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原创] 企业社会责任初探

2012-3-27 10:26| 发布者: 蟹蓝| 查看: 585| 评论: 30|原作者: 笑书

摘要: 作者:笑书 一直以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被很多企业所关注,但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上,往往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很多企业仅仅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各类捐款,好像企业赚钱了,捐些钱回报社会,就算是尽到“社会责 ...
     作者:笑书

      一直以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被很多企业所关注,但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上,往往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很多企业仅仅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各类捐款,好像企业赚钱了,捐些钱回报社会,就算是尽到“社会责任”的“义务”了;有些企业感觉“被迫”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所以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也会拿点钱出来应应景;还有一些企业,并不认为企业有必要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或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展开,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企业为什么需要关注社会责任;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有哪些;三、推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动力有哪些;四、如何系统构建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都知道,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着先天的精神需求,有不断地追寻生存意义的冲动,其实企业也一样,除了赚取利润外,也有着先天的追寻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倾向,这个就包含在社会责任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天赋责任。


      首先,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要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若想获得持续生存,就必须保证其产品或服务有其社会价值,这样,这些产品或服务就必然构成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所以,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第一天起,不管它自己是否已经意识到,或愿不愿意,它其实已经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承担了某种社会角色了,而角色带来的就是责任。


      其次,作为企业,如果希望持续发展,必然需要激励员工的斗志,让内部的员工在一个预期的方向上持续稳定地付出良性的工作行为。如果员工在企业内的职业行为中找不到意义,那么不但在精神层面可能被激发出的潜能和创造性将被浪费,而且正常的工作激情也会受到打压和限制,这并不是企业所愿意看到的。


      很多企业在谈到社会责任时,视野比较狭窄,认为“捐了善款”就尽到了责任,其他的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一般有哪些?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对谁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分别从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对外来说:

      1 社会影响与价值观引导。尤其是因其产品地位和企业规模使其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企业,先天的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他的一些经营行为往往会对周边社会的价值体系起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会的价值体系又将反过来作用于企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行为。正所谓后果必有前因,虽然这种作用链比较长,各种因素的交叉干扰也比较复杂,但逻辑关联还是存在的。


      2 环境。可以想象,“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取代目前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的、未来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企业的经营行为有个外部溢出效应。企业虽然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在消耗资源,其中也包括环境资源,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可能直接破坏环境外,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废弃后,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不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子孙后代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在中国目前环境立法和执法都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几乎是免费的,所以企业在计算成本时,往往只会关注在帐面上体现了的、花费了真金白银的购入资源。此时,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对象中更应该包括环境的因素。


      3 能源。能源危机越来越成为笼罩在全球的阴影,不管如何节约使用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下,可利用能源也是在不可逆转的持续减少。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全球找出可替代、可循环再生的能源之前,尽量延迟现能源损耗殆尽的时间。而对能源消耗最大的,就是各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的产品的使用过程。由此可见,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能源损耗,而且在产品设计时也尽量考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也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 商业环境与经济秩序。良性的商业环境和经济秩序,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及行业清晰明确的标准以外,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此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企业对“诚信”的遵守,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对诚信交往的信心,从而构成了整个商业环境里对“诚信”认同程度的一部分。


      5 顾客和客户。对于顾客和客户而言,企业除了要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其产品的安全性,包括一些不易被察觉的化学危以外,社会责任还包括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不要有反社会基本价值的因素,如一些宣扬暴力、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服务项目等。对于客户,隐瞒产品的缺陷,也可能造成客户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是涉及社会公共产品,则危害面更大,影响更为直接。因为忽视对顾客和客户的社会责任,有时能帮助企业快速赚取巨额利润,而这些企业又往往认为从这些利润中“捐献”一点出来就能“赎罪”,所以很多企业乐此不疲,作为监管方的政府部门,也因为拿到了高额的税收,并因企业的“捐款”而在面子上似乎做得很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6 供应商。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基本的商业诚信,确保不因自己的行为导致供应商们突然陷入经营困境,进而造成较大的社会不稳;二是不纵容不良的供应商有问题的原材料通过自己的产品流向社会。SA8000标准更是提出了要对供应商的用工环境等进行监督。企业间的这种社会责任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因其商业利益的牵扯,可能难以广泛展开,但也因为商业利益的原因,一旦展开,效果会非常明显。


      7 行业团体。尤其对于一些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其经营行为对于整个行业团体的基本风气产生影响,所以他们在决策时不能再仅仅考虑自身经营利益的因素了,而应更多地考虑整个行业,包括行业的行为准则、行业标准等,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一些行业垄断行为,更有可能在无论是技术突破上、还是市场发展上对整个行业造成打击,最终损害到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8 社区。这里的“社区”指的是广义上的社会区域,小到一个街道,大到一个城市,都可视作一个社区。任何企业,在地理上都会存在于某个社区,会占用该社区的土地资源,很多时候还要消耗该社区的水、电等资源,向社区排放一些废弃物品,可能雇佣该社区的居民作为员工,员工也在该社区消费,生活。既然发生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企业已经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先天地就对整个社区的和谐共处承担着责任,也就是社会责任。


      9 弱势群体及相关社会群体。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财富既然取之于社会,自然要回馈社会,而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就是一些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穷困人群、遭受天灾或人祸的人群等,或在一些特定条件背景下的特定人群。此时一般都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出现,但有时因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也可能直接以提供无偿的(或象征性收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或专门针对这些人群设计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等。虽然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道德,不可能像环境和能源那样有立法的约束,但这类行为更具显性特征,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所以很多企业还是比较愿意有所投入的。


      对内来说:


      1 员工。员工来源于社会,每名员工都牵扯着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对于这部分社会人群承担的责任,自然也属于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是对员工利益最大的保障。社会的安定与稳定,很多时候也得益于企业的稳定运行,员工因此获得就业机会,及一定品质的生活保障。不仅如此,企业还在正常的业务运行中,不断培养着大批的人才,使社会的人才总价值不断增值。所以,除了支付工作报酬以外,对员工的培养也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之一。另外,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帮助员工在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幸福,工作占据着员工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中获取的幸福感,将被传递到周边的家人和朋友,增加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这当然属于较高的责任层次,但一些优秀的企业已越来越重视这一层的因素,何况对于一些知识型的员工,其创造力也需要和谐放松的工作氛围来激发。


      2 股东。任何公司都会有股东,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人群更为广泛。作为投资人,自然希望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有投资必有风险,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当然属于正常的商业后果。然而如果企业不顾基本的商业规律,拿着股东的钱肆意挥霍,或隐瞒事实、从事明显过于高风险的投机,或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经营手段,都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形成恶劣的社会后果。拿着股东的每一分钱,都意味承担着一份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感不但来源于法律,也来源于道德。


      以上谈到的大多是企业的自我约束,从动机理论来说,如果缺少外部推动力,还不足以让更多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问题。那么,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动力有哪些呢?


      首先当然是要服从于法律法规,包括环境立法、能源立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把社会责任上升为法律义务。然而国家在这方面能做的也十分有限,在市场经济下,国家要尽量避免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所以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也是重要的补充推动因素。


      其次是消费者或买家的逆向教育和压力。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众整体责任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和商业买家越来越对不负责任的企业采取抵制购买的行为,或至少冷落这些企业的产品,从而使这些企业的经营越来越难以为继。企业得罪了谁也不敢得罪自己的买家,当外部的社会责任共识越来越达成一致,对企业的推动力也将是巨大的。


      再次是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压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宣扬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相关行为、并以此获得企业形象加分、增强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时,可以想象其他企业将面临的竞争压力。而且这种压力的传递将进入良性的循环,当越多的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问题,也将促使更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个话题。


      还有来自媒体的美誉度或舆论批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责任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不再是“遵纪守法”这么简单的概念。而媒体对于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越来越深度的曝光,越来越针对道德层面而不是违法层面的评论报道,都将在正面拉动或负面促使企业关注更多的社会责任问题。而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话语权已不完全掌握在少量记者手中,网络民意对企业的监督也成为一个新的外部监督力量。


      有些企业高层在一些背景下,出于各种需要,会主动做出一些社会承诺,这种承诺能否兑现,不但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也涉及到企业高层个人的人格信誉,即使是出于爱惜羽毛,这些高层也不得不引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去承担部分已承诺的社会责任。


      最后,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全球的趋势,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跟随潮流大势,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即便一些企业不愿走到潮流的前端,但也不敢落在潮流的最后端,当潮流整体向前滚进时,这些企业也必然被拉着向前走。一个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参与竞争的企业,也越来越无法回避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不等于说企业要无节制地去承担本应属于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各项社会基本福利,一个无奈的事实是,在中国,本该属于政府职能的责任,很多被企业负担了,而很多本属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环境和能源,比如商业诚信等),也因管理的缺位,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由上观之,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企业确实很难在经营压力下同时兼顾到如此多的因素。如何系统地构建或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并将其有效地转换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就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首先需要确定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本企业的特征,这些社会责任如何排序,或权重如何分布?比如对于化工企业,环境因素大概需要排在首位,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承担的责任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即使不能在社会责任上面面俱到,至少也该对重点部分投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在投入有限资源和管理注意力的条件下,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总的来说,最好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部门(不一定是专职的,对于很重视这个问题的企业,也可以组建一个委员会),并征询市场部门(或品牌推广的部门)、销售部门、人事部门、法律部门(或顾问)、公共关系部门等相关人员的意见,或直接请他们参与委员会,并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哪些问题涉及到法律要求和经营风险,是必须应对解决的?哪些问题属于锦上添花,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荣誉和正面舆论影响的?哪些问题已经出现矛盾激化的迹象,须优先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暂时可以缓一缓,从长计议的?并且哪些措施是符合企业文化的?哪些又可能与企业文化不完全兼容甚至可能产生冲突的?哪些措施相互间可能产生不利的交叉影响,或重复浪费资源?经过统一的协调策划后,编制出基本条目列表,并分析哪些是企业已经做到、甚至做得很好的,哪些是有所涉及、但存在不足的,哪些是完全空白、需从头开始的。谈后再制定出时间计划,并按计划分布展开。在具体操作上,各个企业的工作习惯和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此也不再赘述了。


      总之,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点的年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中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笑书 2008-1-2 21:09
本帖最后由 笑书 于 2011-11-4 14:49 编辑

<P>(合并删除)</P>
引用 笑书 2008-1-9 10:57
唉~~~看来大家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啊。是不是在目前的中国,谈论这个话题还为时过早?[em09]
引用 百合盛开 2008-1-10 15:56
你说的不够切合实际,形而上学,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点词不达意[em01]
引用 cindy静 2008-1-10 16:11
共鸣!现在的公司提到社会责任就想到捐款,好像钱就能解决一切;然后捐了一点点钱之后就任何场合就说自己公司承担了社会责任,真是可笑
引用 笑书 2008-1-11 09:49
[quote]以下是引用百合盛开在2008-1-10 15:56:13的发言
你说的不够切合实际,形而上学,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点词不达意[em01]
**************[/quote]

呵呵,那就希望你谈一些切合实际的观点。本文既然是“初探”,当然是希望大家深入探讨下去。
词不达意的地方,也敬请指教。
引用 晓屋 2008-1-14 17:15
其实文章分析的很到位,只是太长,像似没有切中要害。
引用 晓屋 2008-1-14 17:15
其实文章分析的很到位,只是太长,像似没有切中要害。
引用 笑书 2008-1-15 17:17
看来有必要再写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中探”》,将一些细节展开。[em09]
要将这个问题基本说透,估计至少要几万字,所以还是希望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多多发表意见,才能逐步充实这个话题。
“企业责任”虽然是个看似务虚,但做HR做到一定程度,迟早要遇到务虚的话题的,用务虚的理念引领务实的具体业务。这次《劳动合同法》也隐射着社会责任问题。
引用 liziji 2008-1-17 17:11
也说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某种角度说,可以分为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法律责任如企业纳税,制造产品,给劳动者提供薪酬福利等,而道义责任包含的内容则太多,且太复杂。如楼主帖中所提到的社会价值观、环境、能源、社会秩序、顾客和客户等企业之外的社会责任,都可以看作是道义责任而非法律责任。即使某个企业在道义上逃避了社会责任,但没有违反法律责任,人们也只能指责这个企业缺德,而无法从法律上追究它。
    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唤和企盼,更多时候谈论的是企业的法律责任,而实际上企业问题最多的也是法律责任,但因为社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问题并发,企业法律责任有时候就转变成了道义责任,后果严重却无法追究企业责任。比如污染环境的企业,因为它通过了政府审批,且照章纳税,它就变成了一个“守法”企业。老百姓在“享受”恶劣环境的时候,只能谴责这个企业道义责任的缺失,而实际问题、关键问题是违法,老百姓却无法追究。
    所以在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时候,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而且是更严重的问题。
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组织,其中决定权最大的是企业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寡好坏,往往取决于企业家。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企业家,他们担负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企业家都具有两重性,作为企业家,他(她)是社会的优秀分子,作为普通人,他(她)也有喜怒哀乐,清醒和胡涂。
    对优秀分子和普通人集于一身的企业家,社会也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在他们完成了社会法律责任的时候,不应该过多地苛求他们的社会道义责任。至于逃避甚至违背企业法律责任的企业家,法律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富和贡献就网开一面。很多时候,企业家的违法离不开政府权利的支持。权钱交换和权钱合作才是企业、企业家违法的强大盾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提醒中国不要走“权贵资本主义”一路,也正是给企业家重重敲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
三、企业为什么逃避社会责任
    企业逃避社会责任,固然有企业家及管理层个人综合素质、价值取向等综合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原因,特别是政府的政治体制原因和社会文化的原因。
    因为政府官员的权利过大且有时权力制衡失范,一旦利益的诱惑突破各种制衡,给企业的违法开了绿灯,企业很可能就会为了诱人的利益而逃避企业的社会法律责任。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完全抵御诱惑,敢于说自己的企业百分百守法的企业家,实在是太少了。
    至于承担企业的道义责任,企业或企业家并不都是好人终有好报,有时甚至是做了好事却得到了恶报。这其中的社会文化原因太复杂了,不是简单表述就能说清楚的。简单地说,企业逃避社会责任,是因为企业的逃避收益太大,而逃避成本又太低,加之社会文化的复杂影响,企业逃避社会责任就成了见怪不怪的怪现象了。

    楼主是我敬佩的坛友,帖子主题也是热点话题,不过这个话题太大了,回复起来有点力不从心,简单回复几句,就算是给楼主顶帖吧!
引用 一笑沧海 2008-1-18 13:06
上升的高度太高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真正落实到像我这样的匹夫身上,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
引用 笑书 2008-1-18 16:13
谢谢liziji的回帖。

希望能借助讨论将这个话题引向深入,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我认为,遵纪守法是企业当然的责任,这点是无需强调的,法律的强制力是企业行为最直接的动机来源。而一旦成为法律,那么遵守它就变成了义务,(从广义上来说,义务也可看成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义务是由成文的制度规定的,而责任更多的是道德约束。所以,我们将企业的道德责任大致划分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两类后,可以把关注点更多地聚焦在道德责任方面。

当然,中国也存在很多的边缘法律问题,条例的疏漏、界定的模糊,甚至条文间相互的矛盾和不可操作,造成本该由法律约束的事情,变得争议多多。而即使有了成文的法规,执法力度不强,人情关系和官威高于法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也造成令不行、禁不止。

回到道德责任的问题,除了唤起企业家们内心的崇高感以外,通过舆论引导加强社会文明的教化之外,更多的还得从利益引导着手。所谓无利不起早,不但单个的人如此,而且先天逐利的企业尤其如此。如何帮助企业找到这些利益点,达成企业和社会的双赢,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只强调一方的付出,这样的责任承担是不会长久的。社会舆论在对勇于承担更多责任的企业更多的鼓励和赞赏、提高他们的美誉度之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在不违背基本的社会公正的基础上,将一些实际的利益向这样的企业倾斜,这也是激励更多的企业关注社会责任的话题。

而在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法无禁止即允许”,对于那些不怎么考虑社会责任问题的企业,只要它没有触犯法律,就不能刻意打压,这也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是适当的,他不应该去承担本该属于政府部门的那部分责任。有些责任从定义上好像是企业和政府双方都要承担一部分,这时政府很容易把全部责任都转嫁到企业身上,这种责任负担的不合理过重,也致使企业对社会责任产生恐惧和抵抗心理,矫枉过正,最终采取全面逃避的态度。中国的国营体系就是如此,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企业负责,大型企业甚至要负责到小孩教育、医疗等几乎所有生活领域,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不堪重负,而国家体系若干年运营下来,社会保障的技术经验积累方面还是异常薄弱。

先说这么多,再想到什么时再写。
引用 笑书 2008-1-18 16:27
[quote]以下是引用一笑沧海在2008-1-18 13:06:03的发言
上升的高度太高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真正落实到像我这样的匹夫身上,所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做的.
**************[/quote]


回一笑沧海:

你这句话是没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自己该做的”?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恐怕不同。即使是在等电梯,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应该”让女士先上,有些人则不这么认为。所以非法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判断的自由,做出自己行为选择的权利,这就是“自由”和“人权”的基本含义之一。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个人来说很好选择,凭个人喜好就是了,但对于群体,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会不同,即使你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但别人没有做到你觉得他也“应该”做的(因为他并不这么认为),此时你会否有不公平感?而别人的这种不作为(或作为)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到你的利益了,你怎么办?比如你家楼上总是往你凉台上泼水,你很愤怒,但因为你知道那位老兄身材高大、脾气暴烈,所以你不敢上去找他理论,而你隔壁有位邻居刚好是练武术的,有他陪同你就敢上去了,此时你认为邻居“应不应该”陪你上去?或许那位邻居“坚决不做不该做的”。可见,所谓“应该做的”很难有标准答案,它和每个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事准则有关。扩大到企业也是如此,纯粹拍脑袋的“应该做”根本没有答案。

所以问题不在于国家兴亡,而在于责任意识,以及怎么界定、如何引导各类的责任意识。这也是这个主题讨论的一个延伸意义。

言语有些罗嗦,见谅。
引用 一笑沧海 2008-1-18 20:39
有道理。言语并不罗嗦。
什么是自己该做的和不该做,有个标尺就行。九年的义务教育,社会的不断教导,算是已经形成了标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某种程度上就在树标尺。
确实每个人的标尺不同,同时社会大标尺却是一样的。八荣八耻提的就不错。
当然,楼主提出的这个话题是有识之士的体现,我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所以有高度太高一说,是针对我而言。
另:楼主不要把我当作拍砖的,楼主每出一帖,都有拜读,收获颇多。
引用 liziji 2008-1-20 08:3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是法律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是首先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句话好像是一句不言自明的废话,但现实中,我们却往往发现这不是一句废话。就拿近几个月来的热点话题《劳动合同法》来说,很多企业的老板找出一个个理由,对《劳动合同法》大加非议。其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家不想承担《劳动合同法》确定的企业必须承担的某些法律责任,比如说发给员工离职补偿金、与员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等。
    按说法律已经明确的事儿,企业就应该照章执行,可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劳动法颁布十几年了,劳动法要求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必须给劳动者全额缴纳劳动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必须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必须按国家标准支付加班费,可是有多少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样做?
    某些企业连法律责任都不想承担,都在想方设法逃避,若再想让这些企业承担道德责任,难啊!别的不说,就看2007年下半年,有多少企业在突击裁员!这些企业在干什么?不过是想通过逃避法律责任来换取企业所有者更大的利益罢了。华为公司还算是好的,至少它还想到了给它的员工以经济补偿,至少它的出发点还是保持整个公司的激情以利发展,还不像某些企业赤裸裸地通过违法来损员工而利老板。试想,一个员工在企业干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一句“合同到期”就给辞退了,还想让这样的企业承担法律之外的社会责任,可能吗?
    有个朋友多年以前跟我说,他衡量朋友交与不交有三个标准:一是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二是看他是否说话算话;三是看他是否把钱看得太重。他根据他的交友三原则交友,多年来基本没走过眼。我感觉颇有道理,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对朋友还能怎样?现在我们再看企业,有的企业对自己的员工都不想承担责任,它还能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也许这样的企业也会捐一些善款,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即使如此,参加活动本身也不是它的本意,多数情况下它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利益之间。
    通常人们提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般都是指企业以外的责任。谁能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好呢?但我想说的是,社会在提倡企业承担企业外部责任的时候,能不能首先强调一下承担企业内部的责任,道理很简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多年以前有个大学的学生提出一个口号,大意是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提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不是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它的内涵,它的外延,它的分类,它的实现条件等等,只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话题更贴近现实中的部分。如果我说的离楼主帖子的本意远了一些,到不是反对楼主提倡企业承担社会道德责任,不过是讨论的角度不同而已,还请见谅。
引用 ricky9604 2008-1-20 14:34
[em01]
引用 笑书 2008-1-21 11:10
谢谢liziji的回帖。

之所以需要将企业的遵纪守法从承担的责任中尽量剥离出来,是因为遵守法律是企业的“义务”,而“义务”是高于“责任”的,是更具强制性的。虽然从宏观意义上来说,义务也是责任的一种,但把责任和义务混同,则可能造成企业有更多的理由不履行义务。有些企业之所以不愿遵照《劳动合同法》,就是把守法仅仅看成责任,而责任是可以规避的。就像一个人赡养自己的父母是法律义务,而关爱自己的父母只是道德责任,把赡养父母仅仅看成责任的,他完全有理由不承担这个责任,但作为义务,不履行义务的就违法了,就将得到惩处。

只有把这些企业的义务视作理所当然,和柔性的“责任”区别对待,才能加大法律义务对企业的约束力度。

而暂时去除了“义务”的干扰,在纯粹的“责任”范畴,我们看待这个命题时才更清楚,更了解“责任”的实质,对于非强制性的“责任”的运行规律才把握得更到位。

就像社会行为收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企业行为也收到义务和责任的双重引导。当然有时义务和责任也是相互转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一些越来越被大家认同的责任,也可能会逐渐被法律条文固化下来,成为义务的一部分;而一些越来越被认为不适合干涉企业内部管理的法律制度也可能被逐渐取消,而仅仅以“提倡”、“建议”等责任的形式进行软性约束、引导。

所以,接下来我们完全可以就一些话题来区分一下,哪些属于责任范畴,哪些属于义务范畴。比如社会捐款是责任还是义务?为员工买社会保险是责任还是义务?买商业人身意外保险呢?针对不同范畴的问题,管理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上就“责任”和“义务”试图进行了一些阐述,不知说得清不清楚。本人对这个话题也缺乏研究,希望和方家共同深入探讨。
引用 ◇﹏尐龍℡ 2008-1-24 11:26
这个话题有点深了,社会学家估计兴趣比较大
引用 笑书 2008-1-25 14:48
[quote] 原帖由 [b]◇﹏尐龍℡[/b] 于 2008-1-24 11:26:00 发表
这个话题有点深了,社会学家估计兴趣比较大 [/quote]


是啊,往前延伸的话可能偏离人力资源主题就远了。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在诗外。”在做好一件事情,往往视角需要在这件事情之外,这样才能更真切地了解这个事物。

当然,对于主帖的本意来说,还是希望在“利益引导”的角度,找到“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双赢的点。
引用 sunzjhrd 2008-1-28 09:00
个人认为,企业是经济组织,其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益,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词可参见公司法总则部分的规定:“ 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需要社会舆论、法律道德监督的,既然存在法律的监督,那么就应当在法律中设定清晰企业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当在相关条文中体现出来。

查看全部评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