就是盲人按摩等少数工作。正是这些片面的并不正确的偏见,把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挡在了就业的大门外。
残疾人确实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客观条件也确实限定了无法从事某些特定职业,但一些对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的岗位,残疾人完全能胜任,中国作家史铁生,英国科学家霍金,都是残疾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当然,不可能每个残疾人都能有如此成就,达到类似的高度,但这至少说明,只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残疾人完全可以从事多种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工作,他们的职业领域可以更宽广。
02,保障残疾人就业
让残疾人充分就业,不仅是应当,更是必须。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的权利,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残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残疾人群体也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残疾人,同样享有与普通人同等的社会交往融入的权利和要求。但是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使得“就业”这个链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残疾人就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和水利生产方面,这些多是农村适龄残疾人选择的就业领域,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次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商业、服务业,这些就业领域相对而言没有农村与城市地域的限制,从事起来比较容易,属于一般性的有自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选择的就业方向。
从残疾人目前的就业途径来看,熟人介绍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与残疾人的身体行动不便及心理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其次,针对残疾人就业的服务机构日益增多,所起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03,残疾人就业难在哪
由于残疾人在社会中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受自身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竞争激烈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劳动市场就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障碍,他们从事的多是低收入以及不太稳定的行业,或是政府"托底"的行业。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残疾人难以从事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以及要求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工作,一般只能从事制造业、零售以及批发业与传统服务业等较低端的行业。例如视力残疾人以按摩服务工作为主,肢体残疾的劳动者从事门卫、简单的手工加工等工作,聋哑残疾人则主要从事人力搬运、餐饮服务业打扫卫生、洗碗等工作,而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基本上没有工作,完全由家庭和政府负担。从事智力、技术等中高端工作且工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的残疾人数量最少。
从残疾人的就业质量来看,由于大都处于较低水平的就业地带,尤其是非正规就业占据较大比重,使得残疾人在社会就业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福利待遇、职业空间的发展以及个人尊重的实现等方面都与健全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里小编需要特别提醒一下,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招聘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一定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实现就业。缺乏正规有效的劳动合同给予长期有效的法律保护,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残疾人就会首当其冲面临被裁员失去工作的风险。另外,残疾人的这种就业方式容易导致残疾人岗位更换频繁,打击他们的就业信心和自尊心。所以,残疾人就业质量低、就业风险大也是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04,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个外部因素
残疾人的健康状况低于社会正常水平,健康水平较低一方面影响到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开发,即影响到其就业能力,也加重了自身生活负担。所以说健康是很多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拒绝招聘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理由。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残疾人的身体情况是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只是靠着以前的固有印象而否定了整个群体。
另外,残疾类别不同会影响残疾人的就业,使其局限性增大。具体从岗位来说,肢体残疾程度较轻的劳动者多集中在低端岗位,比如产品包装工、营业员、勤杂保洁人员等,听力残疾的劳动者多选择在维修制造业、清洁和保健等服务行业工作,视力残疾的劳动者就会选择在按摩保健类服务行业就业,而拥有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基本无法实现就业。
残疾人总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接受中高等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没有较强的职业技能,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
社会对残疾人认识不够,只把其当作受保护对象,而没有清晰的认识到残疾人所存在的潜在能力和可开发的资源。一直以来向其提供的帮助大多都是基于福利性和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将其作为平等的社会人对待。如果能够转换观念,将其视作一种可开发的资源,那么残疾人就业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05,自身因素影响
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很多残疾人都有严重的思想包袱,心理脆弱,抗压能力较差,突出表现在对外界非常敏感、自卑心理严重、交际范围狭窄、性格柔韧性差、对未来缺乏希望等。在就业问题上少数残疾人缺乏正确的观念,没有认识到就业对自己和家庭的重要作用,对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和岗位挑三拣四,即便走上工作岗位也是眼高手低,很难稳定的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在受到政府"就业托底"机制实现就业的情况下,一些残疾人对政府和残疾人组织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这部分残疾人缺乏独立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把自己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工作期望全部寄托在政府和残疾人组织的帮助上,没有努力依靠自己去争取工作机会。所以,对这部分残疾人而言,他们对于政府和残疾人组织提供的各种就业培训并不认可,而是希望可以直接为自己提供一份满意的、可以立刻获得报酬的工作岗位。
06,转变认知,树立信心
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影响力,加大对残疾人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给社会公众树立残疾人在新时期的全新形象,形成整个社会都在广泛关注和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明白这一群体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阻碍不是来自残疾的本身,而是来自于社会对他们的冷漠和歧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排斥。所以,转变公众对残疾人的认知,对这一群体产生全新的印象和认识,消除偏见和歧视,有利于帮助残疾人实现对整个社会的融入。
传统社会下的残疾人完全依赖个人和家庭的观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既让国家和整个社会来承担共同责任。残疾人本身也要对自己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有价值和发展潜能的,并且可以将这种潜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建设,树立信心,重新去认识和融入社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