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资深员工做离职面谈。丢开一些开头的客套话不谈,员工告诉我主要是觉得工作和私人生活无法平衡才决定离开,我说我们这一行的的行业性质的确会使员工不得不牺牲掉一些家庭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已经工作4年的老员工来说,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不是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何以之前都没有问题,现在才觉得不能平衡?员工绕了一圈后终于说了根本原因,她在工作之外还自己开了一家小店,已经有一年多了,虽然有亲戚在帮忙打理,但是有时候外地进货等等重要事情需要亲自参与,时间上往往会和上班时间冲突。之前的店长一直知道这件事,而且主动在排班请假上给予她不少方便;但是3个月前,公司进行了店长区域调整,新任的店长认为私事不能影响工作,取消了之前对她的优待,她又不想放弃自己打理的小店,加上家里有关系帮她重新找了份轻松的工作,所以,虽然她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权衡之后还是提出辞职了。
面谈结束之后,我想起今年刚刚做完的年度HR KPI数据分析。整个区域离职率已经上升到50%,其中家庭原因占到了20%;同时我还想起这样的案例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同样是一个老员工,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老店长一直给予她早班偏多,但是更换店长后,这种优待取消了,她也选择了辞职。
如果换在以前,我都会觉得新任店长的做法是正确的,所有的员工应被同等对待,公私分明是最基本的原则;可是实际的情况却让我对此事有另一层面的思考。私人生活和工作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尤其在我们这种三班倒,无法与公务员,事业单位抗衡的企业里,我们面临巨大的人员保留压力,人文关怀恐怕不仅仅是送个生日礼物,节日祝福什么就足够了,每个员工都希望解决自己最实际的问题;我们诚然不能为了离职率数据好看就打破公司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对员工某些方面的照顾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失衡,相反,例如以上两个案例中的员工,实际上她们在本职工作中都非常努力,业绩也很突出,那么老店长的这种有意而为的“放松”原则,起码让在她们任期内做到了员工稳定和效益增长的兼顾,这种管理方式是不是一定不可行呢?其实老店长未必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有风险的,但是她们选择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把控,实际上也受到了效果,她们是不是可以被认为是大智若愚呢?时代在变,关于上班,以前很多的规矩现在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不一定穿制服,不一定叫老板,甚至不一定在办公室办公。这种公,私模糊化的管理,是不是也可以视为一种正常的进步呢?
当然也会有人,甚至大部分人认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恰恰都可能是店长的短视在耍小聪明,反而是大愚若智。因为这会给未来埋下隐患,员工被养成了习惯认为是理所当然,一旦被打破都是无法接受的,接下来就是离职。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不断地重建秩序既影响信誉又影响效率。
如果严格规章制度,那么员工会受制约,流动性大;如果照顾员工小需求,则又失公正。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今天,也许大家都很希望找到两全之策,完美的模糊化管理。但是我们习惯了清晰的表述和定义,模糊这个词本身就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应该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实恐非朝夕可得,也难怪,在实际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年轻的经理人都会选择秉公执法,而会采取模糊化管理的,一般都是有一定资历和年龄的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