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难得糊涂 最近看到有新入行的HR新人,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其实,我想即使是很多从业很多年的人,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记录的博客原本应有的主线似乎很久都没有提到了。事实上,或许是潜意识里在回避这段故事。或者,认为这是段不那么愉快的回忆,选择性的跑题了…… 因为,在建好工作站并且正常运营之后。在得到正式的站长聘任书的前一个星期,我被调离了这个岗位。 原因有很多,客观的、主观的都有。具体而言,我想往大了说跟国情有关,往小了说——你小子自己的为人处事问题吧。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固执的坚持自己的原则,结果嘛…… 还是老规矩,引入一个故事: 心理学教授到安定精神病院参观,去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拆掉了,扔在一旁。 “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 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可仔细一看,事情严重了。拆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哼着《爱情买卖》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他发现了满头大汗的教授,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本不想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 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你居然能想到这个办法!?”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这是个经过演绎的故事。无非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做事精明的人,做人不妨显得愚笨一些的好。 在中国做事情难的是:既做好了事情,又做“好”了人啊…… 又是又想到了另外一个词——“难得糊涂”。我想,很多人都是熟悉的这个词的。 可为什么,在乾隆年后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引申到职场中:其实,每份工作都有它的缺陷,也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离职,一走了之也许是很简单的事,可留下并努力工作才是最需要勇气的。 所以,工作中很多事要看透,但不要看破;清醒,偶尔也要糊涂一点。这才是职场人有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法则。 说到这里,心中五味陈杂。就像我们自古以来的文章一样,怎么难懂怎么写,怎么把简单的意思用复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显得更加的高大上。就为人处事的态度而言,国人就是比外国人复杂。但如果直接来表达的话,估计谁也受不了。 “哎呀,我的新衣服邮到了,你看漂亮吗?“ “啧啧,真漂亮,哪家店买的呀?“嘴里抹了蜜一般,而心理却想的是——瘦子穿什么都百搭,你这个胖子嘛,穿什么都白搭!“ 瞧吧,其实这也是简单“糊涂”的一种,这是咱们深入骨髓的东西。 曾经,看过另外一位网友的博客。说是碰见一位金发女郎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原来她是根特中文系毕业,成都沈阳都住过。 她现在根特教授中文,兼带做博士研究。她说自己研究中国的“难得糊涂”。 旁边的中国人笑起来,问你知道阿Q吗。她说知道知道,阿Q是个笨人,其实是真糊涂。难得糊涂的人都是聪明人,装作糊涂。 我的个老天,这个外国人研究地可算透彻了。博主加上一句:“其实难得糊涂不止在中国适用,就是在比利时也很管用。公司文化也像中国一样,不管上级对不对,一定得遵守指示。” 她好奇地问博主在什么公司工作,博主说政府机关,她马上笑道:“那就难怪了。” 看吧,外国人研究“难得糊涂“可是落后了咱们上千年呢…… 我得意的想着,一边默默的在心里复习着“茴香豆“的”茴“字那四种高大上的写法。一边走到街边小茶馆,排出九个硬币,喊一声:“老板,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