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以来一直从事HR的工作,我非常喜欢这个职业,虽然曾经对这个职业迷茫过,但真正调整好自己心态的时候,对人力资源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感悟。 我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解,就像是“修行”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从自身成长过程来看,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 在自己最初3-5年左右时间,当时认为自己非常有自信,那时候的自信来至于能够单独运作一到两个HR模块(这个时候的标准是自己认知的,并不是说就做的非常好),同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吸收,其他模块工作流程和要求也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也想当然认为比较容易。这个阶段也最容易对一些公司HR管理工作加以评论,产生了没有多少根基的自信,因为了解并不代表能做到,曾经做过的一些工作也不代表达到专业的程度。我个人称之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 第二 在工作5-8年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了。这个阶段感受到人力资源就是个“无底洞”,任何模块的工作都有非常高的专业要求,并需要掌握很多工具,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做的工作经过执行后,总是与预期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觉得做好这个职业非常的辛苦。我个人称之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 第三 在工作8-10年的时候,当自己度过迷茫期的时候,突然发现,各个模块工作虽然建立相应机制或体系,并持续的运作,但不是很有效。主要因为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形成网状结构的体系,每个模块体系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否则缺失那一块或者那一块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就觉得整个工作运作的不是很顺畅,或者说有些脱节。这个时候要求你所输出的结果,让业务部门理解和接受起来非常的容易,但这背后是经过专业的工作,不断提炼才得以实现。表现的出是你的工作对组织是否有效,而不是给人感觉“雾中花,水中月”的感觉。表面上显得你有多么专业,多有能力,但别人眼里是流程复杂,工作过于形式。你的人力资源体系,就像操作傻瓜相机一样,简单易学易操作。我个人称之为“看山似山,看水似水”的阶段。 第四 人力资源“可有可无”的阶段。经过体系运作后,经理人都认同HR相关技能对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熟练的掌握及运用,比如说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选拔任用、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绩效管理、企业文化宣导、薪酬激励、员工关系管理、职业规划等等,认识到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如何有效辅导和激励。让你感觉到原来自己做的工作,现在经理人都在做,这个部门即使不设置,也不影响到公司的运营。但这个时候HR价值或职能要有所调整,否则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状态。要成为政策中心,咨询中心和辅导中心。 第五 人力资源进入“不误正业”阶段。外部要了解行业的发展及趋势,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客户、产业政策等,内部要了解财务报表、供应链、精益生产及相关业务流程等。这个阶段要走出职业竖井发展的模式,横向寻求发展或学习。在此信息基础上,主动制定或采取相应人力资源政策,结合公司未来发展要求,集中资源向核心员工管理进行倾斜,个人认为的人才管理阶段。 本人因资质一般,本人还处在“可有可无”和“不务正业”阶段,还在不断修炼过程中。虽然自己的认知当中没有提到老板和组织氛围的因素,并不是不重要,甚至影响到HR工作的效果,但不影响到职业成长。希望同行多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