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这次我加入的是一家民营企业,无线通信设备厂商,上市公司,在全国有十几家分子公司,相较于我前面服务的两家公司,它的业务链更加完整,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到销售、到工程实施、到后期维护,规模也更大,对我而言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可学习和发挥的空间更大。我加入后,一开始的岗位和头衔是招聘与培训经理,带2个下属。3个月后,顺利转正,领导还是认为我适应速度很快,能够快速接手和正常开展工作。后面逐渐参与公司人力资源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做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副职,当然了,这个副职也是我后面离开的主要原因。 注:跳槽好还是不跳槽好是职场中的长青话题,就好像炒股票,是做长线好还是做短线好,似乎没有定论。我的观点还是从个人的职业规划角度来看,目前的企业是否是能够支持你职业规划和目标实现的好的平台,如果是,不跳,如果已经不是了,还是跳吧,树挪死,人挪活。
21、之前有和大家分享过人在职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我个人确实是深有感触的。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台企,到后面加入美企,再跳到民企,每个企业的文化和风格确实大不相同,这个时候,如果适应能力不够好的话,很容易水土不服。从我这么多年企业工作经历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来说,确实有不少很优秀的人,工作能力很强,却由于不适应企业的文化,不能和上级、同事相处融洽,只好黯然离开。 注:我在企业里给新员工培训,和他们讲职业思维习惯,每次都要重点讲这个。就是我们到了一个新公司,一定得去主动的适应公司,主动改变自己,而不是让给公司为你而改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在初入职场,我的老板就给我们分享过一首诗:当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后来我发现, 世界很难改变,我便试图改变我的国家。后来我又发现, 我不能改变一个民族,我开始把重点放在改变我的城市。我发现我无法改变我的城市,这时我已经老了,我只好试图改变我的家里人。现在我知道,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突然我明白,如果很早以前,我改变了自己,我就可以影响我的家人,我和我的家人做出了影响,可以改变我的城市,其影响可能已经改变了民族,我确实可以改变世界。 22、坦白讲,我职业的前5年,一直在打基础,一直在学习和尝试如何做,一直在做面上的事情,高度实在有限。在07年底,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以前做的总总,似乎从量变到了质变,我更明白我一直以来的工作是在做什么,是为何而做,就像爬到了二楼,看着楼下,视野变大了,看问题的高度也提升了。 注:量变到质变是万物变化的规律,但现实中量变到质变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往往可遇不可求,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积累不够,或者总结、领悟不够。我们看武侠小说,说一个人从后天高手突破到先天高手,不是只靠时间的积累就行的,是要靠顿悟。
23、我是今年4月份才离开这家通信设备公司的,总共服务了2年零8个月。这段工作经历是我个人到目前为止最重要和关键的职场经历。在这里,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遇到了有完整业务链的企业运作中能遇到的绝大部分的问题;品尝了管理部门和下属的种种感受心得;经历了一家企业爆发性业务增长带来的高强度、高挑战性的工作;参与了企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的变革管理。等等。我从内心里感谢这家公司给予我的工作平台和机会。
24、我之前写过一个新人职业发展的文章,比较详细的阐述了选择外企还是选择民企的问题,我一直认为,选择在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历程的民企里工作比在外企能学到更多东西,发展机会更大,因为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民企的发展已经经过了20年,相比较外企来说,很多民企虽然在管理体系和运作上还相对欠完善,但是已经比较完善,而企业的成长发展势头显然更好。而对于个人,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来说,民企更能锻炼人,也更有发挥提升的空间。 注:有一次,我应邀到一家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算是中国式的外企吧)和某人力资源总监交流。她和我说,她们看员工的履历,只看重在外企或者行业前几名大公司工作经历,其他的民企经历没有意义。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首先,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简单的否定员工之前的工作经历的价值,这个价值不能单纯按照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大小来衡量;其次,我们知道在民企工作的环境更恶劣,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在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体现价值,他为什么不能在更好的工作环境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25、07年开始,我更多的参加了一些同行的交流、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对我帮助很大。一、参加一些专业的研讨交流,聆听业内专家的讲授和经验分享,专业知识有很大提升;二、认识了很多优秀人士,有了学习的标杆,自我激发,进步更快;三、参与一些线上线下团体的组织工作,也能验证和促进管理技能、经验的提升;四、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能够扩大个人的影响力,建立更广阔的人脉平台。 注:一个人埋头苦干,精神是好的,就是不够聪明,要争取机会多向周围的优秀人士学习,争取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我们会进步的更快,走的更远。
26、我原先是一个外方内方的人,刚大学毕业那会,有一次做了“带头大哥”和公司“做斗争”,差点被开除,到现在我原先的公司老总见到我还笑谈此往事,我们一笑而过之。到后面,我发现这样不行,在职场中,是以结果为导向,获得好的工作结果是最重要的,过程中的一切表现要为这个工作结果服务,不能过于自我,过于展现本我的性格,要学会“演戏”。尤其是作为管理者,是要通过他人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因此以结果为导向,如何管理好下属,让下属能够很好的配合你、协助你,最后实现工作结果更加要紧。换句话说,只要下属和同事能帮我做好工作,我点头哈腰,我配合他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我,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内方外圆的人了。 注:我性子比较急,但我合作过的同事和下属对我的评价大都说我是一个比较好性格、温和的人,主要是我会“演戏”,比较好的把生活中的本我和工作中的我区分。当然,管理团队、管理人员在方法上却是需要因人而异,但在原则上也需要一视同仁,原则不能丢。
27、我部门有一个女同事,快40岁,以前在生产企业呆久了,风格转不过来,对待一般的员工总是喜欢以管理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刚好做员工关系管理,我们因此常常接到员工的投诉。人力资源部门却是公司日常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和监控人员,但是不能单纯为了管人而去管人,而是本着解决问题,帮助别人从而达成一致,要有更多的服务意识,要懂得人心管理、人性管理。 注:我原来不太关注员工关系管理日常事务,后来为了给部门内的同事做一些正面案例的参考,也亲自做过几个案例。有一次,生产线上发生员工劳动纪律的事,中心的老总要杀鸡儆猴,开掉这些员工,20个左右的人。一开始我们部门的女同事过去,群情激奋,员工不肯走,还要赔偿,我一了解,就发现不太把生产线的同事“当人看”,于是亲自过去,和他们做了一些交流,大家将心比心,把实际情况做了探讨,结果这些员工全都自己主动辞职。其实很多时候,缺少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尊重。
28、之前在论坛交流过如何在企业里建立个人的影响力的话题,也有谈到三种影响力:权力影响力、专业能力影响力、人格魅力影响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是要淡化权力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影响力,逐渐建立人格魅力影响力。如果一个管理者仅仅靠组织给予他的权力去管理团队,而缺少好的为人和专业职业能力,那一定是管不好,没有人服你的;人一般服从能力比自己强的,而且愿意为“士为知己者死”,可见一个能力强的又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是多么的占优势。 注:不同管理层级、管理岗位对能力维度要求也不同,现实企业里常常发生这样的问题: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对业务知之甚少,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管人基本不懂,吾辈因此任重道远。
29、我在同年龄的从业者里面算是职业发展的不算太差,有不少人问我是如何规划职业的,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其实哪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人指导,无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找到了一个自己能做,也愿意继续做下去的工作。职业规划是一项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工作,不容易做,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变数,但是早做总比晚做好,晚做总比不做好。分析个人的意愿和能力,了解自己的职业愿望和方向总是可以的。 注:我在前一家公司的时候,在我公司质量部实习的一个应届女生有一天找我,说,俞经理,我觉得我这个人生性活泼,不太适合做质量工作,我想去做销售工作。我对她说:1、生活的兴趣和工作的特质不是一回事,销售工作做久了也很枯燥,质量的工作也有乐趣;2、销售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你对公司的产品、技术、流程都还不了解,怎么做销售;3、很现实的问题是你现在根本还没有和公司谈条件的资本,当你厉害到一定程度,公司离不开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和公司谈条件了;4、你以后要做职业经理人,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相同的是都要从底层做起;5、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最好的工作其实不是你最感兴趣的工作,而是你能做,且能忍受住做的下去的工作。于是这个小姑娘非质量不可。 |
13526786299: 学习你的精粹还有你的内方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