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如何对待招聘信息的水分问题

2012-11-29 17:15| 发布者: 蟹蓝| 查看: 715| 评论: 78|原作者: markkk2010

摘要: 招聘信息中合理的水分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度和底限。但是“零水分”现代企业目前做不到,这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市场竟争机制有关,但在面试的时候有义务告知求职者招聘信息的水分部分。 ...
       作为企业的HR,更多的是讨论求职者应聘者的诚信问题。招聘的季节,茶余饭后,讨论的是哪个求职者说大话了,哪个求职者的简历有水分;面试过程中,千方百计考察求职者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哪怕是有一点的虚假也是不能容忍的;准备录用的时候,在各种协议书上写着:承诺以上信息属实,违者后果自负之类的字眼。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错,就是为了招到更合适的人选,降低企业用人风险。
       但是在要求求职者的同时,有没有反思企业的招聘信息上的内容,所有的内容是否都属实,是否有虚夸的成分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承诺?各种行业第一、世界第一、累计第一,各种福利、各种设施,让人看花了眼,垂涎三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挖掘考证。
       某企业在招聘信息上薪酬栏写着:提供行业最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年薪4——12万;按照国家规定提供五险一金;年终奖;交通补贴;食宿补贴......但实际上,这个企业最后谈待遇时,只给开3000元的薪水,这样算下来,3000*12=36000,勉强接近承诺的40000元,波折号后面的数字果然是想象的空间;offer薪酬一栏中,没有了“年终奖”这一项;吃住不管,又一次失约。
       又有一个煤矿企业,简章上面写的很诱人,职能类岗位的年薪在8万以上,或许事实上就是这样。但有一个事实在上面并没有体现:第一年需要见习,期间所有的男生要和工人一样,需要下矿井,不管你是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办公室秘书均不例外。
       ... ...
       其实招聘信息和打出去的广告绝对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也是求职者开始真正了解企业的第一步。如果这信息中虚假的成分过多,这个虚拟的“泡沫”就会过大,求职者,或多或少,或迟或早,是要变成员工的,迟早有一天,这些信息是要兑现的,所有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完全破坏了公司的形象。
       企业靠某种形式突出企业的优势无可厚非,但是“水分”过了是不是就成了一种“欺诈”?!《劳动合同法》曰:用人单位以欺诈的手段,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该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样算来,这还将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1.您如何看待企业招聘信息中的“水分”?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2.这,是否真的构成“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



空间有红包,大家自取......


该贴已经同步到 markkk2010的微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sungy03 2012-11-29 16:59
1、合理的水分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度和底限,好比包装;初衷还是广告和宣传,吸引眼球,扩大受众群体;
2、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国家法律强制需要执行的,这个不用说,招聘信息也属于要约,应该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取证很重要;
3、“零水分”不可能,这是广告的性质决定的,水至清则无鱼。
引用 蟹蓝 2012-11-29 17:25
作为一个非HR人士,我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1.企业的招聘信息中的水分是在所难免的,就像电视里的广告,哪个不是有夸张成本在里面,主要还是在这个夸张的度上,只要不是无中生有,过分夸张,基本上应聘者还是会默许的.毕竟"水分"都是双方的.
2.这种行为不构成欺诈,刚百度了下欺诈的法律意义,欺诈行为是指意欲诱导对方犯错误,并因此从对方的损失中获益的行为。这个定义说明了被欺诈的对象如果是不知情或者是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导致其权益受到损失,而招聘信息中的"水分"既没有让应聘者产生歧义,同时也没有权益受到损失.所以这种算不上是欺诈.
3."零水分"的招聘信息就我个人来看,除非企业的信誉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否则在所难免的都会出现水分,其实招聘信息也相当于企业的另外一个广告,对它过于严格要求真实性的话,实际操作也很难.只要在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内,我觉得是可以容忍有"水分"的招聘信息.
引用 烟雨听雨轩 2012-11-29 17:28
个人认为企业的招聘启事其实都是符合事实的,只不过都是捡好的说;隐瞒部分真相而已..
引用 天天向上大斌 2012-11-29 17:36
这个跟人文环境、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零水分目前做不到,未来有可能,但在面试的时候有义务告知求职者招聘信息的水分部分
引用 前进的蜗牛 2012-11-29 18:08
我个人认为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和应聘者个人都想尽可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所以适当的“包装”自己还是有一些必要的。但是要把握好度,太过了这样对双方都会有损害。最后,我也真切希望诚信这个词是双向的。企业在要求应聘者诚信的时候,也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
引用 gaojunhui21 2012-11-29 18:14
本帖最后由 gaojunhui21 于 2012-12-1 08:51 编辑

       1,在招聘信息的制作方面,我不主张欺骗或愚弄应聘者,因为招聘本身是一个严肃的工作,一要代表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二这也是关系企业招聘人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不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这样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这无疑是无效招聘,既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又增加了招聘的重置成本。但现阶段确实很多企业因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招聘人员为了完成招聘数量任务,故在招聘环节夸大企业福利,以吸引求职者的眼球,这是造成目前招聘信息存在水分的最主要的动机。
      2、劳动者是否可以以信息含欺骗因素解除合同,我认为,如果劳动者可以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是可以的,也是符合劳动合同法条款的。但这里有一点需提出,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需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福利待遇,最好能保留书面的协议和凭证,另关于企业的承诺,尽可能在合同及附加协议中体现。企业不能兑对现承诺时,这将是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有利证明。
       3、现代企业完全杜绝招聘信息的水分是不可能的,这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市场竞争机制有关,现阶段我认为过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过多的求职者眼高手低,这种现象不消除,招聘中的水分也不会消除的。
引用 快乐东方 2012-11-29 19:04
sungy03 发表于 2012-11-29 16:59
1、合理的水分是需要的,但是需要度和底限,好比包装;初衷还是广告和宣传,吸引眼球,扩大受众群体;
2、 ...

嘿嘿,严重同意。
引用 gbgood 2012-11-29 20:04
来学习。。。
引用 行者悟空 2012-11-29 21:18
个人觉得在求职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零水分很难。所以需要HR诚实,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
引用 宠着小猪 2012-11-30 08:14
既然公司在寄OFFICE的时候已经提供真实的信息,应该不属于欺诈。
引用 sawata 2012-11-30 08:16
我现在所在职的企业的招聘没有发现水分
在我上家餐饮养生公司里,那个水分大的让我无法面对我招进来的员工,(免费食宿,其实一个月离职的,每天扣除20元,员工根本不知道,说按法定给加班费,但加班费只有3.74元/小时。。。。)
1.水分可以适当有,毕竟是对企业的宣传,及时招到人
2.水分过多个人觉得肯定构成欺诈,劳动者也可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的零水分这一点,我不知道那些做到好的企业是否是零水分,但感觉在现实看在宣传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夸大的成分。
引用 lzg043 2012-11-30 08:2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多不用吹,米少技术吹。
引用 蓝色蜻蜓 2012-11-30 08:33
1.您如何看待企业招聘信息中的“水分”?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企业招聘中的“水分”不能是凭空捏造的,只能是用一些优美的形容词进行修饰,目的是吸引求职者。
2.这,是否真的构成“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如果是凭空捏造就构成欺诈”,一旦有劳资纠纷会成为劳动者有力证据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
我们公司在招聘信息中不会掺杂水分,但会把企业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不到位的方面不谈
引用 蓝色baby 2012-11-30 08:36
招聘本是企业的一个窗口,但是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能快速的网络人才,在招聘信息中多少都会有些“水分”个人认为,任何事情把握一个分寸,平衡好就好,因为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现在的单位也是有水分的,从这个事情上,我还觉得国家体制监管及企业老板思想认识上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保险吧,有些企业的做法就是把钱直接补给员工,看着好像是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多了,其实是失去了一个长久的大利益。
都在发展,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引用 yanyan.hi 2012-11-30 08:50
1、觉得太假的信息肯定有问题,但是同一件事情可以换个角度说。
2、如果于事实太不相符,应该算是欺诈,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赔偿。
3、这个水分问题,就是如果企业有能力提供很多福利,当然可能。
我认为企业还是不要过分夸张,否则新员工离职,这样也是成本啊,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员工到劳动局告企业,企业也是麻烦啊。我认为企业应该实事求是。
引用 wge602 2012-11-30 09:12
招聘时写公司简介,福利时老板总会要求在文字上加水份,无它,就因现在的求职者要求更高了,写实在的难找人。不是公司不想减水份或没水份,而是事实就这情况,无奈无奈!某程度上来讲有骗人的行为但求职者也辞职得很爽快
引用 pierr 2012-11-30 10:12
1、招聘信息存在水份是对应聘者的不负责任,不赞同使用。之所以企业会这么做,是为了粉饰企业外表,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一旦如此做。就已经将企业与人才对等的权利天平倾斜。
2、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度娘解释)。所有个人认为关乎员工自身权益的信息内容,可以认定为欺诈,同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或者内在规模的信息描述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招聘信息内容的展示其实是一个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缩影,对于招聘“水份”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水平,从而侧重进行展示。做不到的或者是待提升的可以在入职后与员工一同实现。
社会诚信缺失的大背景,造就了劳动者及企业的不同程度的迎合。嘿嘿,但是我还是相信“好人”还是多的,尤其是我们HR。
引用 fengqian137 2012-11-30 10:20
1、企业招聘过程中的“水分”其实初衷是做“企业宣传”和“吸引求职者”,过分的包装和夸张过度就造成了虚假广告,企业在招聘宣传时把握好度才不会变成“骗子公司”。
2、如果仅仅是为了吸引求职者,真正谈薪资待遇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况告知求职者,这不构成欺骗,如果用虚假信息骗劳动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就构成了欺骗,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
3、企业招聘可以实现“零水分”,但是会降低企业自身的吸引力,我之前负责招聘,基本全是零水分招聘,但是后期带来的长远效益好,拒绝目光短浅,考虑长远,就倡导零水分,这会让求职者更信赖企业。
引用 不请自来 2012-11-30 10:28
1.您如何看待企业招聘信息中的“水分”?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我觉得,和每个人写简历是相同的,或多或少就会有些水分,只不过水分含量不同罢了。个人求职是为了给企业留下好印象,并体现自身良好的素质,以便获取一份工作。企业招聘,一方面“水分”能够很快吸引求职者的眼球,以便吸引更多的求职者,达到百里挑一、万里挑一,最终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可是很多时候却忽略了,最好的不一定是最优秀。
2.这,是否真的构成“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如果说企业构成“欺诈”,那么个人求职者是否也构成欺诈呢?企业明知简历中掺有水分,求职者明知招聘信息掺有水分,但是最终双方依然会牵手成功,可否理解为愿者上钩,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
    我觉得这个或许要视情况而定,很多优秀的企业本来就拥有着让人羡慕的福利待遇,这样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有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这是真的吗?”这样的企业只是如实描述企业相关信息,应该可以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但是,目前更多的是一般的中小微型企业,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和人才,更多的是选择在招聘信息中做手脚,也就是画大饼,但是实际中人才进入公司后恍然大悟,这个饼不是一般的难消化,也就造成了目前存在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的现象。

查看全部评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