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校园招聘如何合理设置第一道门槛? [打印本页]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7-10 10:47
标题: 校园招聘如何合理设置第一道门槛?
校园招聘会结束之后,企业都会收到n份应聘材料,HR经理们不可能一一面试所有申请职位的人,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收集到的简历进行筛选的工作。如果筛选的标准不合适,可能将一些优秀的人才错过;但如果筛选面积过宽,又会增加面试时间和招聘的成本和负担。因此,如何设置第一道门槛,如何客观地筛选已收到的简历,从几十厘米厚的简历中挑选本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font=楷体_GB2312] [/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 [/font][font=楷体_GB2312][b]一、制作《职位申请表》[/b] 有一位部门经理抱怨说:“我对于HR最头疼的地方就是它处理如雪片般飞来、应聘各种职位空缺的简历的能力。我毫不怀疑在我直接和HR部门一起工作的时候,有很多次,最合适某个空缺的职位的候选人的简历甚至没有通过最初的筛选程序。”在校园招聘会上收到的简历如此之多,处理的时间又是如此之短,对HR工作者而言,绝对是一项挑战。更重要的是,毕业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相互之间的经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二是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于求职意向并不明确,HR要从这些几乎一样的简历中挑选出具有潜能的人才,就更困难了。[/font] [font=楷体_GB2312] 很多公司的校园招聘会上,都会要求应征者填写公司制作的《职位申请表格》,在各大公司的网站上的人才招聘频道,也会对不同的职位设计不同的《职位申请表》或简历模板供下载或在线填写。同简历相比,申请表不是它的翻版,申请表涵盖的内容与企业的具体要求更加接近,更加符合不同单位不同职位的要求。每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而在毕业生的简历上,不可能囊括所有企业需要的相关信息,反而有可能罗列很多企业根本不关心的材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如果企业能结合所招聘的职位类别所需要的相关能力或者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关键因素制作一份《职位申请表》,有针对性地让毕业生填写反映个人的基本资料、价值取向及部分行为特征等信息,对应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动力等要求,作为选择的初步标准,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筛选应聘材料的效率,减少错过真正需要人才的机率。由于职务的不同,以及招聘工作的差异,通常会由多种申请表格。[/font] [font=楷体_GB2312] 所以,制作《职位申请表》可以说是选拔毕业生的第一步。一般来说,《职位申请表》的内容往往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受教育以及实践工作情况;二是考察个人素质的简短问题回答,招聘者可以根据这些回答对求职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价。一份设计合理的《职位申请表》起码可以达到三个基本目的。一个是确定求职者是否符合工作所需要的最低资格要求,以便确定最少的候选人;第二,申请表可以帮助招聘者判断求职者具有或不具有某些与工作相关的属性;第三,申请表中所包含的资料可被用来“警示”任何与求职者有关的潜在问题领域。总的说来,利用《职位申请表》进行初步筛选的优点是比较客观,易审核,成本低,所以它是校园招聘中被普遍使用的技术之一。[/font] [font=楷体_GB2312] 在这个环节上,由于申请表的设计关键在于保证每个项目均与胜任某项工作有一定关系,所以HR部门在设计《职位申请表格》时,必须多与部门经理沟通,向部门经理了解在某个职位领域内成功的因素(这是需要部门经理花很多年才能够清楚知道的,HR仅凭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并要求部门经理对于某个特定职位的核心需求进行了评估了之后,确定出关键因素(最好是三个左右,太多就不好操作了),这样,HR就可以参考这些关键因素,进行《职位申请表格》的设计了。  [/font] [font=楷体_GB2312] 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例如壳牌在招聘毕业生时,第一步就要求学生填写《职位申请表》。因为公司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发展潜质“CAR”,即成就力(Achievement)、关系力(Relation)和分析力(Capacity), 各占三分之一的权重,并确定了这三个方面是壳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内容,壳牌的《职位申请表》就是围绕CAR设计的,公司根据这份表上体现的CAR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学生在校的学业及其它活动初步选出潜质较高的人群。据壳牌介绍,80-90%的应聘者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宝洁的《职位申请表》设计得非常有特色,甚至已经成了一份考卷了,据一位刚加盟宝洁公司的毕业生回忆,整个申请表长达10多页,问题之多,信息量之大,是所有来校招聘的公司中绝无仅有的。尤其是最后的几个开放式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这份申请表要求填写的信息涉及学生生涯的方方面面,并且要求举出具体情境,公司可以从中判断求职者是否具备公司所需要的一些个人品质,另外要求求职者必须用英语而非母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藉以了解求职者的语言能力。[/font] [font=楷体_GB2312] [b]二、筛选应聘材料[/b] 在筛选应聘材料这个环节上,企业通常的做法是由HR部门先对所有的应聘材料筛选一遍,然后将合格的应聘材料推荐给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做第二轮筛选,业务部门筛选通过的,再通知应聘者到公司来笔试或面试。对所有收到的应聘材料,HR会分为三类:一类是推荐给业务部门进一步筛选的;一类做为后备人才储备;明显不合格的就立刻淘汰。[/font] [font=楷体_GB2312] 筛选的原则应是每份应聘材料必看。筛选的标准宜粗不宜细,差不多的都选进来。筛选的数量宜多不宜少,按照1:30左右的比例筛选,以确保不漏掉有用之才。然后进行笔试,根据笔试的结果按照1:10左右的比例再进行面试。这样才能保证招聘的效果。 另外,筛选应聘材料的速度要快,几乎所有的应届生都会将自己的简历投给多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招到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抢在别的企业前面给优秀的人才送去“秋波”,才能在招聘中取得相对的优势。 面对堆积如山的简历,HR部门要把这些简历一一过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HR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针对简历中的信息作客观评估,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一般来说,如果应聘者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达不到要求,就通常不会再浏览其他内容,先排斥在外。在受教育经历中,HR需要注意应聘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没有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这样做很有可能是在混淆专科和本科的区别,或者是统分、委培、成教的差别。在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HR需要根据应聘者申请的职位去观察简历中的描述是否符合逻辑。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有些兼职经历不奇怪,如果过分夸张就值得怀疑,有些人会把兼职中看到别人作的业绩描绘成自己的,HR需要凭自己职业直觉去发现。有些跳槽的人,明明应聘一个普通职位,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自己就职于某著名公司的高级职位,这就需要引起注意。更有简历称自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很多的证书,但是从其工作单位中分析,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样的简历也要注意。许多简历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内容上的虚假。HR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疑问点,在面试时作为重点提问。[/font] [font=楷体_GB2312] 在这个环节,招聘人员需要注意在筛选时一定要果断,录用概率在50%以下的求职者即时退回资料,既节省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筛选到精英人士,也节省了被退回资料求职者的费用和时间。[/font] [font=楷体_GB2312] 奇怪的是许多公司对筛选应聘材料都不重视。有时到一些公司办事,你会看到前台文员正埋头于应聘材料资料堆中进行挑选。她又要接待来客又要接听电话又要收发传真又要打字,现在又要挑选应聘材料,这样的筛选的效果可想而知,即便她不忙,她能掌握筛选的标准吗?也许可能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人在她这里就被“枪毙”了。甚至还有一些公司,对收回来的应聘材料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入字纸篓,这样既对求职者不公平,也很可能让公司遭受损失——错过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要知道,最好的管理就是招聘最合适的人,在招聘上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是完全值得的。[/font] [font=楷体_GB2312] 另外,HR在筛选简历时要尽可能地摆脱固定标准的束缚,比如工作经验的年限,期望的薪资等等,据了解,很多公司的选才标准僵化而缺少弹性,有的是按照年龄筛选,有的是按照学历筛选,有的是按照性别筛选,最近又有的按照血型筛选……。以这些标准来筛选淘汰应聘者,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font] [font=楷体_GB2312] 当然,每家企业的筛选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设置自己的筛选标准。据介绍,专业、成绩好坏以及是否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乐百氏筛选简历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因为他们认为成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毕业生能力的好坏,而担任过班干部者思维比较活跃、擅长交往、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适合作为管理者培养。同样,摩托罗拉接到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简历后,虽然也关心应聘者的社会实践,比如在假期打过什么工,是否在学生会、学生社团担任过一些职务,组织过哪些活动等等。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应聘者的特长、兴趣、工作能力。但是摩托罗拉最重要的指标还不是社会实践,而是学习成绩。摩托罗拉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对工作的适应性比较好,继续学习的能力比较强,发展后劲也更足。中国银行在大学生的简历中最看重的是社会工作能力,其中包括有没有参加校内社团活动,有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等。[/font] [font=楷体_GB2312] 对于作为后备人才储备的简历,HR部门通常会保留2个月——2年,针对有潜力的人员,保持联系,因为这些人或许可成为合作伙伴,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以后成为同事[/font]
作者: 清水涟漪    时间: 2008-7-10 11:13
标题: 回复:校园招聘如何合理设置第一道门槛?
没那么复杂,而且应届生的简历同质化很高,意义不大。 最简单的办法:笔试,然后技术性面试,这两关下来可以确定复试人选了。复试时在参考简历。而且复试我们一般会采用集体面试法,对比很清晰。
作者: 豆丁HR    时间: 2008-7-28 08:45
标题: 回复:校园招聘如何合理设置第一道门槛?
偶也觉得有点复杂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