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门户 中人博客 查看内容

招聘中的故事之一保底说游说成功

2010-8-11 13:23| 发布者: 果核| 查看: 456| 评论: 17|原作者: hr代表的日子

摘要: 序言:从08年踏入HR这行开始,到现在浸淫这个行业已经两年又1个月了。从一开始就接触招聘,到将自己负责的部门的人员招聘到位,中间其实有很多的插曲。在这里以故事的形式跟大家分享。 “保底说”游说成功 市场分 ...

 序言:从08年踏入HR这行开始,到现在浸淫这个行业已经两年又1个月了。从一开始就接触招聘,到将自己负责的部门的人员招聘到位,中间其实有很多的插曲。在这里以故事的形式跟大家分享。

 

                               “保底说”游说成功

市场分析岗位,一直定位比较高端。在社会招聘和内部招聘无果的情形下,只好求诸校园招聘来自己培养。自己培养,对于需求紧急的时候,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经过几轮的筛选,有了好几个不错的候选人,且其中有4个已经和我们签订了3方协议,但需求并未满足。这个时候多名上交大的硕士向我们投递了简历。在面试完毕后,拟录用其中的2名。

从体检到接下来的三方协议的签订,整个过程相当费周折,完全不和前面几名同学那么顺利。上交大,学校牌子好,又在上海,99%的学生还是希望留在上海,剩下1%的人估计不是出国就是深造。经过多次的沟通,发觉有1名学生似乎有意在拖延签订三方的时间。之后就跟他做了几次沟通。第一次是用半个小时沟通了市场分析这个岗位的定位、工作内容和能提供的职业发展平台;第二次是很随意的聊起了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利弊(其中分享了对于“人脉”、“更多的机会”的不同看法)并分享了自己选择工作的4项标准(赚钱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做事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第三次就很直接了(该学生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当时已经是到了110号了,他3月底毕业)。在交流了OFFER之间取舍的难度之后,直截了当的问他是否有其他单位也在考虑当中,该学生也不隐瞒,回答上海通用尚需终面,但不一定能进,所以很难抉择。为了防止他犹疑不决拖着不缺以致将来可能的流失,不免要来点心理攻势。“你觉得上海通用的机会有多大?”、“明年上来后离毕业还有多少时间”、“你知道名企的招聘时间表吗?”,经过几个提问,最后说了这么一句,首先,我们不可能等你那么久。3月底毕业,除开过年的1个月,毕业前还有N多手续和答辩,也要占用半个月的时间,如果通用没戏的话,其实你就剩1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找到另外一个工作。而且一般本科的招聘在3月底完成,硕士的招聘名企都在年前就全部完成,到时候一旦不能录取,将非常被动。我觉得你需要考虑的是,你需不需要有一个作为保底?经过了半天的考虑,还是选择了我们公司作为保底的对象(放弃了上海的一家研究院),兵行险招,还好,该学生最后来了。

对我而言,最大的感触就是:选择与被选择之间,其实还是实力的不平等。实力不够的时候,被选择的可能是企业。是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0-9-26 17:27
不稳定
引用 2010-8-17 16:24
我觉得你这样游说有个风险,你在游说过程中其实就把你公司的地位放低一等,感觉公司是供人备选的,把这种思想种在应聘者心中,入职后还会想着怎么去更好,而当前是个过渡而已,很容易走人的。
引用 2010-8-17 14:39
校园招聘现在也面临和社会招聘同样的问题!
引用 2010-8-17 08:10
我们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招聘,因为应届生教起来太费劲。本身又是快消行业,用人部门没那么多时间来教。
引用 2010-8-15 13:09
逆流北上: 非常赞同
我们公司也地处三线城市
对于应届生的选择,我们一向的宗旨是真正看重这个工作机会,而不是把我们公司当作退而求取其次的选择。

其一:有句话叫“勉强 ...
谢谢逆流北上的真诚和坦率。也希望其他的博友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妨激烈。
在工作的选择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可能只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这算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个学生或者说在我招聘中的故事里的学生都很看重我们能提供的工作机会,认为提供的职业发展平台相当不错。这是前提。(特向大家澄清)
第三点,保底这个词可能给人予误导,给人予鸡肋的感觉。或者换一个词会更能表达我的意思——次优。在招聘的过程中,公司不可能都成为学生的第一选择,如因为城市的原因等等。我这个保底的意思,实为第二选择。学生的理想和期望与求职的现实其实是有差距的,正如高考中不是每个人想上北大就上北大的。学生需要妥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将来在第二选择企业中的认真与奋斗。
妥协一方,并非只有学生,有时候企业也是需要妥协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在提高,即使有很好的雇主品牌能力,但是还未来得及以一些有效的方式使得学生认识到你的雇主品牌能力。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不是就直接放弃心仪的人才,为什么就不多做点工作?
试想,如果一个做销售的人员,遇上一个潜在客户,但是客户觉得你的产品和服务很不错,但是不是最理想的,你就这么放弃吗?最理想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又刚好缺货了,但这个销售员却早已经放弃了。这是最可悲的事情
引用 2010-8-13 17:29
jy9831: 这种站在此山比那山高的人,就算进来后,已经鲜鱼在手,仍然是想着熊掌的美味。
非常赞同
我们公司也地处三线城市
对于应届生的选择,我们一向的宗旨是真正看重这个工作机会,而不是把我们公司当作退而求取其次的选择。

其一:有句话叫“勉强没有幸福”,像很多留言的TX所言,如果候选人只是把公司当作"保底",恐怕也没什么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即使他人来了,为了让他人留下来,心也留下来,公司就得持续不断的对他保持高水平的激励,哪天激励的水平下降了,距离此人跑路的日期也就不远了。公司这样多累啊,而且对于一个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应届生也没什么必要吧,执行起来也不怎么现实,想,光激励他,不激励别人不行啊,那要是每个人都这么费劲,HR和公司管理层早累死了。

其二:我很好奇楼主为什么不去直接找个能接受公司工作地点的候选人呢。
世界上有很多人,有人喜欢大都市的热闹繁华 ,有人喜欢小城市的悠闲安静 ,他们的选择都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爱好以及一些现实的情况有关,这些东西是长期的生活经验沉淀的,岂是朝夕能改变的。那干嘛不一开始就选择个适合公司的呢,再好的人,不适合也是白搭。
其三,个人觉得楼主有点进入招聘的误区了。
看了您的几篇文章,都是在陈述如何说服一个原本对公司不怎么感兴趣(地点/职位等)的候选人来公司,且对于自己的成功显然很雀跃。但个人认为,招聘人员更多的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替候选人或者公司做决定。很多时候,我只想把公司和职位的信息客观的传递给候选人,然后也希望尽可能的了解他的真实需求,如果发现双方没有契合点或分歧太大,我不会去扬长避短的宣扬公司和职位的优点来吸引那些犹豫不决的候选人。
引用 2010-8-13 17:17
目前我们遇到的情况是优秀人才找不到,普通的小白兔甄别很浪费时间。
引用 2010-8-13 16:22
实力说话的同时,企业展现出来的前景与HR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
引用 2010-8-13 15:00
  
引用 2010-8-13 10:29
稳定性和忠诚度的确值得考虑。
引用 2010-8-12 22:37
雨霏霏: 这种学生我们一般不太争取用,以后的稳定性会比较有问题.
稳定性要靠公司人力资源体系所能提供的平台来完成了。如果不能提供这个平台,或许现在的关键人员都会流失,何况这些毫无忠诚度可言的新员工
引用 2010-8-12 22:34
hanruifeng168: 对于通过自己努力进到自己理想企业的应聘者,要比企业费好大劲才把犹豫不决的应聘者招聘到企业,其该员工到企业的稳定性肯定没有前者强! ...
这个问题,确实见仁见智。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从来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起码90%的人都是这种心态,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会谁不向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最理想的公司的。去了一家次优的公司,他们就不会奋斗和拼搏了,我相信不会的。靠它吃饭,靠它成长。
引用 2010-8-12 18:05
对于通过自己努力进到自己理想企业的应聘者,要比企业费好大劲才把犹豫不决的应聘者招聘到企业,其该员工到企业的稳定性肯定没有前者强!
引用 2010-8-12 17:19
这种站在此山比那山高的人,就算进来后,已经鲜鱼在手,仍然是想着熊掌的美味。
引用 2010-8-12 15:51
这种学生我们一般不太争取用,以后的稳定性会比较有问题.
引用 2010-8-11 17:06
好奇的是:一个进了“保底”的公司的学生和一个进了费了很大力气,自己心之向往的公司的学生,二者在后来的工作态度等方面会不会有差异?个人认为可能是有差异的。不知道HR代表在工作中有没有碰到?
引用 2010-8-11 15:36
我想问:对于2011届毕业生而言,一般公司招聘时间是?

查看全部评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