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培训,我们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尔学习
时间:
2007-6-4 16:55
标题:
培训,我们关注的到底是什么
我国企业界就培训的现状来看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误区:
) h- N h: q) `4 ]4 x5 ^* v/ P
8 e0 `8 W7 k2 M( W* X1 x* f
首先,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区:
2 C( I/ e5 |6 G1 t L5 R
# u# x/ s# d8 D# P
有人认为培训只是一种消费,一种成本的支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挖掘。较之其他投入,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且具有综合性和长远性。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据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 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的技能正在破坏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支出;另外,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 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
2 @+ n2 }! s7 W( C) ^8 q9 k
5 A5 d6 Q( F) ]; f5 _7 T# h$ `
另外,还有些人认为培训后,员工会不安心本职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别的公司,甚至更可气的是跳槽到竞争对头公司——正是这一害怕“为他人做嫁衣”的心理成为管理者们不重视甚至放弃培训的最有力的“理由”。然而,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成本,人员流动是企业的经营成本之一,是没有办法回避的。事实上,现在还没有任何的调查表明员工跳槽理由是因为接受培训所致。而且情况恰恰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培训,真诚地与他们交流,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并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他们就不会想离开。正如凯斯通公司的杰克。麦克高文所言“你越培训员工,他们就越能出业绩,业绩越好,他们就越想留下来”。
: c- n' p9 D8 s: e/ Q% @1 D) S
: c9 j* i, w/ Q3 U
其次,行动上存在行为误区:
. M8 C% w/ T+ ]
- p# h- @! ]/ g& E
目前我国企业界比较重视短期培训,看重短期利益的获得,导致我国企业界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 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相反,国外的企业把培训看成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不断完善自身的培训体系,就拿日本来说吧。日本企业对员工培训可谓是不遗余力,而且,这种企业培训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包括企业成员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据日立公司培训机构小研英二社长介绍,日立公司的培训是长期的,并且是有明确的计划的。一般情况下,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平均每人每月都会有机会参加一次培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35 % 左右是接受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培训。有些培训还有严格的参加标准和结业标准,这些标准直接与升迁和薪资挂钩。
: h; z' |% E5 v# D
9 q/ d+ F. B& @+ U8 ]
/ |, W3 X& C8 R4 l$ e( X
3 j' k4 O3 F6 S" v
[color=#FF000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走近他们,真正的用心去感悟一些东西的时候,或许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您看到的以下的这些:[/color]
! F7 G1 Q+ g$ A) x" I' D! F
, R3 I5 Q! W9 _3 O
看与学相融汇,学以致用;
4 ~/ ?( Y9 B0 s% y; q
动与悟相贯通,不虚此行;
% B$ Q8 h( ?. D
培与练相结合,寓教于乐。
' V( ?! o5 E% m3 s' u
集社会化优势资源,创企业化最大价值!
) l5 F* c# m2 K% I' q* z) `5 B7 Z
0 s9 N/ @" C1 S
+ A' [3 E6 u4 I- _1 U
拥有独特魅力的海边城市---青岛
. f% v! J% q: j9 h, E; U
“这是一个随时都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这座海边的城市,目光早已放之四海;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正携手奥运、将目标指向更高。”——2004年“ 城市中国 ”颁奖词
s1 d4 @/ {% X0 Q- c& U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企业家最满意城市!
) X5 v( p3 t, G3 a R, | m5 _
拥有11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产品,是生产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中国企业品牌拥有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品牌城市”!
4 ~+ E2 B5 D" |. F
……
! i) S$ l" B0 Z+ D6 X3 [
海尔——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
, D! t {+ Z* x. p+ \1 t7 _
中国唯一连续三届进入前百强的中国本土品牌,2005年位居世界品牌500强第86位!
2 o) o t6 e9 l% R' Z: J! }. r
连续8年高居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2005年品牌价值超过700亿;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海尔独占2个!
7 ]$ U( W/ h7 p! i: s
OEC、SST、SBU、……海尔三次获得国家管理创新大奖;来自中国海尔的管理创新被国际管理学界誉为“人类管理学史上一次杰出的贡献”!
, Z7 A. z/ y" F6 T4 o/ A
冰箱、洗衣机、空调……海尔产品不但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而且正在向世界第一不断前进!
9 U3 J' \1 L. [/ n a
张瑞敏和海尔用了21年的时间为中国企业探索了一条道路,海尔已经走过的,我们大多数企业也必将走过!每年超过60万中外经理人到海尔考察流学习!
5 u0 O& \) \! k# U5 ~
9 u1 X0 S. I) G7 L
d! I8 X; n5 d- M
" R+ N) B; g6 |7 c3 m* \* A+ Y
青啤集团-----激情成就梦想
3 s5 P% x% _( O5 ?
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时名“日尔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1906年该厂产品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63年,首次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
% Y4 }0 o7 f! a G/ B2 l
1980~1990年,青岛啤酒包揽了国家级全国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质桂冠。
$ I7 c* S* { e9 ^3 S7 ?/ a# \
1991年,青岛啤酒入选全国十大驰名商标,是全国啤酒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 I" j0 y) U+ d2 t$ M1 A# K
2002年青岛啤酒集团于世界最大的啤酒企业“安海斯—布希”公司(简称AB公司、品牌为百威)结成战略性联盟。
& q! }+ R0 j3 E/ e9 @7 v9 f: T
到2003年,青啤将进入世界啤酒十强,网络覆盖全国,并行销海外,具有很高的商誉。
: }: |2 h/ i& e, P2 a7 b
百年青啤,百年历史,带您深深体会百年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成功的奥秘!
& g6 b) Y9 f' i5 Q O
青岛港务局—青岛的一颗璀璨明珠
q: P/ R4 w, l s& S6 a2 m
面对有113年历史的青岛港务局,您将深深体验:
, G7 U3 f4 t f3 b& l- T8 W
中国港容、港貌之最的文明之港
8 u/ L( S3 Y% j4 x, a1 r
向许振超学习“永不服输、赶超世界一流”的奉献精神
- h6 R5 I& p$ o6 |6 M
参观职工侯工楼,借鉴班组管理、班组建设的优秀模式
6 L/ K& Q: d6 V& T
) z4 z( k, s2 W: x$ n0 F& I7 r' ^
南山集团------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 j9 L7 D; a! y g5 z
7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省的16名专家学者来到龙口市南山集团,召开南山经验与发展方向研讨会。
% ~7 h9 ]( {( ^0 a
此前,6月12日,烟台市在南山集团召开中共烟台市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做出了向南山集团学习的决定,进行了“远学无锡近学南山,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总动员。
( {0 P2 b" R8 i+ W# k3 W4 e6 O
改革开放前,南山的村名叫前宋,260户,800人,人均不到一亩山岭薄地,穷得“肚中空当当,山上溜溜光”。
& R1 X0 w; r* t8 Z
2001年,前宋改名南山。
1 Y( O/ v. \$ Z
如今的南山,是龙口市东江镇一家村企合一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总资产106亿元,村民5000人,员工3.6万名,企业40多家,涉及毛纺、铝业、电力、旅游、教育等十几个产业。2002年,南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2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
% ?6 f. R8 C p6 a; r( L( D% |
当年的穷山换新颜,昔日的作坊变集团,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南山集团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那么,我们还是去南山看一看,学一学
. P' D, s, f* }0 ]- D$ \6 L! V5 D
# {/ v/ t6 L4 [ S: N
[color=#FF00FF]或许,当您看到这些时,您仍然很难体会到现场的培训学习到底能让我们得到些什么,如果您现在正有此想法,或是想为以后自己的工作留下点什么,或是想和我们就有关企业培训管理进行一下交流。请回复:liminpeixun@126.com,我们会及时对您的邮件进行回复并与您的企业或同伴取得交流,相信对我们的共同发展会有一些好处的。[/color][EDIT]用户“海尔学习”于2007-6-4 17:14:51编辑过此帖。[/EDIT]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