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10亿赌局看商业模式 —绝不是简单的电商加实体 最近有一个热门的争论,是12月12日2013年央视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的10亿豪赌。 至于到底谁输谁赢众说纷纭,主要的争论点在于互联网经济思维和实体经济思维的碰撞。目前来看,认为小米赢的还是占多数,我个人也是同样的看法。首先声明,本人不是小米的拥趸,也不使用小米手机,从身边使用小米手机的朋友来看,据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如何学习小米的运营模式,举一反三。 在海尔集团2007年全球年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世界就是我们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们的一切。”他的依据就是《维基经济学》。张瑞敏和杨绵绵会告诉大家,《维基经济学》启发了海尔的转型思维。2008年杨绵绵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就告诉记者,她现在正在研读《维基经济学》。在海尔的干部中,如果不理解“维基”思维,是不可思议的。 个人认为管理是相通的,小米的成功,正是对《维基经济学》的深层运用。首先,整合全球人才,看一下小米公司那七个堪称超豪华的联合创始人团队。雷军是金山软件的董事长,和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林斌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长,洪锋是Google高级工程师,黄江吉是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黎万强是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周光平是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而刘德是一位自世界上顶级设计院校ArtCenter毕业的工业设计师。 其次,极致的扁平化管理,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经理-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从小米的办公布局就能看出这种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能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大家互不干涉,都希望能够在各自分管的领域给力,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小米除每周一的1小时公司级例会之外很少开会,也没什么季度总结会、半年总结会。成立3年多,七个合伙人只开过三次集体大会。 第三,超牛的产品供应商。小米选用的零配件自不必说,关于小米代工,一直众说纷纭,小米早期选用过二流代工厂商,但是随着小米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富士康和英华达为其代工已经毋庸置疑。因为现在小米已经足够实力,即使富士康不为其代工,说不定会出现类似手机芯片领域类似联发科的企业。其实,这个也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攻击的小米最大弱点。个人认为,现在制造业已经没有足够能力跟类似小米这样的客户叫板了。因为最优秀的生产商不止一家,就在去年,富士康和比亚迪打的不可开交,所以放眼全球不缺优秀的制造企业,缺的是客户渠道和资源。如果按照董总的逻辑,富士康不给苹果代工,他岂不成了世界老大? 第四,优秀的融资能力。2013年8月23日,雷军通过自己的认证微博证实了,小米完成了最新一轮的融资,整体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此前小米保持了每年完成一次融资的频率,这次融资也令小米的市值超过了很多老牌手机厂商。 第五,小米构筑的生态系统。与其说小米与格力的竞争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竞争,个人认为,倒不如说是产品生态系统的竞争更为确切。以小米手机为核心,通过小米的MIUI系统,实现小米电视、小米遥控车等外围硬件的互联。在央视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雷军说做小米空调,万一真的出了小米空调会怎样?记得小米电视出来以后,电视厂商对小米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的互联网电视更好。我看到网上有米粉再说,小米电视是电脑+电视,而互联网电视是电视+上网功能。试想一下,一部小米手机可以当遥控器同时支配电视、空调、九阳(小米)豆浆机,作为越来越年轻的一代,你愿意用一部手机同时控制呢还是拿一堆遥控器分别控制?反观格力,一直认为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同样的核心技术估计富士康不逊于格力,为什么一直在做代工?认为阿里巴巴+格力=50%,实体店50%就可以完胜小米,这样的思维的确值得商榷。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个人认为,小米的成功借助于互联网,但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互联网企业。他的核心出了人才、技术、渠道之外,更不能小看他以小米手机、MIUI、米聊构建的产品生态系统。仅简单的O2O模式和电商而言,聚我个人所查信息,到目前为止,全中国只有阿里巴巴一家盈利,我们熟知的京东、国美、凡客都在亏损。所以千万不能进入误区,认为互联网就是O2O,就是做电商直销。从小的来说,借助O2O门户,消费者为什么买账?因为价格,更加削弱了自身盈利能力,实体企业得不到实惠。如果自己做电商,那更麻烦,电商是借助于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像最近新出的《私人定制》中葛优对宋丹丹说的:“那些拥有一千亿身家的有钱人,每天想的是要还银行一千四百万,还不上不让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