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斫原创) 昨天,某省公布了2014年1600多名的大学生村官选调计划,要求有志于当村官的大学生报名。大学生村官制度不知从哪年开始,也不知要到何年结束,但从网络上得到的一些信息和个人的认识来看,现在是该让这个制度“下课”的时候了。 中国的农村,分为富裕地区和落后地区。对富裕地区,村干部的阅历、见识、文化程度、管理能力,应该是相对较高的。而落后地区,一般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缓慢,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偏低,发展思路欠缺,需要外来智力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帮助。设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初衷,应该是这样的吧。 如果是这样的想法,应该说出发点还是好的。第一可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第二可为大学生提供基层锻炼机会,第三可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一箭三雕呀,多好的事情。但是,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这样的美好设想恐怕难以实现,事实上也远远没有达到。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手机,都不知道自己的日子该如何打发。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体会最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他们的过关斩将,无非就是考试考试再考试。考试能力还行,动手能力很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差更远。这样的一些人,到乡下去能干什么? 大学生是学了一些专业知识,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但是有点文化有点知识就能解决农村的问题吗?农、林、牧、渔类专业还好,起码和农村能对上口,可以结合所学专业给出出主意,但其他专业和农村八竿子打不着,又怎么能发挥专业优势呢?从这方面来讲,大学生当个村官恐怕很难帮得上什么忙。 当下我国农村的现实是,家家户户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不需要组织什么集体劳动,不需要组织什么政治学习,不需要组织什么集体活动,甚至一年到头都不用开村民大会。对村子里富裕的人家,不需要你的关心;对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帮扶力量又十分有限,想帮助也没手段。村干部好像唯一要抓的,就是计划生育;再就是邻里之间狗撕猫咬的事情。这些事情,能指望大学生村官去解决吗? 最关键的是,这样安排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扎根农村的远大理想,不是自愿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真心实意地服务农村和农民,也许有但绝对是极个别的少数。很多人只是当成一个跳板,当成了自己没有找到合适职业情况下的一个选择。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能当好这个村官? 为了能够让这个制度实施下去,国家为此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如招录公务员优先录用、推荐荣誉优先考虑、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另外还给发着工资,等等。这样我们也就明白了,吸引大学生当村官的,只是看中了政府的优惠待遇。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只要一旦有机会,或者是继续读研,或者是找到合适企业,就会拍屁股走人。建立在利益诱惑基础之上的制度,能是个好制度吗? 更为可怕的,是当下这个制度被很多官员所利用,把它当成了安置子女亲戚的渠道,达到“曲线就业”的目的。有的大学生村官名义上安排到村里,实际上是在乡镇上班,有的干脆就不上班,制度执行完全走样变味,不仅不能起到对年轻人的锻炼磨砺作用,反而让他们从一踏上社会就学会了如何利用关系、如何投机钻营。也因为当村官与个人所学专业不相吻合,也就丢掉了自己专业实践的最佳时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未来干部”吗? 这个制度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制度,如果真想解决“三农”问题,那就赶紧停掉这个不靠谱的村官制度。如果真想把农村搞好,就应该大力精简各级机关,从现在全国1000万人的公务员队伍里,选调68万人(全国有68万个行政村),安排到全国每一个村庄,明确最低工作年限不少于15年,也许真的能解决“三农”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