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识了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向我诉苦,回国半年多,工作还没着落。了解到他的情况,硬件方面还是很不错的,留学国外8年,在国外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学的是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在国外也有项目工作经验,有半年多的从业经历。按理说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从2010年7月底回来,刚开始心态还很好,对于工作也不是很着急,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越来越没底气,有点无所适从。 我跟他细聊之下,发现他对于自己的定位较高,也许是认为自己国外留学,本身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在投递的简历的时候,也是非常有选择性的投递,选择的都是大型的企业,在薪资和福利方面都是要求很高。在面试中,企业的HR的回话是,你是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目前我们公司没有合适你的岗位,非常抱歉。前期,还有一些猎头、企业打电话来跟他沟通,随着时间的延后,机会越来越少,他自己也越加没有信心了。 对于职业空白期,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结束一段工作后,下一段工作前的时间为待业期也是空白期。那么究竟这个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了?当然是越短越好。谨慎的人一般都是先找好下家才提出离职的申请,就是为了避免这个时间过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连贯性造成影响。记得有次去面试的时候,一个老总问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在你离职后,你去多少家公司面试了?我略微算了下,大概十家吧。她很诧异的说,你面试了10家公司难道连一家合适的都没有吗?我说有些是待遇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工作性质的原因,没遇到合适的。其实很多HR和老总都是比较注重人员的职业空白期,很多女性因为孕期、产期的原因,职业空白期很长,再度回到职业就感觉难度很大,很多企业对于这类人员就慎之又慎。 希望大家谈谈对于职业空白期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