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3|
近日品读了王跃文先生的《大清相国》,书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展开引人入胜,描写了很多清朝官场的是非恩怨。
如果从职场的角度,把当时的宫廷比作一家集团公司,那么皇帝康熙就好比公司总裁,内阁大学士就是核心高管,从官场的是是非非之中,也可以品读出一些职场的管理艺术。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主人公陈廷敬天资聪颖,乡试会试连续夺得第一,眼看就要连中三元之际,皇上采纳了主考官卫向书的建议,只让他做了二甲头名。主考官卫向书,公正廉明,爱才心切,但他知道:“陈廷敬才二十一岁,早早地中了状元,未必就是好事。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但此时话毕竟不便说得太透,便都放在了肚子里。他想日后要是有缘,自会把这些话慢慢儿说给他听。” 这段故事,其实和一代名相张居正年少时的经历非常相似。
我想大家都有体会:有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不愿意从小事杂事做起,遇到一些挫折就心灰意冷,觉得怀才不遇明珠暗投;也有些职场中的“老人”,工作几年就心生倦怠满腹牢骚,成为团队中的负能量。很多时候,时间就是一种积累,磨练也是一笔财富。很有可能,在你忙碌的身影背后,你的主管正在默默的关注你审视你。如果能把日常的重复,例行的工作,突发的任务都当成一种学习和积累,相信你总有机会脱颖而出,承担起更大的职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康熙一生,清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宝岛,稳定西陲,每一件都是大事,每一个阶段,这位总裁对于手下人才的考核尺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作为总裁身边的核心高管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加自身价值,跟上老板的节奏。主人公陈廷敬,从一个普通翰林做起,刚开始也是一腔热血一身傲骨,经常让老板很是不爽。
在官场的不断沉浮中,陈廷敬不断反思与时俱进,为人处事也逐渐世故中不乏大气,刚正中不乏灵活。在调查山东巡抚富伦捐粮案,户部尚书萨穆哈督理钱法案,云南巡抚王继文贪污案等各种棘手的工作中,权衡利弊,柔中带刚,既打击了职务犯罪者,也保全了管理层颜面,赢得了康熙的无比尊重和信赖。
公司的发展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需要各级管理者根据公司战略调整工作重心,如果只会一味向前猛冲猛打,很可能给别人留下匹夫之勇的形象,难以担任更高级别的职位。如果只会溜须拍马党同伐异,就会和索额图、明珠、高士奇等高管一样,让领导心存芥蒂不敢大用,难以善始善终。把握好个中尺度,才可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抓大放小,顾全大局。皇帝也是人,总裁也是人,他们也不希望手下的重臣高管们,每天吵吵闹闹,争权夺利。同僚高士奇,多次拿假的古玩字画哄骗皇上,陈廷敬虽心知肚明,但考虑到对国家、对君王没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没有揭穿。云南巡抚王继文,欺上瞒下大搞政绩工程,但考虑到征伐噶尔丹的大局需要,陈廷敬也建议康熙惩戒为主,责罚为辅。首辅明珠,经常私批奏章大权独揽,陈廷敬考虑到明珠的功绩,大局的稳定,也一直没有去主动弹劾。所谓 " 小不忍则乱大谋 ",类似例子书中还有很多。
陈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送他一个 " 忍 " 字,就是要告诉他这个道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身在职场,特别是身处高位,如果不能胸襟开阔精诚团结,今天参这个,明天炒那个,四面树敌,那最终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离职走人。即使你再忠心耿耿,老板恐怕也爱莫能助,因为很多时候老板也要综合考虑、权衡大局。与其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别人的瑕疵,还不如修炼慧眼,洞察时局,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公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个人的影响力。
《大清相国》一书中还有很多精彩之处,主人公陈廷敬宦海浮沉五十年,“宽厚老成,几近完人”,值得HR同仁们细细品读,一起感悟职场的变幻,体会管理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