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b 发表于 2006-5-29 10:55:00

[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备注:  曹操和诸葛亮在管理能力上可谓各有千秋,那大家觉得一个领导在管理下属时,是象曹操一样广泛征求意见后,再从长计议;还是象诸葛亮一样具备多方面的卓越才能,大小事情都能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让下属各司其职;哪一种方式更能取得实效呢?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每每在作出重大的决定之前,都要广泛的征询谋士们意见。这样作对减少因决策失误而招致不可挽回的败局的好处我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大家都能知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谋士们的鼓励,使谋士们得到了重视。让人才的才华得到施展,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如果老板花董金请了有能力的职业经理,对他言不听计不从,每每不打招呼就作出决定。给他再多的钱,他能留下吗?

  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迁许都前的一件:一日,董昭因大荒之年精神体态保持的很好而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观察细致),再问,原来是董昭!操马上避席置酒,刚说了两句话,就有人来报说杨奉、韩暹二人投往大梁去了,董昭曰:“此乃李□旧将杨奉,与白波帅韩暹,因明公来此,故引兵欲投大梁去耳。”操曰:“莫非疑操乎?”昭曰:“此乃无谋之辈,明公何足虑也。”操又曰:“李、郭二贼此去若何?”昭曰:“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曹操见昭言语投机(原文如此),又问其朝廷大事。牵出董昭建议曹操迎献帝入许都的话来。

  迁许都对于曹操来说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意义重大,但这是题外话。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说得的这董昭并不是曹操的人,而当时曹操已得了荀玉等一干的大贤,却依然向第一次见面的董昭讨教。

  操见其言语投机,这里我想并不是董昭只是一味吹捧曹操而讨得了曹操的欢喜,而是见其对杨韩二人的判断正确表示满意,(而对杨韩二人,以曹操的判断力,应该是心里已经有了底----杨奉手下的徐晃,曹操见了一眼就千方百计的要收了过来。对从长安一路保着皇帝过来的杨韩,没见之前就应了解了。故意拿他二人考考董昭,看其是不是徒有其名。),曹操见董昭的面试通过了,自然要问起朝廷大事,这样,一个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由一个陌生人建议的极其重要的决定作出了。当然,曹操还要经过荀玉等人的论证。

  与之相反的就是诸葛亮。

  我小时第一次接触到三国是听评书(我想许多网友和我一样吧),简直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神机妙算,仙人也。长大后,就渐渐有些不以为然了。

  胸有成竹的诸葛亮说:“山人自有妙计”,可大多时候,别说是和人商量,找人论证了,甚至被他差出去的武将文官连自己具体是要干什么都不知道,或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干。

  如足球,教练让球员怎样占位,怎样跑动。可为什么要这样占,为何要这样跑,先要和球员说明白的,只有他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执行战术意图。

  也许哪个大腕球员见教练嘴上没毛,文质彬彬的不象搞体育的,不知俱乐部经理为什么请了几次才请了他来,就有些不服气,说:“教练,我觉得应该这么这么站,那么那么跑。”教练说:“本教头自有妙计,让你怎样站你就怎样站,本教头料得球会从那个方向滚到你的脚下。”然后暗道:“大腕球员我现在还扳不倒,反正早晚有一天得给他修条华容道让他练练体能。”

  当然,崇拜诸葛亮的朋友也不能怪我胡说八道,要怪就怪罗惯中好了。谁让他放着诸葛亮那么多优点不突出描写,反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出来。

爱你十分泪七分 发表于 2006-5-29 12:44: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有道理!

xenyacfei 发表于 2006-6-1 09:12: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个人认为还是学曹操比较好
长远发展

蓝影! 发表于 2006-6-1 11:22: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曹操是老板,自然要集思广益;诸葛亮是打工的,自然要突显个人能力:两者站在不同高度、不同立场,怎能相提并论?
我想,蜀国集团最终被吞并,很大原因是被诸葛亮搞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处处要比别人高明,处处要让别人听他的话,以此向老板表明自己的价值。以致刘备无法进一步培养后备干部,处处依赖诸葛亮一个人。最后,诸葛亮一死,蜀国也跟着陪葬了。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是最可怕的,表面上他鞠躬尽瘁,实际上害人不浅!刘备与曹操比起来,真是差远了!

wzj999 发表于 2006-6-3 10:48: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有道理!

wangjiazheng666 发表于 2006-6-3 16:47: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蓝影!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06-6-3 16:59:00

RE:[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管理是门艺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