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崇尚佛教的但是却不皈依,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佛教,却虔诚到寺庙里烧香,被那些“和尚”(其实他们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和尚”(合上)的,因为和尚翻译的意思是“亲老师”)的指引下往功德箱里布施着,而那些“和尚”只会收香油钱、给善男信女们算算命,于是乎佛教在这些“和尚”的行为下逐步变成了迷信,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对佛教里的很多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还佛教一个清白,让佛教真正成为导人向善的宗教。
今天我对金刚经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以飨好友,望各位高手能够不吝啬赐教。
“无我相”,道德经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人力资源为什么不好做,老板们都是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上,要让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他的存在,当然媒体等也造势了一批企业家。这样就会出现几种情况所以很多长袖善舞的员工对老板“亲之誉之”,老板的自我修为再不高深,于是对这些员工另眼相看,这些的岗位就会出现权力、资源等大于责任,这样的岗位就好干,其他人见到自然就会跟着学了,所以“受贿都是从接受下属的赞扬开始的”,当权力、资源等大于岗位自责的时候这个岗位创造的价值就会低;有些老板一支笔,什么权力都牢牢的把在手里,动不动就拿“我们公司离开谁都能运行”员工们自然害怕,马斯洛需求中理论中的安全需求就没有满足,员工只有在能力远远小于收入的时候只能维持下去,企业的凝聚力自然会下降,当然“畏之”离“辱之”就不远了,难道这些员工不会私下里“辱之”吗?如何能做到“无我相”呢?首先岗位设置就一定得做到匹配,权力、资源大于责任则创造的价值低,而权力、资源小于责任则这个岗位难干,甚至会出现“寡妇式岗位”。如果越接近岗位匹配则需要老板过问的事情越小,那么老板就可以逐步做到“无我”的境界了。这些仅仅只是理论上的岗位设置,能不能做到关键在于老板能否做到无我相,如果老板对自我不自信,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那么如何做到无我相呢?总是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才是一个企业的中心,到论功行赏的时候甚至自己还想别人称赞一下,那么孟子云:“上下交征利,国之危亡矣!”所以,老板需要自我修炼,达到“无我相”的境界,人力资源部的同志们要把工作流程、岗位的责、权、利制定到位,那么就可以更好的让老板做到“无我相”了。
“无人相”,每个人都是父母给了张面孔,这个没办法改变(虽然现在整容的很多,但毕竟不自然),每个人在后天的努力后都获得了学历、技能、身体等,包括一些亲戚、朋友人脉关系等等。如果在对工作岗位的安排、评价、升迁考虑到这些都会“着相”的,对于一个岗位来说,不是这个岗位的人能力必须有多高,而在于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是否适合,难道用博士学历的人来打扫卫生就一定比没有学历的人打扫的干净吗?这样简单的错误大家自然不会去犯,很多人在使用人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类似的错误,就好像我们买手机一样,其实大多数人用手机只用两个功能: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而现在手机的功能不胜枚举,而我们却花很多钱买的仅仅只是那两个功能而已,这种现象叫“人力资源高消费”。另一种则是标签效应,尤其是大点的公司,为了培养骨干,会有轮岗的现象,但是很多人总是拿有色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人,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我从事销售一年多了,把一个烂摊子扶持好,而且同比18.8%的增长,结果一些领导依然还是把我当成人力资源系统的人,这样也是容易出现的“着相”。当然还有很多人喜欢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信任那些年轻人的工作能力,经常不时的插手,这样能培养出来人才吗?所以,岗位设置到位后,绩效考核跟得上,就会尽量的减少那些领导带有色眼镜,最重要的还是领导要修炼到“无人相”。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