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打印本页]

作者: 顺予    时间: 2009-3-31 21:38
标题: 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公司星期天组织了一次培训,因历来培训时有员工缺勤,因此一再与各部门打招呼,要求员工参加。结果,有两个普通员工在没有请到假的情况下缺勤了。

" e6 U. Z7 s+ [* Y: c

事后,新上任的人资部刘经理认为如果此事不做处理,以后培训会更难组织,根据公司培训制度,提请对这两位员工以旷工处理并予以通报批评。人事总监建议刘经理在处理前征求一下两位员工所属部门主管的意见,刘经理以公司相关培训规定,要求这两位员工的部门主管配合其工作,取得了相关部门主管对处理的会签同意的意见,最终对两位员工予以通报批评。

( M& ], W O2 S! z( L

处理通报下来后,两位缺勤员工向总裁申诉,一是星期天确实有事,不给请假;二是听说培训中,尚有两位高管去了半天后走了,人资部却没有处理,此事不公。

/ {4 E) p3 I; n! q' D; L; \. g

总裁认为人资部欺软怕硬,责成人事总监予以处理,最终结果是中途离职高管追加处罚,通报批评,人资部经理处理不公,通报批评,两位员工所属部门主管管理不力,通报批评。

$ q: q4 y) s6 J( i$ I

本来这次培训因前期准备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最终总裁完全忽略了培训效果,而认为人资部培训组织不力,在会上点名批评。而人资部也因此事与相关部门及那两位高管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后续工作也许因此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8 q7 Y: w5 U5 ~( e

从本案来看,刘经理错了吗?

7 ~" g' T4 X/ |0 k0 Z

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呢?是处理不公吗?还是另有更深的根源呢?

|% O+ S( F Z- j3 h3 U0 E5 H

事实上,本案是典型的“以原则、制度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 e1 _3 N3 q) d" E) H

所谓的“以原则、制度为借口行意气之争”,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处理许多矛盾与冲突时,往往会忘记这件事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一味地依据所谓的制度、原则等,最终却导致的是更多的矛盾与冲突,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更多麻烦,更有甚者,最终导致的结果上上司对你工作的不认同的,甚至因此丢工作尚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很冤枉,自己很遵守原则,遵守制度,做事也很努力。

: {' x% S! Q3 z6 ~& O# G+ F

从本案来看,刘经理是依据制度,希望通过这种处理来达成下次培训大家能够参加。而让大家积极参加培训,一方面需要培训组织得好,培训内容能吸引人,另一方面,也完全可以换种更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达到目的,而不是激化矛盾,比如让部门出面处理等,员工个人保证等。

. F7 X0 T) l6 A3 _- p) z

再看一个案例。

: f: N" ~, P; [, X& g/ w

张总是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比较郁闷,因为老板最近总是指责张总工作效果不佳,没有工作思路,因为老板的批评,张总事事开始请示老板,什么事也不敢作主,老板越发感觉张总工作没有思路,两者矛盾开始激化。总于,张总忍受不了,与老板在一次讨论工作中,差点吵起来了。张总感觉在这种氛围下,无法工作下去,一度考虑要辞职。

" v- \) S( ]4 r% |/ N+ _- i

张总来找我来探讨此事,我告诉张总,这是典型的以个性为理由行意气之争。其实与前文的以原则、制度为借口行意气之争同理。

P/ w) P* }4 f# H( W9 Z+ d, W

张总问我为什么,我说,最主要是你认为你就是这个个性,做事一向如此。以前老板也没有指责什么,最近因为企业问题重重,老板横找借口,纯属老板之故。实质上是你自己在找借口。你想辞职的想法纯属你个人的意气之争,现在你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找到问题根源,问题的根源在于你处理事情,很少决断,老板目前因为问题太多,有些乱,这个时候他需要你能给他提供更多决断依据,而你还是象以前一样事事请示老板,老板就会认为你作为一个高管,什么事都不能帮他决断,而且因批评而你越发不敢做决断,越发依赖于老板对你的工作的布置与安排。你以个性为借口,甚至因此而差点与老板吵架,这就是你会感觉郁闷,而老板也许感觉更郁闷的深层原因。

+ R6 @. P# w4 {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也会听到许多人讲“我就是这个脾气”,“我就是这个个性”,“我是以公司制度来处理的”等等类似话语,实质上,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们经常忘记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这些借口,行意气之争,推卸责任,最终是对自己对公司的不负责任。

$ p1 k% ~9 t- F4 \

 

7 {) K1 S$ i9 M& w1 ?0 L

本文为原创.

+ r4 k$ c2 _* e" ^

转摘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作者: Alan Xie    时间: 2009-4-1 09:49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是,有道理,处事要懂得变通
作者: 兜里有糖糖    时间: 2009-4-1 11:09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是不是现在的人资高管都犯同样的通病呢?
作者: slfs    时间: 2009-4-1 11:32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有同感,学习
作者: zdh001    时间: 2009-4-1 13:32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以上案例在很多企业存在,而且是不断的重演。其实造成以上结果的出现,跟企业的文化、组织部门所作的准备工作有直接的关系。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小企业反而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组织者就是老板。企业文化说得简单点就是老板文化,那么在企业中培训的组织者有没有掌握与运用好公司的文化,有没有在员工的真实需求上下基层去深入了解。案列中其实还可以追加处罚总裁或董事长,也许就这一次,类似的现象就不再发生啦。
作者: 隔岸观火    时间: 2009-4-1 19:32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前不久看曾国藩的一些书,在里面看到这么一句话:大刚无刚,大柔无柔。, T+ d, J* ]' s8 I7 ] 个性原则不是不应该坚持,如果丧失这些那还剩下些什么?但一味的坚持又会怎样?
作者: 顺予    时间: 2009-4-1 19:41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成为HR也快五年了,伴随着中人网一起成长. ) q4 m5 n, l3 i3 B( F $ h4 S: W. u: e$ }9 b$ v不过近两年来得少了,不是没有体悟,而是体悟很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1 W: I" f" v p2 N$ t) z8 q- W% i1 q2 K) ^ j 写这篇是实在太有感触,也许更多的人沉在其中,包括本人也时不时的在做意气之争.面试的时候也遇到许多人,说过去的公司的一些表现,也同样属于意气之争.6 {6 E8 `. ?9 x0 c * R9 \ ?$ E! }; c. S! k' ^& q 借口真的很容易就找到.反思啊.
作者: 水自柔    时间: 2009-4-3 09:55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是为公司服务的,又不是万能药。好的制度还得每年进行修改呢!执行人员不顾实际情况,过于死板,实为大不幸。人资经理性格里有好权力的味道,却没有服务的心态。所以,才会不去调查真相。最后,把自己带进了“死地”

至于第二个,就是伴君如伴虎的事例了。
作者: 顺予    时间: 2009-4-7 22:40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欣赏的人不多哦.博客上倒反而反响强烈哦.:D
作者: 中007    时间: 2009-4-8 22:01
标题: 回复: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又看到顺予的大作.潜水的人也上来说两句了. ' a$ `6 M+ N. @4 N/ ^) z# Q) Q& N7 h9 w/ V 确实很有味道.
作者: jq9211    时间: 2012-7-19 13:12
别以制度、原则、个性为借口,行意气之争$ u0 ]' o6 d1 Y! V
哈,与楼主想法一致) L3 m# [/ c! B* M
最近也处理了类似的一宗事情
作者: !鹅蛋孵鸡    时间: 2012-7-20 10:48
鹅观点:企业和管理者都错了,应该向员工认错。
! K8 D% T) s; S8 a理由:星期天是法定休息日,员工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培训。
" q. J& w7 o. `# e; P; i9 F
作者: 猫二    时间: 2013-8-15 19:47
好评!!点赞!!!顶一下!!!3 R: H6 |( |: C- J2 P

$ V2 ^! q( U8 y* U0 ?hr哥那句话说得好,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作者: 绿葵    时间: 2013-9-26 11:56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忘记最初的目的。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