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征云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日本内阁府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二季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8月17日《经济参考报》) 国人显然并未因这一数据欢欣鼓舞,更多的声音是警省与思考。除了反思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就所付出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人文成本等,我们也应总结分析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和国际贫困(赤贫)线标准,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26.24亿,占当时总人口(9.6亿)的65%;改革开放后的30年,2007年全国贫困人口1.35亿,占人口比例的1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到2008年的约34万亿。无论对于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的争议有多大,三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法否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何以使得一个民族焕发出如此巨大的创造力?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转变,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大解放的实际原因。 田纪云曾对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进行分析,总结出“80年代经济改革10大措施”,分别是: 1.国有企业“利改税”,税后利润归企业——放松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改变由中央统收统支的财税体制,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3.取消“统购统销”,允许农民将农副产品拿到集贸市场出售——放松对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严格管控,此后,各种票证随之退出了中国经济领域。 4.改革蔬菜“统购包销”制度。 5.改革供销合作社体制,变官办为民办——放开对私人经商的准入限制。 6.改革流通体制,变国家独家为多种经济形式——放开流通领域的准入限制,允许各种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流通渠道。 7.改革外贸体制,打破国家垄断,推行代理制。 8.改革工资制度,打破“大锅饭”——一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用工自主权;另一方面,也给予企业决定员工工资的权利。 9.改革劳动制度,废除终身制——“双向选择”,企业和员工都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10.改革物价管理体制,逐步放开物价。 不难看出,其中至少有五项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直接体现。世界银行对众多国家经济增长差异进行过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别,只有30%是由物质资本产生的,70%是由人力资本产生的,而人力资本的实力与价值创造必然决定于人力资源管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