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转帖]浪漫主义辞职信
[打印本页]
作者:
案例.简单
时间:
2008-8-25 12:29
标题:
转帖]浪漫主义辞职信
3.提交辞职申请的日子(中) 3.1.初入中兴 现在回想起来,在中兴的三年宛如一场梦幻。 2003年,刚刚过完年,看到报纸上有中兴通讯二营XX处的招聘广告,便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上午去报了名。 接下来是过五关斩六将似的面试,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像赵子龙一般在XX处杀了个七进七出,最后终于接到了上班的通知,当时心中颇为高兴的我,绝没有预料到即将来到的坎坷经历。 上班后首先面对的是欺生,工作不熟悉,人员不熟悉,什么都不懂。但我咬牙挺了下来,却还是不小心得罪了经理身边的红人,于是七个月都在试用期,还被发配到售后部门。 从来没有做过售后的我又咬牙挺了过来,也积累了一年多的售后经验。 2004年底,因为一个机缘,我再次调回了商务科。本以为是守得云开见太阳,谁知好景不长,残酷的考验即将接踵而来。 再次回到的商务科,已经物是人非。昔日团结和谐的气氛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殆尽,所剩下的只有各自为阵,为表现自己,同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得办事处乌烟瘴气。 而我几个玩得好的朋友都被淘汰或远走他国。 对于我来说,上班混口饭吃,我不求升官发财,只希望做好自己的工作拿到应得的工资就够了。我不参加办事处那些无聊的聚餐,也不迎合同事卖弄的吹嘘。仿佛商务科的另类。但工作上,绝不会留给任何人指责我的任何借口,我以为这样就能继续混下去了。 然而,还是我的想法幼稚了。 2005年底,因为经理和科长的重视,我被认为可以随便兼容商务科的好几个岗位,而其他同事却只能单独做其中的一个岗位。如果这是看得起我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考核却令我迷惑不解。即使我兼任了两个岗位的工作,也没有出过错,考评结果仅优于淘汰。 然后是反复的沟通,除了让领导觉得我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之外,没有任何结果。 于是,我不得不下定了决心。 3.2.合理化建议 办事处有过一项规定,要求每个月提一个合理化建议,并且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每个月的这两分考核分,我是从来不要的。 强迫提合理化建议,大概类似文革时期,强迫某部门抓出多少比例的“阶级敌人”一样可笑和可悲。 本来合理化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流程,有人提出,就有人处理,然后直到所有人都满意为止。 然而事实上呢? 在刚进入中兴通讯的时候,我就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 在商务科,接触到相当多的文档,有技术方面的,有商务方面的,不同的产品由不同的人来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辑习惯,导致各种文档的风格各异。 譬如我们要投标,需要十几份文档,而我收到的这十几份不同格式文档,非常头痛,我常常不得不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重新编辑这些文档,让其风格统一,这样客户看上去非常舒服,而不是觉得我们在敷衍他们。 于是我想,如果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模板,则不论多少人编辑多少份文档,仍像一个人做的一样。 为此,我还自己编辑了一个模板,如果整个公司能统一使用,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对公司的形象也是有益的。 这么一个简单而且实用的想法,我认为应该很快就能推广开来,但是我错了。 这个合理化建议在网上走了一个多月的流程,在无数部门扯皮,推来推去。其原因并不是建议不合理,也不是不实用,而是该由哪个部门牵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执行,这些无法界定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最终不了了之了。 从此,我对所谓的合理化建议失去了兴趣。 而第二次的合理化建议起源于我的工作。 因为官僚主义的作用,商务技术科需要向各种领导部门提交各种表格,这些表格内容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尽相同,我们还不得不填,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 我想,所有的表格都是基于同样的数据源,如果各个领导部门需要的表格都整合在一个EXCEL中,只要输入基本信息,通过链接就能把各种表格自动填好,这样能避免相当多的重复劳动,提高了效率,也可以避免不同人经手导致的犯错。 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整合的表格,这次我没有在网上提交合理化建议,而是发给了计划部的质企中心和二营的技术处,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 质企中心表示这份表格整得不错,他们会和技术处商议。技术处没有任何反馈。 然而,这件事情还是再次不了了之了。 我始终不明白,这么一个简单而且实用的建议,为什么就是无法执行下去呢?是因为我的建议不是领导意志,还是因为根本不必在乎这些效率的提高和改善? 或者二营技术处更愿意组织让大家都抄袭的经常性考试,好做提高素质之类的表面文章吧。 像我曾考虑到的建议,或许也有不少员工想到过并且提出过吧,但最后的结果会让他们绝望,并且彻底失去创新的兴趣。 就像面对政府的服务和效率一样,我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论中兴通讯现在是怎样的辉煌,也不论将来中兴通讯是否走向更加辉煌,但我知道,如果中兴通讯走到没落那一天的话,一定是从对创新之漠视,扼杀创新能力和兴趣开始的。 3.3.新来的大学生 在2003年下半年的时候,办事处到了四个新来的毕业生。 刚来的毕业生,大都一个样子,心中豪情万丈,做起事来却不免眼高手低,在遭遇到残酷现实的打击后,会逐渐面临人生的蜕变。 姑且用A、B、C、D来命名他们吧。 A,调入客户科。客户科是直接和客户打交道的部门,也是压力最大的部门。 A的科长科长脾气大,又以工作认真著称,早上八点,客户上班,他就上班,下午五点,客户下班,他才下班。A跟着这位科长,日子并不过好过。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A像是突然觉醒了过来一般,开始表现得能干起来,并且一跃成为“优秀”的客户经理。 B,开始调入客户科,无声无臭,接着被调入综合科,继续无声无臭。 最后调到了商务科,大概在中兴的波折使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于是迅速成长为前面我提到的“商务科的中流砥柱”。 C,入售后科。 售后的工作是寂寞的,同样,售后的环境也是复杂的。C从学校带出来的稚气似乎没有迅速摆脱,以至于在售后的第一年非常难过。工作不顺,受人欺负,与同学A、B相比有若天壤之别。第二年,或许C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并且圆滑、世故起来。 然而,大概是本性使然,C始终没有实现A、B那样的彻底蜕变,于是徘徊在辞职边缘。 D,入售后科。 D比C更加固执,甚至连C的尝试蜕变也没有做到,一直保持着难得的本色。 现在已经提交离职,大概比我晚半个月走吧。 有时候我想,我大概也是D这种人吧,而偏偏只有D这种人无法生存下来。但成为A、B那样的人,我是决不愿意的。 如果在一个不同的环境,A、B、C、D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呢? 或许人的本性才真正决定了他们的归属,环境只是一块试金石。 到底中兴需要什么人?中兴又培养出了什么人?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人?这个世界又培养出了什么人呢?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