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门户 中人博客 查看内容

招聘中的故事之4:城市第一,岗位第二

2010-8-12 09:09| 发布者: 果核| 查看: 451| 评论: 26|原作者: hr代表的日子

摘要: 招聘中,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个学生,也是上交大的。没有劝说他加盟本公司,有点遗憾,但是他本人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 同样的市场分析的岗位,在决定录用他之后,和他清楚的沟通市场分析岗位的工作职责、发展平台及 ...

      招聘中,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个学生,也是上交大的。没有劝说他加盟本公司,有点遗憾,但是他本人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

      同样的市场分析的岗位,在决定录用他之后,和他清楚的沟通市场分析岗位的工作职责、发展平台及公司的发展情况。他对于我们公司是十分认同的,因为本身学的就是高分子专业,对于我们公司已经相当的熟悉的。可是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就是工作地点。

     看着他还在拖着不肯签三方协议,于是决定认真的沟通一次。成功不成功是一回事,努力不努力争取又是另一回事。

      电话打过去了,然后就开始了近一个小时的大城市利弊大探讨。

      沟通和说服应该是有策略的,自然不能一上来就否定别人的想法。(虽然我不见得是一个很有策略的人,但是既然抱着说服人的目的,还是要下点功夫的)于是就开始讲到自己的师弟和师妹找工作的经历,都打算在北京上海找一个工作。他倒是毫不避讳,也说学生基本上都是想在一线大城市找一个好工作的,很少有想离开北京上海的。然后就和他接着聊这一线大城市的好处。两个人对于“更多的机会”、“有价值的人脉”、“更好的氛围”很有共鸣。    

       确实是,在大城市如果在这一家干的不爽,觉得它的企业文化不适合自己,自己在这里没有发展的机会,完全可以跳,广阔天地,大把的机会,尤其像他们这种专业。但是小城市就不一样了,能入上交大硕士法眼的估计也就那么一两家企业。说白了,替代选择机会太少了。

      另外对于人脉,我其实也是很有感触的,自己只身跑来这里,整个同学圈子相当于连根拔起,要是在天津、北京,周末聚会下,同学、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同事等等,基本上都是这个年龄段,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硕士,多么可观的人际资源啊。

        最后,一线大城市确实有着很多的优势,文化气息着实浓郁,在北京上海的,动不动就可以去看个陈奕迅的演唱会,去看一下西班牙交响乐团,这些机会在三线城市是十年一遇,或者就是买个机票屁颠屁颠的赶过去看。谁让你没在那地住啊。

      发完以上感慨后,他觉得我和他想法很一致,还有点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城市第一的选择。

      接下来,没有很着急和他沟通大城市的弊端,而是接着上面的感慨语调一转,发表了些自己的看法,跟他说,我原来确实觉得大城市是有这些好处的,但是与一些同学交流了后,发现也并一定是这样。就比如说在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其实我们刚工作的,工作经验全无,一张白纸,第一年学习,第二年适应,第三年可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点小成绩。真正的机会在3年之后,前两年说句大实话,所谓的更多的机会,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次优选择。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没有市场价值,也没有多少挑挑拣拣的机会的。所以大城市的其他机会,与其是说一种诱惑,不如说是一种装饰。如果你在三线城市,一个真正能锻炼自己的工作,更能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上,我相信三年后,你再去市场上选择,机会可能更多。企业对于人才,渴求的是他的能力和经验。而非出身。

        当然,人脉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新人替换旧人,是自然规律。以前的同学中,关系一般的,较浅的,就算在一个城市,可能以后也不会联系了;但是关系好的,就算出国了,也还是会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第一年的工作很重要,也很累,其实就算在同一个城市,并没有多少见面和交流的机会,半年见上一次,这是一个平均值,我问了同学之后了解的。这样的频率说句实话,就算从三线城市去一趟都能做到。而上交大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同事,应该都是很牛的,事实上确实是很牛的。但是真正牛起来还不是刚毕业的那几年,还要在3-5年周。处于学习期的我们说句实话,在一起除了相互鼓励,并没有多少的价值可言。同学之宜,确然真诚珍贵,但是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同事,同事的同学,如果要和我们交往,肯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应酬你,那么你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和资源。3年后,你应该有这个价值,但是现在还没有。

       讲完了这些,他承认,我说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趁着态度软化,接着又从很热的电视剧蜗居聊到高企的生活成本。

      先不说买房了,这些问题太过遥远,就和他从租房说起。先和他简单的算了笔经济账,如果月薪预计5000元,扣除五险一金20%左右的比例,然后再交上一月租房得要1500吧,再加上每月其他花销1500,一个月能剩的也就是1000元。虽然说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但还是要攒点钱的,如果家里不是很富的,属于大部分的80%的那个阶层的,那么总想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孝敬下,也希望有一些自己可支配的收入。但发现工作一年,基本无剩余。

      当然,还是要说这个交通。大城市的最大的弊端了。基本上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就是2个小时,630起床,7点到家这样的情况是很多见的。加上实习期的劳累,确实第一年并不好过,就会发现,所谓的生活其实离自己很远,什么陈奕迅的演唱会,什么交响乐团,需要的就是能好好休息。

      有点太过夸张了。

      和他这么一顿聊,他的态度确实是有点动摇了,当然这里边我是和我们公司所能提供的福利和机会结合起来讲的。说好好的考虑下,再给我答复。

    不过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上海,呵呵。不得不说城市第一,岗位第二。

     有时候更多的是无奈,当然当事人未必是这么认为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1-2-12 12:47
沟通要有策略,值得学习!
引用 2010-12-21 10:10
黎小姐: 有同感,我也曾搞过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工作,开始也是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招了些应届毕业生作人才储备,给予他们实行岗前在岗培训,结果呢:他们在一年内陆陆续续走得 ...
握手下,我现还在做着这个事情,所谓的人力资源工作目前而言只能做到执行层面
引用 2010-9-26 17:25
引用 2010-9-3 17:44
一般这种说服最终结果是无效的,特别是应届生,会优先以主观意识决定,也许三年后体验过后,才能理解你今天这些话是非常受用的。
引用 2010-9-3 15:29
博主的口才能力真是不错啊!如果真是我就留下来鞍前马后了。一线城市发展是艰难,可是也更能激发人的斗志欲。
引用 2010-8-24 12:58
本人还是很希望去二线城市的,总觉得在这里呆着累
引用 2010-8-22 14:05
有谋略!顶
引用 2010-8-19 01:23
有同感,我也曾搞过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工作,开始也是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招了些应届毕业生作人才储备,给予他们实行岗前在岗培训,结果呢:他们在一年内陆陆续续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二年后也走了……
引用 2010-8-17 22:34
个人追求不同,我觉得只要工作开心就行了,这样子一生才不会留下会么遗憾!!
引用 2010-8-17 08:20
我好想回到二三线城市呀,一线城市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每天6:30起来7:30到家,哎……
引用 2010-8-16 17:22
对于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我向来都采取充分尊重的策略,高层次人才我才会选择必要的引导和说服去吸引他们到我所在的城市来加盟我们公司,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虽然做HR的看到优秀的人才很希望能囊括其中,但是在必要的引导之后,我不会花过多的精力去说服。HR的说服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不希望若干年后这位仁兄会抱怨因我当年的引导使他错失在什么城市生活的机会或者改变了他原定的人生轨迹。
引用 2010-8-16 13:55
确实感觉3线城市不错。压力小的多呢。
引用 2010-8-16 09:39
各有弊端 各有优劣 关键还是个人想法的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 做人事的也真没办法
引用 2010-8-15 15:59
hr代表的日子: 城市三线,企业未必三线。第一份工作,往高了说,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往低了说,是经验提升最重要的平台。所以重企业,而不重城市;选岗位而不选企业,是我的观点 ...
言简意赅,受益匪浅,赞同您的观点,呵呵
引用 2010-8-15 12:49
幸福飞娃娃: 我刚毕业现在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生活也算有滋有味,同学们都说我没追求,唉,其实我的追求就是太现实了一点,哈哈 ...
城市三线,企业未必三线。第一份工作,往高了说,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往低了说,是经验提升最重要的平台。所以重企业,而不重城市;选岗位而不选企业,是我的观点
引用 2010-8-15 12:45
xiong184025: 就算其来了,三年之后,羽翼丰满,其不会走吗?公司不亏吗?还是招合适的人,不能强求与改变。
求职的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学生对于公司的了解是片面的。当进入公司后,慢慢会更加了解。也是基于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所以才这么做大量的工作,如果该学生来了之后,待了3个月发现实在不咋的,肯定就直接跑了。
三年之后羽翼丰满,如果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薪酬待遇跟不上,我觉得不管在哪家公司,只要有更好的机会,理性会告诉我们他都会离开。换做是你,我觉得也一样。
引用 2010-8-14 11:46
就算其来了,三年之后,羽翼丰满,其不会走吗?公司不亏吗?还是招合适的人,不能强求与改变。
引用 2010-8-14 08:26
我刚毕业现在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生活也算有滋有味,同学们都说我没追求,唉,其实我的追求就是太现实了一点,哈哈
引用 2010-8-13 15:01
哥们,你可以去做销售,呵呵!千万不要想改变人,那个基本上很难。你已经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了。顶你!
引用 2010-8-13 15:00

查看全部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