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A来源比KPI更 容易 KPI指标来源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财 务指标等。就目前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言,前文已提到,95%的企业是没有明确的战略和近三年的经营目标,更多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如何扩大业务规模、确定商业 模式、更多复制赢利模式、扩大市场和客户份额,是目前中国企业家们考虑最多的问题,但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本企业的战略构思。因此就KPI而言,源头的根基不稳,很难由上而下推进到各部门,最终分解到每个人的绩效指标。 KPA事 件来自企业经营目标、客户(内外)需求、上级评价、部门(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只要这其中的任何一方有需求提出,都可以作为考核指标。这样就会使考核的 源头更加广泛和灵活,也比较符合目前国内企业,因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健全,而无法形成管理体系。以上这五个方面,含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面, 每位职能经理,都会考虑本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也就是自己要做哪些事情。目前有哪些工作任务要开展?这些工作任务中,自己的上级会关注哪些任务?要完成这些 任务,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公司今年整体的经营目标是否能完成?这五个方面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但相互之间可以是独立的,甚至即便缺失某一方 面的需求,也不会影响到指标的设定。这对于管理者而言,就显得非常有灵活性。相比较KPI而言,可操作性更强。 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 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经营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不止一个,其中既有经济目标又有非经济目标,既有主 要目标,又有从属目标。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其主要内容为:经济收益和企业组织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构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所追求的价值,为企业个方面活动提供基本 方向。它使企业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适应环境趋势,有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客户(内外)需求: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二部分,内部客户是指为了完成某项 任务或流程,在公司内部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形成上下游配合关系,需求提出者提出需求,响应部门一起配合完成,需求提出部门验收结果并给出评价。不断满足内 部客户需求,可以持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各项管理流程。外部客户就是指,购买或使用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对最终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满足外部客户 需求,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上级评价:对自己上级负责,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是每位职场人员都必须遵 守的职业操守。上级关注的工作任务,就是本人要全力以赴要完成的任务。 部门(岗位)职责: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和专业特性需要,设定不同职能 部门,明确该部门的工作范围、权利、义务,和基本工作内容。 工作任务:包括日常工作、临时交办工作、其他部门提出的需求、上级的安排等, 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在工作目标或计划范围内,需要完成的工。 KPA比KPI更 好衡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就是要可衡量”。KPA产出的结果可挑战事件、不可授受事件和日常事务,是一次事件,人们对事件理解,就会想起在媒体 中,对新闻事件的报导,一般会涉及到:时间、发生地点、事件经过、产生影响或评价。因此KPA事件的描述、定义,会比较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更重要的是,对KPA事件的结果也能比较快的达成共识,做到了还是没有做到。 KPI更 多是以指标的形式来衡量结果,指标的数值化,确实是可以完全量化,也比较直观,在财务指标体系中,确实能够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在财务指标体系以外,就 存在数据采集、如何界定等问题。举例说明,反应客户方面的指标:客户满意度这类指标,客户满意度应该定多少为目标?因为之前没有历史数据,无法参考衡量。 同行业可能会有一个值,但这个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由谁来统计的?是哪年的数据?即便参考了同行对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作为企业KPI考 核的指标,那如何取得客户满意度数据?由谁来调查?委托外部的咨询公司相对是比较公平的,但公司成本会有很大投入,值得为一个绩效考核指标而劳师动众吗? 而且一旦启动,以后就必须要一直进行下去,否则数据就无法持续得到。而如果企业自己去收集,也存在着是否具有专业性?谁来组织调查,对市场部考核再由市场 部去调查,存在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其他部门来调查,又不熟悉公司客户,甚至连名单还需要被考核部门提供,这样的调查如何具有信服力?类似的指标还 有市场占有率、品牌认知度、内部各部门服务满意度、产品创新度、新产品研发周期等。 还有些KPI指标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如:招聘及时率、员工流失率,这类指标不是某个部门能控制的,但往往都落 实到HR。招聘涉及环节很多,HR无法做到全过程控制,也就是说最终是否录用,并不是HR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因而这样的指标由HR承担是不合理的。员工流失率也是如此,员工离职,最直接的原因是与他的直接经理相关,同时还涉 及到职业发展、薪酬、学习与成长等因素,这些都不是HR所能控制的。 KPA比KPI更 灵活 KPA事件可以是数值指标值,也可以是一 次行为,因为对事件的定义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因而在运用KPA时,对业务部门可以设定具体的量化数值指标,因为这些部门与财务体系指标的关联度密切,数据采集 比较容易,而且也容易量化。如:销售收入、回款、利润、各项费用节约率等。而对于非业务部门,则可以以一次具体的行为事件的发生,来设定考核,更具有灵活 性和可操作性。 而KPI只是单纯的数值指标,只考虑到如何量化,不能用指标进行细化。导致非业务部门和与财务指标体系关 联不大的部门,往往为了KPI而设 定KPI,指标设定的考核意义就不能真实、 有效的反应出应该考核的目的。
经营目标、客户评价、上级评价、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都是KPA事件的来源之一,对这些方面进行关键因素分析,提炼出各自不可接受事件、可挑战事件和日常事 务。员工在考核周期内,要努力达成30%的可 挑战事件。其他70%是常态中需要日常维护和 持续保持事件,不需要花更多精力。尽量不要触动不可接受事件,以确保自己的绩效不被扣分。由此设计出的绩效指标,从员工个人到公司都会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设 定,达成可挑战事件,公司的目标自然也就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