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81 发表于 2006-6-12 14:02:00

[转载] 面试: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

面试的过程中主试与被试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是一种双向的信息沟通过程,主试通过对被试的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过去行为的考察来评价其素质特征。同时,被试也在对主试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对主试的个性、爱好、价值观等进行推测,力图使自己的回答和其他表现符合考官的要求,所以,演好这场重头戏,对求职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一、 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

  面试的过程主要由考官来控制,面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内容上的侧重点,考官的行为也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应试人应善于察言观色,判断面试的进程、时机,采取相应的灵活措施。

  1. 留心面试官的肢体语言

  面试时,每位选手都口若悬河,回答问题时间远远超出考官的限制,这令主考管非常疲劳,因而在过程中不断做出看手表、变换坐姿等动作。这些动作是在暗示:“我很累了,你们超出时间了。”这时要与其达成默契,面试经历匮乏的大学生要掌握这门技巧。

  2. 时刻考虑面试官的需要

  在自我定位中已经谈到,面试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营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客户就是面试官。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要考虑客户的需求,而要把自己在面试中营销出去,就一定要充分考虑面试官的需求。

  面试官希望从你的陈述中发现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语音、语气、语调及其他肢体语言中折射出的人和沉稳度、成熟度等,发现考生的个人成就、个性、品质等背景。同时面试官还希望从中发现一个考生基本材料的真伪。

  知道面试官的需要自我介绍的设计就要去尽可能好地满足面试官的需要,自我介绍的设计就要去尽可能好地满足面试官的需要,尤其是在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用最精彩的语言,把最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面试官。不要以为自我介绍的设计很容易做,其实很多人做得都很不够。

  考官认为你的回答是正确时,他会面露微笑,或轻轻地点头。而考官的真诚点拨也让这些学生深刻领会了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把握考官的雇佣压力,及时地接住暗示,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就可能达到目的。

  二、 面试宝典胸中藏

  公司一般更关注求职者的能力,主要会从专业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业务技能三方面能力考察求职者。专业技术能力指的是从事某项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技术以及相关工作经验;人际能力指的是求职者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英语水平等;业务能力指的是求职者对所工作行业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积累。在快速发展行业里,工作经验并不是招聘主要的参考依据,关键是快速的学习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与跨部门合作能力。就学习能力而言,也并非单指专业能力,而是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中,更多的是通过应聘者的言行举止,判断个人的性格、气质。通过谈话反映应聘者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思考问题的广度和宽度。一般,应聘时的面试的表现,直接决定的录用情况。每一个求职者,必须学会应对各种提问。同时,还要会推销自己,这是面试的一个法宝。

lily81 发表于 2006-6-12 14:03:00

RE:[转载] 面试: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

三、 抓住面试中的采分点

  对于没有任何求职经验的大学生来说,面对面试官的提问,有时,真的会防不胜防,被打个措手不及,平时的灵牙厉齿这时全下了岗。雾里云里、杂乱无章、东拉西扯、乱说胡侃。但实际上,面试官的提问并没有那么可怕,剖析一下面试官的一般提问方式,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封闭型提问

  问题答案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应试者只能做既定性的回答,不应加以随意发挥。回答力求简洁,明白,一般不需作过多的补充和修饰。

  2) 开放型提问

  这类问题很关键,提问具有发射性和灵活性,应试者可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作出较为自由的选择和回答。回答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录用与否。而且这些是你事先可以准备的。同时,这类问题,回答得好,就是绝好的表现自己,推销自己的机会,可以令面试官目相看,顿生爱才之心。

  3) 假设型提问

  这都是假设性的情况,目的是考察应试者的想象能力,原创能力。解决或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面对这种问题,切忌长时间的沉默,但也不要不经考虑急于回答。需要对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过也不要做长篇大论。

  4) 控制型提问

  这其实是面试官故意为之,目的是通过指出应试者的薄弱之处,使其陷入一种困境,考察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应试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面试官对提问问题答案有一定的倾向性,希望能得到符合他的心意的回答。可以顺水推舟,给面试官一个较为满意的回答,令面试官觉得耳目一新,出奇制胜。表达出自信,努力扭转颓势。

  5) 连珠型提问

  面试官力图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入了解应试者某一方面的情况。你一定要按顺序回答问题,也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在表述中留心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及优点。

  这六类问题,从不同的类型和角度,在考察一个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回答时要抓住采分点,回答时要先斟酌一下,想好正确的答案再回答。

lily81 发表于 2006-6-12 14:03:00

RE:[转载] 面试: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

四、 巧识语言陷阱,奋战压力面试

  出题背景在两个人面对面的面试斗智中,面试官往往会用怀疑、尖锐、单刀直入等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有意制造的紧张气氛中提出一连串问题,穷追不舍,直至求职者无法回答,来“洞穿”求职者彬彬有礼的外表,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这是刁钻的主考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以此观察求职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些考官会先提一个不甚友好的问题,或者劈头浇你一盆冷水,让你在委屈和激愤中露出本色。在他看来,击溃你的心理防线,才能筛选出有心理承受能力的智者,找到能面对压力的新鲜血液。这种面试称为压力面试(stress interview),要想在压力面试中胜出,只能交锋时的斗智斗勇,学会绕开陷阱,奋战到底。

  出题目的不管哪一类的刁钻问题,不管有多少变化,都是想了解求职者的真实情况。那么,面试官到底关注哪些方面的真实情况呢?具体来说,在刁钻问题的背后,都不外乎下面几个主要内容:能力与适应性、对领导的服从性、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职业作风、处理困难问题的能力。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面试官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应答思路就是识破这些陷阱,巧妙的绕过去。

  五、 走出面试误区,还其自然本色

  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然而有些错误却是一些相当聪明的求职者也难免会一犯再犯的,称之为“高级”错误。真正聪明的求职者会不断地修正错误,走出误区、走向成熟。

  误区1:不必过于“职业”,还其自然本色

  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人事经理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没有经验。既然公司准备招收应届毕业生,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面对的肯定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企业要挖掘的是某个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而现在有很多的毕业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为了让自己显得不太稚嫩,往往用很“职业”的语言和举止来包装自己。大学生首先要承认自己本来就经验不足,而不是装作有经验,如果一味地学习别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给掩盖了,给面试人员不自然的感觉。

  误区2:千篇一律,面试答案屡遇撞车

  在面试应届大学生时,常常碰到不少几乎雷同的答案。还有两三个人完全一样,原来都是从书上学来的,精心选择的面试宝典别人同样也有。如问到“愿意从事什么岗位时”,每个人都说要从基层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这些答案不仅缺乏个性,而且根本看不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些标准答案的“撞车”,使得求职之路突遇风波。所以,回答要尽量内容新颖、独具特色、充满自信、无可挑剔。

  误区3:卖弄口才,自吹自擂,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求职者自以为外貌和口才资质不错,以为在主考官面前能对答如流,便可以捞足“印象分”。以我为轴、自鸣得意、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孰料,恰恰是这类人最有可能被我前面所讲的那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在知识为上的今天,用人单位根本不会考虑用这种外在轻浮内在无实的人。也就是说,由于你刻意卖弄自己的口才,结果在急于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知识浅薄的弱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

  误区4:迫不及待地抢话或争辩

  有的求职者为了获得面试官的好感,就会试图通过语言的攻势来征服对方。这种人自我表现欲极强,爱抢话或爱插话,结果面试官根本不买他的账,反而被看成是两头尖尖腹中空的浅薄者,为了单位将来能得安宁,面试官还敢要你这个大强牛——犟吗?因而,在求职面试时,无论自己的见解是多么的卓尔不群,无论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观点有多大的偏差,在对方把话说完之前,千万不可插嘴,这也是对面试官最起码的尊重。厚积薄发、深藏不露,才叫能力资本的真正积淀。

  误区5:面试惜言沉默不是金

  在求职面试场合,少言是必要的,但比少言更有必要的是慎言,而不是不言。面试官提出一些很关键的问题时,也“惜言如金”;面试冷场时,不善打破沉默,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或词不达意、语无伦次。都是毛病不大,弊端不小。面试时沉默可不是金,而被看成木讷、迟纯;反应迟钝者大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是自卑,就越迟钝,这就叫恶性循环。如果你给主考官留下的是这个印象的话,那么可以说你的求职使命将就此宣告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录用反应迟钝的人。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求职面试不是入学面试,主考官要考察的是你的综合素质,而同时你也可以问一些与你所学的专业相关的问题,或者问一些企业工作制度等问题。但在发问之前,你必须好好想想你将要问的问题是否有现实意义,尤其不要提一些低级的甚至是幼稚的问题。

lily81 发表于 2006-6-12 14:03:00

RE:[转载] 面试: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

六、 告别语的艺术为你加分

  求职犹如音乐会,需要讲求结束之术,掀起一个 “高潮”,编织筐篓全在收口,下棋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求职过程,同样需要善始善终,而且利用好结尾的机会,让面试官欣赏并能够记住你。

  1. 掌握收尾时间的火候

  面试临近尾声之前,考官在谈过主要问题之后,可能会提一两个比较尖锐或敏感的问题以便深入、彻底地了解应试人的情况。在此之后,话题的选择可能会非常随意,有一点聊天的味道,谈话十分轻松,这就已经标志着面试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在收尾阶段,考官的神情会更为自由放松,目光中“审视”的意味会明显减少,谈话语气会显得更加柔和,往往要说:“我的问题完了,我想听听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尽管提,我们来一起讨论。”这时可以针对单位和工作本身提一些问题,提问的原则和技巧请参阅前面的有关论述。在此,再强调一次,即提问一定要谨慎,注意礼节和分寸,不要提问太多,不要让考官因回答你的提问而费力劳神。

  2. 面试结束时应该说的那句话

  在面试的收尾阶段,应试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创造时机、抓住时机充满自信地重申一下自己的任职资格。你可以勇敢地说出这句话:“老师,请问我最晚什么时候能得到回音?”或:“老师,您看我有希望吗?” 面对你的勇敢,面试官也许会说,:“我们需要时间考虑。”你将得到的最坏答复就是:“我们需要时间对所有的面试者进行综合评估。”据说,有很多人是因为在面试结束时勇敢地问了这个问题或是诸如此类的问题,最终得到了那份工作。也许是这样的勇敢打动了老板;也许是这份执着热切让老板不好意思再拒绝。你能否胜任应聘职位的工作任务,是考官最为关注的事情,你应用自己的自信心来感染考官的情绪,使他更加相信你是一个优秀的人选。

  3. 离开面试房间前

  面试结束后,应该把刚才坐的椅子扶正,一面徐徐起立,站在椅子的旁边,一面以眼神正视对方,与人事经理以握手的方式道别,趁机作最后的表白,以显示自己的满腔热忱,边点头边说:“谢谢,请多关照。” “谢谢您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如果能有幸进入贵单位服务,我必定全力以赴。”然后拿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到刚进门时的位置,先打开门,在出去之前要转向屋内,并有礼貌的鞠躬行礼,再次说“谢谢您,再见!”之类的话,特别要注意的是,告别话语要说得真诚,发自内心,才能让招聘者“留有余地”,产生“回味”。然后转过身轻轻地退出面试室,再轻轻将门关上。

  离开办公室,在走廊里和公司范围以内,不要和别人讲述过程,不能马上打电话,甚至兴高采烈大声高叫,也不能无精打采的走出办公大楼。经过前台或在接待处归还来宾证时,要主动与工作人员点头致谢,边点头边说:“多谢关照。”有些应聘者对面试官彬彬有礼,走出门却对普通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傲慢无礼。不要忘记,进入公司的瞬间,就要接受所有人的面试,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是你的面试官。

  宏威提醒各位应聘者: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应聘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并在求职过程中注意,也会有助求职成功。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而言,面试则是跨进职场的必经之路。而把守着这“华山一条路”的用人单位主考官,则是大学生们顺利进入职场前必须攻破的第一道关隘。

  一般来说,单位重视应聘者八个方面的优点:个人品格;领导潜能;参加应聘的动机;个人事业目标;成熟程度及其过去的经历;应对能力、机智、紧急反应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业成绩及其就读学校的声望。

  面试者大体分为四类,狂妄自大型、过分谦虚型、如实交代型、略带技巧型。HR等面试官欣赏的应聘者是:

  应聘的时候,不要把大学学历或者学校的牌子当作光环,当作资历。必须有一切从头开始的准备,把你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都归零。只有归零,才能腾出空间接纳新的东西,归零心态也就是空杯心态。受点挫折也是自然的事,不会想不通;吃点苦又能算什么。有的企业新毕业大学生都得先下车间做生产线上的工人,体验两个月,了解生产线和产品。这就是为了纠正大学生只能做管理人员、只能坐办公室的错误想法。

  面试者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招聘人员。关键要做到八个字——顺其自然,不卑不亢。只有这样才能给招聘人员留下好印象,使其相信你有能力在将来进入公司后与同事和谐的相处。要做到面带微笑,平视考官,避免情绪波动,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自卑感很重,觉得坐在对面的那人博学多才、回答错了会被笑话。所以,畏首畏尾,不敢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种情况则是,很自信,压根不把招聘人员放在眼里,觉得对方还不如自己。这两种表现都要不得,最好的表现应是,平视对方,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祝你在每次面试时都演好这场重头戏,早日拿到心仪的Offic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 面试:注意面试官的态度和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