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来自一位老师的电邮: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一直提倡做学术研究要有理论,工程、医疗、管理等好多领域有些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经验、诀窍什么的,这些好像就不能算是学术研究了,但是,这些文章对相关的从业人员又有很直接的指导作用,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这些文章通常应该发表在哪里呢?写作这些的人,算不算是在做科研呢?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能不能清晰地分开? 现在国内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发表论文,编辑要发表编辑方面的、教师要发表教学方面的,国企的技术员也要发表才能评职称,等等。可是,刊物的用稿标准似乎并没有区分学术研究还是应用的技术研究。好像也没有老师教我们有这种区分。是不是解决问题型的、理论应用型的文章就不是论文了,也不值得写作和发表了呢? 有些学生明明有做技术的天赋,但因为做学术研究得到的声誉更高,所以硬着头皮要读完博士,结果可能只是成为学术上的中下之才,这样的培养机制好还是不好呢? 这是我的回答,不知道你是否同意。 xx老师, 我同意你的说法。高校的工作有三个方向: (1)基本学术研究; (2)知识的传递(教学); (3)应用的研究。 一般在外国,这样的分工有一定程度清晰性。在香港,我们是某程度上走歪了,以为所有人都要做学术研究,所有的高校都一定要是学术研究型的高校。大陆正在走同样的歪路。 第一、知识的传递(教学)是很重要的。在香港,老师要在三方面中的两方面得到优良才可以评职称。三方面是研究、教学、行政。除非你的研究异常出众,不然教书一团糟的老师是难升级的。但是相反却不然。如果只是教书好,而研究不行的话,是一定不可以升级的。因为中文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 第二、应用的研究是好的。现在的顶级期刊是鼓励研究既有理论创新的、又有实用性的研究。如上面的情形一样,只有好的理论,完全没有应用价值的不是好的研究(虽然还有可能可以接受的)。但是只有应用性而没有理论发展潜质的研究就不可以叫做好的学术研究。 上面的讨论明显的把基本学术研究放在“应用研究”和“教学”之上。但是这只适用于研究型的高校。另外是有一些很有名的教学型高校(如中欧管理学院、星加坡的INSEAD、Ivey、以前的哈弗等)。他们的教学是世界有名的,地位也很高。 为什么很多高校都希望成为研究型的高校呢?这原因我猜有三: (1)应用型的研究一般在Polytechnic里面做,或是企业会连同高校的老师来做。因为应用研究可以赚钱,所以不需要高校来资助,私人企业很乐意去资助这样的研究。其实,这就有点像教授做咨询工作一样。你有兴趣是可以做的,但是学校不会用学校的钱去给你资助和鼓励(例如评职称就是一种鼓励)。 (2)很多应用性的研究是建基于理论研究的。没有原子的研究,就没有火箭。没有纳米的基本研究,就没有超导体等的技术研究。没有分子化学,就没有新药物的研究。两者在一般的情形下是有先后次序的。 (3)基础的学术研究比应用性的研究难,所以我们会鼓励有能力的研究者多做些基本研究。我常常有句口头禅,就是咨询(或应用性的研究),我们可以留给一些训练没有这么严谨的研究者去做。不竟,不是每一个做研究的人都要有爱恩斯坦这样的贡献。但是没有爱迪生,我们就没有电灯了。可是想出相对论和想出灯泡不竟是两个层次的事。如果我们不鼓励基础研究,就没有人去做这些很难的、却又长远贡献的事情了。 不知道这样的答案你满不满意。 祝好! Ke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