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职难并不是近年才出现
89年毕业,被分配到内地小城一小军工企业(当时包分配).说是军工企业,其实那几年,除了出口了两套做子弹的专机去肯尼亚、乌干达外,基本是做民品,企业效益一般.同学分配普遍不理想.但最差的还不是我们这一届.90、91年因为经济太差,大学生无法分配,实行的是"哪里来到那里去"的分配原则,许多学弟、学妹们被逐级下分、有的最后分到了他们老家的生产大队!那时没有大学生做村官一说,分到那里实际无事可干,也不受薪,只挂个户口和档案,与待业无异.
当时大学一年招生50多万、约为现在的十分之一,高考竞争比现在大N倍.而打工经济才开始在南方萌芽,不像现在虽然竞争激烈、但整体经济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只要有能力,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客观来讲,现在人们生存问题不大,而当时出门需要带粮票、开介绍信做法很束缚人.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经济也很受影响,大学生又面临第二轮求职难,大学生做环卫工人、竞争殡仪馆人员之类新闻开始层出不穷.此后大学在扩招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几年时间内招生人数膨胀了五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常态.
1 A2 s; y0 W5 X, Z6 F( s9 I9 C笔者对大学大规模扩招整体上持怀疑态度,除了大学教育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之外,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很难消化占适龄人口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大量需要的还是各种工人、种地农民等.但对大学毕业上的个体前景又十分看好,因为社会机会多、自由度较大,只要肯努力加上方法得当,想出人头地是大有希望的.
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学毕业生又将面临一个艰难时期.因不堪就业压力,已经有几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因此逝去,作者听到这种消息既感痛心、又觉得悲哀.身处制造业核心地带的东莞,感觉这次比97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得多,主要有两个标志:作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的欧美深陷危机;占东莞大半壁江山的电子行业遭受重创.笔者在此有两个愿望:一是经济形势能尽快好转,二是我们的毕业生和职场人士能够更加顽强、能学到更多本领,挺过当前艰难时局.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