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外企(12) 跨文化交流(五)
如何提建议?
年轻人喜欢给公司提建议,但是却懊恼总不被采纳,于是受到打击之后就不再提了,可心里仍然很郁闷。我观察到身边一些反例,即他们的建议往往会被采纳,于是把他们的方法归纳出来与大家分享。
1. 提3-7次 从心理学的统计来看,一件事令对方听见需要说3次,而听到则往往需要7次之多,当然,不是一味的重复。所以,在沟通之前需要做好思想准备,即反复沟通3至7次,直到对方听到并采取行动。有时,我们的懊恼来源于从自己出发,认为某件事情不是明摆着么,有什么不清楚的,而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对方当时所处的状况不同,理解程度自然不一样。尤其是当对方刚刚经历了比较棘手的事情,或者急需处理高应激事件,那么自然是心不在焉的。需要沟通者及时地把握到这样的细微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再去沟通。
2. 选择题 老板都喜欢选择题。从经验来讲,如果一个提案有几个实施的选项,老板通常会选择其中一个;即便对哪个都不是很满意,也比较倾向于在更接近的答案上圈圈点点。所以老板更青睐有思考力的员工,提供解决方案的员工,而不是仅仅把问题扔出去的员工。
3. 愿意主导实施或跟进 一般提案者都会认为此改进的责任人应是其他人或其它部门,自己提出来就是,这样如果在本身就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麻烦”,于是再好的提案也较容易搁浅。往往是那种主动请缨的人,不论是本部门项目自己来挑头,还是其它部门的事情自己愿意尽所能去协调,一般得到支持的比例就大了很多。所以主动承担的人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4. 尽量数据支持 如果在提案中能够把力所能及得到的数据或分析事先做好,例如成本分析,供应商的可获得性,耗时的预估,取得效益的可能数字指标等等,那么审批人会较轻松地判断其可行性。比如某企业一位员工看到大家上下班更衣在洗手间进行很不方便,于是就找到公司内合适的地点,画出草图,做出成本估算和工期预估,很快就被采纳了。
5. 虚心请教 有的人当预案被退回之后便赌气再不提交了,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见解,而不能从整体和对方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被驳回,更不会虚心地向对方或导师请教。其实,象一位经理人讲的,有时老板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因而不用过早地下结论;当以一个请教的心态与他沟通的时候,往往会找到突破。老板毕竟经验更加丰富一些,层面更高一些,考虑的角度则会不同,与他们沟通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是成长的过程。
6. 多管齐下 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同时采取多渠道,一般来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书面加当面。首先书面的提案要尽量信息详尽,然后要把重点与老板进行沟通(英文称briefing)。每位的老板的沟通习惯不同,有的以听为主,则需要多找机会跟他从不同角度讲这件事;有的以看为主,那么提案一定要逻辑清晰、具体周延,避免因为没有机会表达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直接被否决之后的尴尬。有的喜欢跟他约时间在办公室正式地汇报,有的则更倾向于非正式的场合在他心情好的时候讲出来等等,需要投其所好。
7. 不轻易放弃 倘若认为自己的提案是很对的,并且对公司很有利,那么就要坚持,不断改变自己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书面的材料和口头的沟通方式,积极地跟进,用多种方式疏通;有时借助外援也不愧为一种良策,尤其是对方青睐的外援。凡是对目标执着的人,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并且积极寻求有效方法的人,会有神助的。
8. 力克语言关 在外企,提案被采纳程度的大小与外语程度的高低有较大关系。相比之下,能够自己熟练地运用外语沟通的人,自然容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如果语言还没有过关,包括书面和口语,则需要下一些狠功夫渡过这一道关,对长远发展来讲很受益。有人说,外企都在逐渐本地化,以后都是本地人之间沟通了,外语好不好无所谓;但是只要是外企,最高职位通常是由外国总部的人担任,那么,要想负更大的责任乃至升职,一定需要与他们有效沟通,所以外语这一关是早晚要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