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是当下社会比较让人仰慕的职业,也是让好多民企老板比较纠结的一个群体。之所以纠结,是因为职业经理人鱼龙混杂,难辨真假,万一碰上个不合适的,老板也就如同吃了苍蝇般地不舒服。根据子斫的观察和体会,现在职业经理人大概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改革型 这类经理人有魄力,有能力,有激情,有干劲,也有着想干事、能干事的良好心态。应该说,这类人还是比较受民企老板欢迎的,并且可以替老板解决老板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一些难题。 这类人有一整套系统的企业治理方案,他只所以选择一家企业,就是为了来实施他的改革方案的。所以,这类人一般都是进攻型的,而绝对不是守业型的。老板在选择这类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企业是真的需要进行全面改革,还是只需要修修补补,然后再做决定。 这类人在看准企业问题后,会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制定方案,拟定措施,冷厉风行,层层落实等等。但是,这类人的动手能力一般较差,需要几个比较得力的助手,因为他们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必须有人帮助他们打扫战场,否则,山头虽然攻下来了,但留下的“暗堡”会随时让改革成果前功尽弃。这类人一般在企业做不久。 第二种:技术型 这类经理人以技术见长,他们在行业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么侧重产品研发,要么侧重生产管理,他们在加入民企后,一般都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 他们所负责的某方面的业务,老板一般都会给予充分授权,他们也会不负众望,带领一帮子下属,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良好业绩赢得上下尊重。尤其在新项目建设、新技术应用、新设备投入等等方面,他们更是如鱼得水,发挥的淋漓尽致,老板对这类人一般比较敬重。 这类人一般不善言谈,不会走东串西,眼睛只盯在自己分管业务范围之内,即使在会议上也不会多说一句话。这类人一般都比较有个性,为人处事刚硬,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关自己的事,即使是错的,有时他们也不会去管。没有特殊情况,企业对这类人不会轻易辞退。 第三种:筑路型 这类经理人以管理见长,但管理往往在企业里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职位,做好不容易,并且管理的效果和效益不能立马见效。管理要体现效果,就必须通过内部规范来实现。怎么规范呢?无非是对人员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就必然会遇到利益受损方的***和反抗。 这类人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循序渐进,往往从建章立制入手,修订或者补充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专业制度、岗位规范,以及考核制度、监控制度等等,使之系统化,让各项工作在制度框架下运行,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和个人行为。 我们称这类经理人为修路型经理人。这类人的付出都是地下的,不是表面的,所以做了很多,未必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并且任何规范行为都会影响到部分人或个别人的利益,遭到的攻击也会比较多。但是,这类人对企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眼前,更多体现在企业的未来。 第四种:忽悠型 这类经理人的特点是能说会道,口才极好,见面自来熟。在对这类人面试过程中,他们准备充分,简历规范,经历丰富,业绩突出,会给面试官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认为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 但这类人到企业之后,一般不会超过几个月,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过去所讲的对业务的熟悉,只不过停留在对行业表面的认识上,再往深里去,涉及生产技术,或者人力财务等细节方面,往往给不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只见高山,难见树木。 这类人都有着多家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每一个企业都呆不长,多的三两年,短的一年半载。这类人求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你想让他做久也是不可能的。时间稍长,下属不服气,老板不欣赏,没有办法,只好离开。即使他们不想走,企业也不会继续留。 第五种:官僚型 这类经理人,多数来自大型国企,曾担任过较高的管理职务。他们离开国企,有两种情况:一是希望在市场里闯一闯,干出自己的事业;二是个人出了经济问题,被迫无奈离开。 这类人离开原来工作单位后,对自身的定位难以改变,还保留着过去的领导作风,应聘来到民企后,管理方式还和过去一样,重形式,轻内容,眼睛紧盯着老板,揣摩老板心思,看老板脸色行事。 对下则长官意志浓厚,听不进下属意见,也不愿意深入基层,不愿意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好做表面文章,甚至欺上瞒下,推过揽功,出了问题都是别人的,有了成绩都是自己的。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把过去国企的不良作风带进民企。时间一久,老板总会清楚,到了一定程度,他们自然做不下去。 (文/木子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