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测评是如何防止答题者「自我伪装」的?
在人才测评线上测试实践使用时,很多人普遍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受测者在答题时故意作假,测评能不能识别出来?相信稍微了解过心理测量知识的人,通过比较市面上的测评产品应该知道:一些好的测评在量表上都会“精心设计”,防止答题者自我伪装。https://www.renaren.com/uploads/user/8/images/kindeditor/3844/5f470af47a214.jpg首先,我们来了解量表是什么?心理测评量表又叫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看完是不是仍然一头雾水?简单地理解,量表就是测评题目。像市面上看到的那些:EPQ人格测试、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16PF)、MMPI、SCL90.......都是常见的心理测验量表。区分哪些是适合我们的测评?量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们都知道,外国的心理学发展远比中国要先进成熟,所以市面很多测评会直接套用外国的心理测评量表。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别人吐槽:测评也太不准了吧。https://www.renaren.com/uploads/user/8/images/kindeditor/3844/5f470b046f8df.jpg因为原封不动挪用外国量表,会造成这么一个现象:测评者容易通过题目判断出测评背后的结果倾向,从而倾向性答题;但测评没有识别到,导致不准。为什么呢?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我们中国人普遍不是很喜欢赤裸地展示自己。就拿“转弯抹角”来说吧,这几乎是“公认”的中国人的性格,与外国人“直截了当”的性格形成鲜明对照。而外国的心理量表是针对外国人研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外国的测评题目是比较显性直白的。思维决定行为。假设用这么一道外国测评题目给到我们去做:“如果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你愿不愿意做小偷?”虽然这类测验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但是有所谓的“好答案”哪。在社会公认的好性格、正直、善良、脾气好等下,受测者(特别是在招聘情境)很大概率会按照社会所希望的好的个性特点去作答,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回答。但这是测验的目的吗?测验是希望受测者摸索招聘方的喜好吗?人啊人研究院在T12人才测评研发之初,就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https://www.renaren.com/uploads/user/8/images/kindeditor/3844/5f470b0f714da.jpg我们在引入外国专业的心理测验量表的同时,对显性的问题表述进行改良,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工作环境等等纳入考量,设计出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答题心理的“隐性”测验量表,最大程度保证受测者不易识别题目背后的逻辑。解决完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又会产生第二个疑惑:如果受测者胡乱做答,可以识别出来吗?别担心,我们的测评还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题目:“请看到此题选择“A”项”;或者“题目重复出现”(通过这些题目可甄别一部分“有人乱选的”情况)。但有些受测者故意往好的方向答,怎么办?针对这点,人啊人T12测评系统设有精密的测谎算法,系统智能识别:同一模块里,同类型题目或者不同模块间,同类型题目的回答逻辑是否吻合正态分布?...在层层的“测谎关卡”下,可有效识别98%以上的“作弊”答题,有力保证信效度达到0.89、0.84以上。
现在你知道T12人才测评是如何防止答题者「自我伪装」了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