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重温经典】验货引发的“血案”(真实案例,激情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金林铸钢    时间: 2008-11-3 14:19
标题: 【重温经典】验货引发的“血案”(真实案例,激情讨论)
6 J6 ?1 w9 P# {4 V8 ]

                                              关于验货不及时调查

/ f5 K( S# G, W% _% A3 }

资料:
(物证)厂商送货单、入库单、IQC检验报告

8 [' L& J% Y Z. s

(人证)行政经理、稽核专员、采购经理、仓库主管、IQC检验员、品保经理

9 @6 W' Y V6 v8 O }

 

5 W" M' Z7 h/ K! o$ o

叙述:

1 F, R' u" [0 D J8 @. P7 p% s& @

① 从厂商的送货单入手,该送货单日期为2008-10-25(星期六),送货单签收人为采购经理。

2 @. D& H; u$ _" ^0 x8 a5 R6 a5 U

② IQC检验报告,该日期为2008-10-25(星期六),检验方式:抽检,有部分不良。QC主管、经理均有签字。

) b+ |/ m$ G! @+ ^: P+ a

③ 仓库入库单,该日期为2008-10-25,如数入库。(不良品也入库了?)

6 h( u( D7 \/ k


调查:

) ]1 s: Z) ?- W( Z

① 行政经理:现在有一批出货,在出货前还未拆箱检查,等到检查发现有很多不良,导致延迟出货,你去调查一下此事。

3 y4 T$ z& x5 u# k& a ~

② 采购经理:星期六不用上班,但仓库也没人值班,告之收到货后仓库却没有通知IQC验货。

" {5 Z( ~- ]2 m: a2 Z

③ 稽核专员:星期六我在上班,只听见采购经理在大吼:“那个仓库主管又说来值班,怎么不见人的?”

0 {( k( ]: h: o9 `1 {

④ 仓库主管:星期六早上有上班,我所签收的,而采购经理签收到是24日晚上12点的货,晚上都这样搞我怎么办?我要申请加班费!(在转移视线么)

) Z" h$ m# s+ J' M

⑤ IQC检验员:没有没检查不到位的来料,况且机壳都是品保部全体检查的,我只负责写报表,此笔来料实质为2008-10-26日以后才开始检验,由于验厂的需要,只能改成2008-10-25,你要罚就罚,没什么好说。(按她的原话,是没做错事要罚,还是心里有鬼?)

# W3 S* Q' C0 ~& X1 P

⑥ 品保经理:机壳检验都是全检的,此报表是应付你们财务跟催而作的,你要当天来料,当天出报表,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全检又这么多……(IQC检验报告是假的?)

9 ]. |3 Y) P: U& E# h& B


分析:

# J+ B. z* B% u

① 仓库主管和IQC检验员说的是假话(前言不对后语)。

, Z. ]& ~" j1 S1 D5 g* a6 x

② 采购经理越权办事(采购收货)。

8 p; ~0 m( [6 d( }

③ 仓库主管没有补办到货手续(别人签了的送货单,他就可以不管了)。

4 p3 m3 ~* W; g. T* r) b- ?& P1 C

④ IQC检验员没作检验(根据行政经理所说,箱子都没拆,何以检验)。

& f3 Y8 Y$ S- q; b$ \6 t

⑤ 厂内的假资料太严重:25日送货→25日检验→25日入库。

- P, |. E. l" Y) Q4 z/ x5 p5 F


调查员:稽核专员

, h: |% i) M+ o" l9 p* V

2008年10月29日

& ^7 \. ~0 _2 y3 G1 I, t; i+ t

 

4 ]* f" S4 g! X! N" l- o

请分析讨论:
(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 该工厂有健全的人力资源和行政政策基础,也经常对发生的现象进行奖惩并行的处罚,但为何还是出现这种现象?
 (3) 如何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8-26 00:10 编辑


作者: 常诚    时间: 2011-8-26 00:04
这个案例很经典!5 j9 ]/ E9 d5 O7 Y
根据我所知,很多工厂目前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相当普及的。
( x8 k# u! B2 K$ |+ v8 x' P  R- H& _+ ~: Q& I2 x: o" R
这个帖子08年11月发出来至今已有2年10个月,可是至今没有一个人参与回复,提出解决方案。莫非是世界级难题么?哈哈
2 I5 N$ S* L- g; V, Z3 Y
, I+ c. M4 F7 Z今晚再次将这个帖子顶起来,期待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能将案例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方案!
作者: 呆呆鸽    时间: 2011-8-26 09:26
1、作流程安排有问题,工作衔接不畅。根据实际问题出现点,重新设计工作流程
7 u8 [3 r! t; u: f- S* U2、工作职责不清晰,越权办事,跨部门沟通不畅。 编写岗位说明书,并作培训,建立跨部 门沟通渠道( u5 l: g7 E) s
3、员工责任心不强,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培训$ V6 b6 l" ~/ R# N% \$ U! h
4、报表制度审核要严格,不能只看有没有报表,要审核报表内容准确性。
作者: 小差火    时间: 2011-8-26 09:39
没什么好说的!: c) [0 M4 o! F1 G
两点:. G) x/ m5 ^. s
责任心,企业文化!
作者: 雅琦    时间: 2011-8-26 10:05
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
- o% w# ]+ y! ^" @! {1、现在为了应付验厂,很多都厂里都作假;
, c' z" ]! @1 E; p4 g# X8 f: B$ X2、公司的管理基础如果健全的话,那肯定有授权责任书,可是出现越级怎么办,为什么没有表述?
: w, }7 U7 Z1 a  K3、岗位职责混乱,弄得真真假假;. d6 g* c" I0 K* K
4、文化氛围造成的,短时间内不是制度就可以改变的,应该从上到下来抓。
作者: markkk2010    时间: 2011-8-26 10:12
呵呵!所有人包括企业的责任心、良心;企业的文化,老板的言行!
作者: 宠着小猪    时间: 2011-8-26 10:39
如果有健全的制度,我只能说这个制度是被束之高阁的制度。没有执行,也没有监督。导致问题的发生。
1 W5 `6 }6 B5 W& J9 W4 {建议:梳理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完善SOP,加强业务培训。
作者: wuhaoyu2007    时间: 2011-8-26 13:38
既然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了,还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跟老板应该有很大的关系,老板对质量不够重视,如果老板重视了,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作者: rose_8210    时间: 2011-8-26 15:59
) ~7 {- M  o6 d1 V9 _3 h
同意板凳的分析!) u2 t4 r+ W: q8 i0 c+ n
这里面看到了采购经理的行为有点怪异,是不是有问题呢?比如说是:和供应商串通做不符合公司的行为。
4 m" D; h6 ?$ E; N, T; E2 ~个人认为,还是监控与控制这个环节有问题。7 q) P8 b0 y6 k: f. {2 z# X' F
另外,那天是周六,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周六送货检验呢?
  K  ~* F; C. P& [+ q因此,可以在送货和验收的时间上进行明确一下。/ `4 Z& ^. ?  z$ I

5 g# b0 K2 P& f一般双休日,是不接收供应商送货的。
作者: 小妮子--Grace    时间: 2011-8-26 17:11
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诱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文化问题:企业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互相推诿责任,责任心不强,无中生有,未形成严谨办事的工作作风;
职责分工问题:各职位岗位说明不清晰,职责分工不清;
团队执行力问题:团队执行力弱。
) ?, p- {/ N* R, M* @3 ?) `: I/ }
+ w) f7 `- R+ b7 S( E" c
2 该工厂有健全的人力资源和行政政策基础,也经常对发生的现象进行奖惩并行的处罚,但为何还是出现这种现象?
首先,既然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这个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笔者就认为不是健全的了,管理是一个系统,任何不良现象的反应都可以折射出管理相关方面的不合时宜。
其次,经常对发生的现象进行奖惩,从字面上理解,笔者认为这个只是针对结果进行惩罚了,而没有形成系统性、针对性的奖励和惩罚的办法;
再次,我觉得问题的症结点在与职责分工不明确和管理者责任心方面;; s- v1 T6 m; R. D/ ?* n

; H/ A+ h% a- U3 如何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谈谈笔者片面的见解哈~~

& y3 K% _& o6 |  E1
、“整风运动”+“杀鸡儆猴”:
       先将公司目前的责任心不强,弄虚作假之风扼杀住,从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中,各裁一个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的人,并把其过错在工作平台公示,并警告后来人。并加强对资料的日常审核;
; P3 F* V5 Q# }6 a, ?
) H7 a! u4 b# A
2
、“恩威并施”+“连坐法”:
       制定系统性的奖惩措施,对于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分开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连做法”,是指采用一种非主流的KPI进行考核,其他需协同工作那个被协同人考核,员工绩效纳入对主管的考核:例如,部门有5个人,分别以A\B\C\D\E来代替,那么 AKPI,放在B身上,B的放在C身上,以此类推E的放在A身上。这个,比较复杂,在比如:招聘的KPI,大多都是一些,招聘率啊,就把招聘的KPI放在培训专员身上,培训的KPI就放在绩效专员的身上,绩效专员的KPI就放在招聘专员的身上。

5 ^6 t6 H2 O4 L+ c" Y3
、“划分河东”+“管道运输”:

& P3 R& K/ u% S2 ?
首先,要梳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划分河东;

1 {3 @3 y7 m/ Z9 K' _% B( d% J1 J0 J8 z
其次,需要建立联系,将职责划分不清的需要备注协同工作职责,建立管道运输。
嘿嘿, 回答完毕!
/ P2 K0 |( G: r

作者: 小妮子--Grace    时间: 2011-8-27 21:27
回复 10楼 小妮子--Grace 的帖子- ~9 [& P1 ?0 h0 B) z1 ?
2 q. X1 `1 g' r' h
; `/ d" S3 q) \6 Z
    谢谢常老师的鼓励~~
作者: gooer    时间: 2011-8-30 14:02
对工厂的运作不了解,出来顶一下帖
作者: brainbow123    时间: 2011-8-31 11:52
呵呵,我觉得要从源头去查.要制订来料检验的流程,严格按流程操作,为以应付验厂的话,到时候可以把日期有星期天的抽出来修订一下,验完以后再丢掉.
作者: vivixiaofan    时间: 2011-8-31 17:57
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或者负责人,去跟踪协调整个验厂流程!
作者: 小妮子--Grace    时间: 2011-9-2 17:14
楼主,感谢分享这么好的案例,大家都很期待您的总结,请择时总结案例,谢谢分享~~
作者: 最断人肠    时间: 2011-9-4 17:11
制度+执行力+奖惩
作者: sungy03    时间: 2011-9-12 23:31
回复 9楼 rose_8210 的帖子
4 G" p6 ^7 ^) n. K( n1 s  W" I1 |( f' f+ o& i) b4 ^0 t! M% _, m
非常赞同!, z( C- u; I- Z7 j0 s
综观本案例,其实从稽核专员分析的报告反应了目前一般企业面临的业务部门之见的弄虚作假的惯性行为;问题确实是检验员、仓库主管的失职,采购经理的越权行为。但是原因值得分析。
0 Y7 ^! F; ~3 R/ a+ B首先,客观原因:为何一定要在周六入库验货上班?是否属于紧急采购?如果属于紧急入库,是否经过相关权限主管同意并提前沟通,以免产生相关责任人没有申请加班的前提下而在休息时间临时上班,当然会滋生消极怠工随便处理过关的心态和行为;所以结果混乱还是从游戏规则的不合理去预防,可以按照日常入库与紧急入库制定相关流程制度,针对紧急入库要有追溯的动作,提前告知相关责任人;
! B+ a1 H" ^% t6 |2 N; F' P其次,IQC和仓库主管工作疏忽并导致后面弄虚作假,个人分析应该还是工作岗位职责不清及绩效考核重点关注不够有关,所有的制度都不可能压制大家的私心和惰性,如何去通过可操作、能接受的绩效考核方式去引导才是问题关键,比如:IQC工作职责:不仅需要拆包检验,而且可以将抽检数量及发现差错率作为考核指标,也就是绩效考核可以侧重抽检的数量、不合格率发现的频率,设立一部分奖金激励检验员更加用心地抽检并核查问题;(针对仓库主管采取思路与IQC一致),至于采购经理越权代收,可以明确具体授权代理权限,否则对于越权代收者行政处分甚至降级处理。
5 V' x$ c$ o2 V! K& e再次,如何预防,微观面上面已经涉及,硬件方面可以适当采取电子系统及视频监控的方式,具有一定追溯的可查依据,包括进出货物在门岗的登记时间及相关信息记录,视频监控重点时段或货物的出入库情况。
4 i" C9 y* l, C# m+ o" U: P! o7 {4 b, T宏观面还是需要老板的关注和整个管理层的以身作则,比如:经营层:老板需要自上而下推行责任文化,与各部门经理签订签字责任问责制,出现越权、闭眼签字的追究其相关责任依法办事,一视同仁;执行层:开展关于责任心、执行力的讲坛与辩论,倡导有负责任、谨慎态度去做好日常本职工作;员工层:有清晰明确的SOP、工作手册、绩效考核按章办事。- y% W& Q* I5 }) V/ V! P
最后,合理的游戏规则在违法必究的案例下,通过高层领导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应该能够适当改善。+ x' i/ ~( c' p
思考很久,但是还不完备,请高人指教!
作者: sungy03    时间: 2011-9-12 23:38
回复 10楼 小妮子--Grace 的帖子
) Y( ]6 J' J) c$ N
; t% i+ s& c. W( z8 _: l连坐法确实有威慑力,但是会不会加大关联岗位人员的逆反和抵触心理,影响工作的效率和协作性,建议还是借鉴三权分立和良性引导的思路。# F" ^8 H) [! q- p/ B! l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