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则 KPI指标的设计要做到“量化关键结果(定量),细化关键行为(定性)”。 只有量化的考核指标才是最直观、最容易让人理解、最好执行的,KPI指标能量化的尽量给予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给予细化、行为化。定量与定性到底以哪个为主,不能一刀切,这个具体要看是什么部门或岗位,如对于管理层、销售、生产等人员的KPI以量化为主,定性为辅,而对于某些职能性部门(如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市场策划等)其KPI指标则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 二、思路 考核指标的量化,我们应从哪里入手?“量化”?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因素本身就是量化的,如时间(周期)、数量、质量、顺序(名次)、财务指标(销售额、利润、费用、成本等)、评分(分数)等,那我们指标的量化就尽量往这些因素中去靠,不就可以量化了嘛? 三、操作要领 1、首先基于一个前提,你的KPI指标是遵循SMART原则的,即明确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有相关性的、有时间期限的。否则,你可能会跑偏。 2、按战略目标分解的许多考核指标的量化往往比较直观,尤其是财务性的指标,量化可从上而下,从简单直接的财务性指标优先入手。 3、按流程节点提炼的指标往往会有流程节点顺序、时间间隔、质量要求等,可从这几方面去操作量化。 4、按岗位说明书提炼的指标往往会有一些宽泛的行为性指标(即定性指标),做好或实现这个行为性指标,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或需要采取的行动具体是什么?多问几次这样的问题给自己,从结果和行动上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将此类指标细化到可量化的程度。如对“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建设”这个指标的评价,我们就会细化到“企业文化培训课时完成率、公司内刊发行及时性、公司内刊质量评分、重要文化活动大事的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价,这样操作起来就好办多了。 5、量化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我们一般可优先考虑绝对值量化指标,再来看相对值(百分比、比率)指标,哪一种评估更为准确,且操作又更简单,我们就选哪一种。(如某些财务指标、质量指标多以相对数为主,而数量、时间类多以绝对数为主) 6、绩效考核最终考评的结果往往都要转化成一个分数或评定顺序等级(ABCD),当我们实在无法想到指标该怎么来量化时,就得求助于人为的打分评价来给予量化,如对于员工素质、能力和态度类的指标考评,可通过“行为锚定评价法”给予行为描述和关键事件的细化,再按细化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等级和分数区间,交由评价者打分来实现相对的量化,这样有比较好的参考依据时,打分相对会趋于公正合理。“行为锚定评价法”被戏称为是指标量化评价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即你所有不能量化的指标用此方法去处理,都能量化,尤其在对定性指标的量化评价上,作用更为明显。当然,用此方法难度较高,HR需要对细化行为等级和关键事件描述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把握。 总之,绩效考核指标不是不能量化,关键是你想怎么量化,想量化到什么程度,只要你想量化,总会有方法。另外,你还得把握一个度,思考和权衡有没有这个必要或具不具备这个条件量化到这个程度,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要量化才能考核,有时简单的定性评价也未尝不可,如果你和评价者没有完全掌握“行为锚定评价法”的操作精髓,不要盲目地用,否则会“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量力而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