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黄陈之争对中国企业的积极意义
作者:蔡征云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8月30日,北京市高级法院作出二审宣判,黄光裕之妻杜鹃改判缓刑,当庭释放。本就云波诡谲悬念丛生的国美黄陈大对决,必因杜鹃出笼振翮而变得更加跌宕迷离。这场豪门演义如何收局,因其主角曾冠的大陆首富这一炫目身份和企业本身与公众生活的高度融合,成为真正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盛事。围观者众,指议者嚣。
黄陈二枭从两军对垒到兵合将拢,从厮杀对手到东主家臣,原几成江湖轶闻。及至黄氏蒙难,陈晓临危受命,复露峥嵘,以摆脱“黄祸”给国美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名,在股权结构、运营策略、团队激励等方面频出重手,淡化黄氏色彩,试图引领国美走出一条陈氏风格的新式路线,因而必然要弱化创始人黄光裕的影响力,终触及黄氏底线,一场控制权大战爆发。草莽出生的黄光裕愤吼“试看今日之国美,竟是谁家之天下”,以江湖道义指斥陈晓乱臣贼子背主篡权,一方面发动排山倒海的民意战争,一方面以其一代霸主的气魄和号召力联络各路豪杰,集结全部功力,决意背水一战力挽狂澜。而以谋略和坚忍著称的陈晓阵脚极其坚实,采取了“挟诸侯以令天子”的策略,与相关利益体结成攻守同盟,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稳控全局。针对黄氏的道义攻击,以职业经理人自居的陈晓祭出了“天下为公”的旗号,直指国美非你黄氏一家一姓之国,不能将单一大股东的利益置于全体股东利益之上。从目下局势观来,尽管坊间民意汹汹,韬略深沉的陈晓较诸真身受困、难发全力的黄光裕其实略占上风。但双雄争锋究竟谁能胜出,其各自的底牌外人未必能揣透,变数尚存,无人敢轻易下断论。
此场战役无论孰胜孰负,必将载入中国企业发展史,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对中国企业、企业主、职业经理人、中小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的成长与成熟具有醍醐灌顶的启悟效应。在这个意义上,黄陈之争是件大好事,至少可以给我们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首先,作为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有权不以单一股东的意志为唯一指向,董事会可以不做橡皮图章。国美电器作为上市公司,已经不是创始人的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即便是初始受命于某一大股东,也可以在基于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谋求全体股东的共同最大利益而非某一股东的最大利益。在资本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召唤的正是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人评论陈晓此番作为将毁掉今后职业经理人的前程,未免失之于轻妄浅薄。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乱象,即可略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的缺失事实。当主要股东利用资本杠杆可以轻易掠取众多分散小股东的权益而大获其利时,又有谁愿意精耕细作、通过满足消费者来提升企业效益呢?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就应该致力于为所服务企业的全体投资人整体获取最高回报,而不是服务于为之提名、让其上位的某一股东。在这点上,上市公司类似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受上级任命的官员应该忠诚于国家的全体人民,而不是简单地服从上级官员。资本的社会化需要经营管理的社会化与之适应,经营管理的社会化就是经理人的职业化。当所有的经理人学会以所有投资人的共同利益为最高目标,才真正形成了职业经理人机制,才有了职业经理人应有的专业性和独有地位,这才是经理人的锦绣前程。
黄陈之争另一方面的警示启迪意义在于,企业主或企业创始人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应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防范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关注的重点之一,但这个立论的前提本身就值得商榷,经理人之所以能脱离企业主掌控企业,本身就说明经理人对企业的特殊价值。从黄光裕的角度看,这场国美争夺战,自然是陈晓乘人之危裹挟管理层集体反水。这里有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问题,货币资本是否高于一切,人力资本是否有取代功能?黄光裕在国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单来源于他的原始资本投入,更在于他的纵横开阖经营驾御之能。当他不再亲自参与企业经营,意味着至少在此期间他在国美的价值贬降,那是否也就应该接受其权益的相对缩减?陈晓领衔的管理团队在企业危乱之际发挥关键作用,在提高门店效益、改善与供应商和银行关系等方面实施新政,显现了管理层维护国美整体利益所做的努力。既然时易势变,个人已难操持企业,应不应该尊重现有管理团队的责任和价值,给予必要的权力和利益让渡?正如一些评论所言,如果黄光裕当初就在国美实施了股权激励,原系人马就不会如此整齐划一地排站到陈晓一列。企业家和创始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管理者和企业功臣难道就没有权利要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当国美管理团队站出来表示与陈晓共进退时,大量的机构股东和众多小股民会如何选择?供应商、银行、政府以至于普通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又会是怎样?大家需要的是整个国美电器,而不是一个黄光裕。得人心者得天下,散财才能聚财,不少企业都做了成功印证,而这方面不能不说是黄氏一处大败笔。
9月28日的大公决谁将出局,抑或是和局?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玄局?其实这已经不重要。包括陈晓本人究其是我心天日昭昭还是只为一己之私,公众也无须纠缠。我们相信,历经此波,无论谁掌舵,国美都将借此进化到更高的一个企业生命周期。这样一个公众所熟悉的企业和企业家的鲜活案例,对于中国企业、企业家、投资者、职业经理人乃至消费者、社会大众而言,将是极其重要的一次商业伦理课,使我们更深层地理解企业这一现代社会最重要组织的核心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