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找到一份新工作,充满期待地上任,但几个月后,热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不满与抱怨。苦撑了一段时间终于离职,然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请别误会,我不是指换工作不对,也不是觉得抱怨不好,换工作和抱怨我也都会,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换工作,还有抱怨的是什么!
周末中午懒得做饭,我到附近的回转寿司店买了些外带。炎热的夏天大家边吹冷气边吃寿司,也是小小的满足。为什么满足?因为没人抱怨这不是来自东港的黑鲔鱼肚,没人抱怨山葵是机械包装而不是现磨,更没人抱怨寿司装在塑胶盒里,而不是日本有田烧的陶器。我们要的是一个没有油烟、脏碗盘同时清爽、平价的午餐,这寿司连锁店满足了这些需求。
所以回转寿司带出了一条大家都知道的公式:
期待-实际=心理落差
期待远低于实际:$_$(我出运啦,卯死啦!)
期待与实际相当:^_^(满足,幸福ㄋㄟ!)
期待远高于实际:>_<(哪ㄟ啊捏,甘苦啊!)
所以开不开心,满不满足,关键不在有没有吃到“三井”两千八的套餐,而在有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期待”什么,以及当前的“现实”条件又是什么!
当我们物色工作时,我们优先考虑它的薪资福利、公司名声、未来前景还有通勤距离等等议题,听起来很合理对吧?错!最关键的事情根本不是这些!你要不要猜猜看呢?
我的观点是,公司就像是一件衣服,要和穿的人(就是我们)适当搭配,才能相得益彰。我们把上个问题中的“工作”换成“衣服”,当你买衣服时,固然会考虑颜色、价格和质料等因素,但这衣服和你本身的形象、年龄、体型和穿着时机能否搭配,才是第一件要搞清楚的事情。你看前阵子豆花妹明明穿的清凉性感,经纪公司却被网友骂到爆,说有损清纯形象。(我小看宅男了)
买外卖,我们会设定自己的“期待”;挑衣服,我们会想想自己的“现实”,但更重要的“求职”一事,我深深感觉不少人反而没好好想过这两个变因。对啦,你当然可以去夜市跟卖牛排的老板说五分熟不要带筋用磁盘上,也可以打扮成女神卡卡跟去拜访客户。但不要闹了,这世界已经够乱了好吗?你一定会被抱怨的,而且没多久后,你自己也会开始抱怨那些“不懂的人”!
人生所求无多,无非是个开心满足!怎么做?合理的“期待”,认清楚“现实”,再加上必要的努力来“交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100%完美的工作,如果以轻松、高薪、稳定、有发展当做找工作的准则,失望的机率一定高,事实上,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想清楚当前求职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我建议,找工作时一定要清楚在脑子里列出三个目标,并且排出优先顺序。如果一个职位可以满足两个目标,基本上就可以列入考虑。
一位念理工的小朋友计划出国读MBA,但没有工作经验。我跟他聊了一下,定出了三个目标,依照优先顺序分别是:一是要进大型企业,可以多看看企业运作的流程;二是要参与国际性的业务,对申请学校和外语能力有加分效果,三是不错的薪水,可以存点未来的学费。Ok,自己的期待先决定,后续的调查与筛选方向就清晰多了。最后他进了一家大型企业担任海外采购工作,唯一的缺点在于薪水比同学都低,至此,不能说是“大大满足”,但也算“欣然接受”,重点是后续的发展。
首先,小朋友工作的这两年间,很清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他很认真地观察企业各部门间的运作。他了解了会计、人资、稽核这些部门扮演的角色,这是理工背景的他从没想过的事情。所以被派去支援外部门时,别人埋怨,他却异常兴奋。另外,他很认真地阅读各式英文合约,只要有老外来电或是英文会议,别人又躲又闪,他却自告奋勇。至于公司大型专案,即使是沾个边,他也争取参与,被派去南部几个月看工厂也没关系,因为他知道申请学校时都可以加分。至于薪水低的问题,也只好打消换手机和笔电的念头,同时从前面那些地方加倍“赚”回来。
在心中订出阶段性目标,会给人相当强大的心灵力量(像不像<秘密>的作者会讲的话?)。一方面帮助你,在工作上尽情地“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得不到的,也不会因为过度失望而不停埋怨。
没有人不会抱怨的,客户很卢,老板很虾,同事很驴,连常叫便当的卤蛋都变半颗。跟家人朋友抱怨这些不顺心的“偶发事件”,其实很有疗愈的效果,让我们可以打起精神面对新的一天。但持续性对所处的环境抱怨,就代表“改变”的时候到了。
其实每一年,我们都该检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还存在着当初期待的价值(如果你知道自己期待什么)?继续待下去,是否仍符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记得一位前辈告诉我,再懒每年也要更新一下自己的履历,看看过去一年的投入,在履历表上能不能记下有意义的一笔。
所以,要是目前的工作找不到和个人目标的连结,就应该赶紧做出必要的转变,千万不要因为“我在外面找不到更高的薪水”而留在原地,那很可能表示,你的老板付给你的薪水已经超过市场行情。在我看来,员工和雇主原本就是一种合伙关系,谁依赖对方较多,谁的筹码就少,这场游戏也就丧失了主导权。
真的,真的,不要让自己陷入“离职–求职–抱怨–离职”的恐怖漩涡,周围遇到这样的朋友,我们也一定要帮帮他。期望得到“完美”的工作还不如去幻想志玲姐姐帮你挖耳朵算了!要脱离这样的循环,就像绕行固定轨道的物体一样,需要一个切线加速度,那就是搞清楚自己要什么,还有应付出的代价,然后朝那方向前进,我想这样活的开心的机会会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