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哈佛的幸福课(转)
[打印本页]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9-18 10:53
标题:
哈佛的幸福课(转)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 a1 p' S w) ?+ `! @ b
[align=left]
* E6 V) L, m4 ?/ u) M7 K& E7 O' c3 z
[font=宋体][size=10.5pt]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size][/font][/align]
. h$ O- i; ?" Q) A
[align=left]
4 F2 O' w$ m4 @+ X- [5 o: j5 s
[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u]心理学[/u]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size][/font][/align]
* q2 l" N% [! P7 f. P; u" C
[align=left]
8 X4 a8 O) q( Z7 T
[font=宋体][size=10.5pt]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u]心理[/u]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size][/font][/align]
" K8 |9 N! ]( k2 a: {9 p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size][/font][/align]
& k* A+ F0 @3 {# k5 _4 o5 a
[align=center]
! X$ a; K& @3 p# D* r, t! q
[b][font=宋体]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font][/b][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align]
4 @ O' `$ j5 T' c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size][/font][/align]
, [% u Z, L& Q& ]7 S
[align=left]
+ n) ~7 \3 |# n' o( w1 o
[font=宋体][size=10.5pt]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size][/font][/align]
7 c, o# I' b/ |. W0 E4 k! Z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color=red]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color]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size][/font][/align]
1 O3 t* S) Y- }+ G
[align=left]
2 |( U, V$ ]& ^2 L* q/ ?
[font=宋体][size=10.5pt]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u]学校[/u]面临[u]心理健康[/u]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size][/font][/align]
1 [. I. g! a8 u3 D/ G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size][/font][/align]
5 U- e: ]# Q1 P. `" g$ A6 Z
[align=left]
! R& K% y$ }; P: H
[font=宋体][size=10.5pt]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u]心理疾病[/u]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size][/font][/align]
: { i9 S2 E$ H# K" G6 H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u]心理医生[/u],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size][/font][/align]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9-18 10:54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 a2 W: Y' \' r" O9 |. `
* k$ S+ ^% U- B+ i/ q C' H8 A, { k
$ P' n8 P' a5 E# i8 ?
7 m6 N, o( h K& Q1 D4 f
' e6 z6 I: v3 h- r' b! `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 i- o3 k. r: T: N& W! k! l/ e
' X5 P5 L3 }8 p0 e' v4 X# g4 Z; U. L
8 s5 J% z0 i, G6 A) j0 p6 e
7 k/ ]. h- G; k- a z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 }/ b7 u* ]" C) S
+ J6 z- W% A- W$ O& L/ N" j
t* E2 n" Y# t/ b
, r! F/ D. H7 h, R( Z$ y
' P+ z" b3 _: O8 w" H( _3 |' g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 p# O7 u* j1 }* F0 U
* o& z- K6 E, v0 e# M3 ]
- m5 _1 u% t+ z$ m, F9 s
/ y! ]2 u. p: o3 V7 a7 I$ n1 C
' I" K: p1 S8 F. M8 j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6 @9 R/ S4 v* o: C1 S) k- j) F, |+ i
6 i* D. |9 O+ [7 W7 j/ c, t
! B, R, F& T- X
! \# r) a+ d) g4 y# q& k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 d* ^" X( j9 c$ K- o! Y
. t, E3 L" [1 D! F
' m" Z0 U g/ E- H
4 s9 I# f% h# }! M' N, }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1 u3 c/ u; U$ Y; p7 w5 I3 f
4 y1 [. q& W# k$ E+ o
1 }' G6 Z2 R* I G; o; V/ _$ E8 u" r
+ h$ U i3 R. j0 o3 {* p
2 h, C. {- t0 c! I2 E6 G8 a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2 l5 b+ \+ O. d; }
0 _7 T# C2 ^7 @" d4 [$ f
; ~4 q- D( f) Q G. J" u. G [
4 W0 w! c: P% ]) N
6 f- n- u# f+ m; `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 [, i% I0 a; \7 X+ [
7 x2 d* J: P( M! K/ H
+ |+ S3 l) {+ E+ e
7 t0 i v( J* L# K: f
i* j& K: {: m( n7 D1 B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3 ]# b! R3 I6 W$ t k. Z
2 _" A% d: W# x4 c. b n7 r
7 n% a( i! t$ b4 w4 y& d: `
+ v/ W c" f+ X1 N
2 S8 c. x9 |0 u: Z* Q( ] \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4 A) F! K; p# h
, U% _% V- F4 r; R+ ?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9-18 11:00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c1 N( W: Q( }" m8 t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 R, z1 W2 ~: Z# C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 a8 ]- X# E0 ^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 O5 i; A7 ~9 N+ A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 M+ v6 F6 U* i- L) I: J Q8 V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 {) @2 L. g [, N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4 U& b2 d+ s* k: y' B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 A8 c1 e8 w- }9 Q4 `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0 ~$ p0 M4 F) a9 X6 s6 B# m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9 X. x, q5 G3 @- ~3 Y% w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9-18 11:03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2 q4 L+ \$ B. ~0 k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 b. m& E6 O5 z/ D" y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 F; g# C1 e3 [; _7 h5 p) i: F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0 T; e8 v3 Y* ^1 G4 ^3 z+ W4 V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B1 S# @4 t5 n7 {9 u9 H/ S$ l) q, g, V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9 K9 H" Y6 W. x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9 E" E4 E, X) w; M9 h9 G* p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 j G' D+ ^- O! Q' s+ ^' k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5 i8 e" w0 v+ A9 W, g% L( ?0 [9 b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 j* l& A1 I8 p) D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 c4 v* b4 ], P: k+ d9 |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 I7 c% a0 H Z8 R0 m! U" L
作者:
章鱼哥
时间:
2008-9-18 11:12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2 [* @7 u4 C! W0 P& j: a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 Z* g6 e& a, n2 o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3 M" M* d+ K; C% X, j2 S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 M0 K, Q) f6 |+ d2 t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 n( r" {" _/ e
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 j/ ?9 ]" {# R7 Y. Y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 Y/ R% v! W* E) `4 G) |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 {. q$ ]0 R" E( g$ j* _0 R0 J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f- d/ m1 e7 v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 ], T, w+ U2 A- m" E# R7 k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Z0 S( H$ i$ W8 ]0 M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 ]5 @, G' {: c3 b6 Z" s5 `# ~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 X( M. g* n) r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 s" f; t& F+ v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 B! x& r% h8 ~+ {% z; }4 v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
一只猫的故事
时间:
2008-9-18 14: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3479
时间:
2008-9-18 22:32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快乐建立在坦诚之上收获之中,是成功后的喜悦。
5 ~8 L/ u) J( j9 o% P5 q& T
作者:
明月心0
时间:
2008-9-22 14:06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很棒呀,大家都应该好好看看
作者:
af0810
时间:
2008-9-28 14:47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汉堡的分类,经典!
作者:
坦然飞
时间:
2009-4-14 14:21
标题:
回复:哈佛的幸福课(转)
好长的贴
: J1 ~% f5 o5 S6 m; D
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