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讲师的六个厚脸皮 5 u9 F( B. ?5 F
作者:邹文强 ! {( h" l- _/ e1 ?6 Q
记得曾经我在顾问公司上班时,在内部对一位储备讲师进行了集中挑刺,表面上这位讲师谦虚地表示接受,但我看得出来,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到达极限,自信心肯定重挫,迷茫与失落将会伴随于他,这时,他更需要的是“自我调整”和“他人鼓励”。如果不能成功跳出框框,重塑信心,那可能会给他造成通常所说的“授课恐惧感和担忧感”。 ' c3 D# h* ^7 @& m" E' P& D
但是,帮助讲师不如启发讲师,鼓励支持不如修炼心智,想成为成熟的职业讲师,必须要学会厚黑学,也就是脸皮要足够厚,心脏要足够强,坦然轻松,潇洒面对外界的“风言炮语”。
# E3 J1 C' z) n1、 脸皮第一厚:挨批斗
4 I0 [& b3 Y, l8 J0 L9 F 有些专业机构很注重对讲师的培养,所以定期会组织集体听课会,课完后采取批斗式的方法,对授课讲师进行暴风骤雨般地挑刺。这时是考验一位讲师成熟程度的标志,如果一位讲师能够面不改色,依然笑容可掬地谦虚倾听建议的话,那这位讲师具备了培训师的基本技能:自我认知与改造。 2 R R; C5 U8 A0 G- }
从被挨批的经历中,课评者你的一面面镜子,可以反照你身上的盲点。清晰地认知自我,如果单纯依靠自我反省是远远不够,只有借助群众的眼晴,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你真实的面貌。可能在当场,你会感到压力重重,信心大挫,但你会发现,在会后的一段时间,如果你能按照建议去改善,很自然地你已进入培训师的更高境界和层次,因为从此有了更大的提升和成长。所以,对所有能对你提改善建议的朋友,从内心真诚地说声感谢吧。 ( c+ T' V6 s8 C7 Q9 y5 x
2、 脸皮第二厚:找课讲 - \' W J* H9 ` h
记得最早接触培训的时候,最多给公司的新员工做一些制度与文化方面的培训。后来,慢慢对培训产生痴迷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要尝试给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人去讲不同的课程,但在公司授课机会有限。
! o, L+ \0 u5 z, W 因为在HR圈子朋友多,他们内部也有很多的内训需求,于是我主动找一些朋友安排一些免费的内部培训,自己给自己创造讲课的机会。慢慢地,讲课次数多了,大小场面见多了,也就在讲堂上游刃有余。 & E5 b$ X+ \$ p. P
我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优秀讲师是通过授课实践锻炼出来的,高品质的课程也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而愈加成熟,自己给自己创造讲课机会,不要顾虑效果,主动找课讲。 . B" r$ J2 i8 D5 T
3、 脸皮第三厚:拜师傅
0 L1 k, e+ B- A, }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千里路,走千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如果能在培训师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几位恩师,为你指点前进的方向,可能会使你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可能加速你的成长步伐。 ; n: L' S$ _5 K3 V3 y4 O
而我们身边有些培训师不够谦虚,自以为是,不愿意弯腰身向他人学习,这是一种十分愚昧的作法。 5 T' r) n0 Z2 p; E! V1 {, n. d1 E
引导我进入培训师这个职业的启蒙老师是代老师,他是一位优秀的培训师,不仅他的授课技巧超强,更重要的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师者,言行一致,言出必行”的真谛,也让我领悟到,培训师的职业是一个真正引路人的角色,身感职业的社会使命感。
6 V2 f+ Q" M5 c- Q 后来,也认识了张子凡、杨思卓等老师,也向他们请教与交流过很多职业培训的问题,也接受过他们的直接辅导。我发现,大多数培训师都好为人师,都是乐于分享的人,发挥你的厚脸经,有问题大胆问。
) [& @% K- f4 v, r( ]脸皮第四厚:要课酬 % R( ] T. c( |! a3 H
其实,很多舆论误导了很多培训师,说培训师不要介入商务,不能与客户讨价还价,否则有损失讲师形象。这可能是针对培训师直接与客户直接合作的说法,但如果培训师与顾问机构合作,对自己的合法收益就要据理力争。 2 M1 `% S! t& @3 N; l. h' p
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顾问机构,谈好当天上完课给课酬,学员满意度也颇高,培训效果反馈还不错,但对方却以各种条件推脱,我硬催了三次,终于在三周后勉强支付了80%,这样的机构肯定不会和对方有第二次合作机会。因为连讲师最基本的劳动成果都不尊重,那培训师为什么要和他讲道理。
/ |0 l+ c. A' P3 a F% m! A 但我们身边有些培训师不好意思要课酬,认为主动要课酬是有失老师形象,其实这是自欺欺人。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说过,他们聘请过一位老外讲师做过一次内训,在上完课后,那位老外讲师直接对顾问的接口人说,要支付课酬,并且声明要取钱回去给老板交差,不卑不亢,直截了当,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3 I0 {! J) i/ a
培训师也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当然要敢于谈报酬,敢于要报酬,这既是生存之本,也是对讲师劳动最起码的尊重,当然,公益和义务性质的授课与分享除外。
% H) Z( t/ z6 ]* L8 D6 D脸皮第五厚:要建议
/ v2 H, ~0 _4 g8 L; P4 n 很多培训师因为课量比较多,基本是属于“飞人一族”,所以,对于授课后的效果情况知之甚少。
8 R8 C3 V" T7 X% r+ P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和每位安排课程的项目经理在授课前说好,凡是上完课后,都要反馈效果评估和学员建议给我,而且一直强调是每一次。 3 g, q+ m) w1 ]5 c1 a
第二种获得建议的方式,一般是在课程休息时间,我会去征询一些学员的建议,如果听到一些能够在课程上可以调整的内容,我会在随后的讲授中有所变通。
- i* \# M! B9 e# P; a1 M脸皮第六厚:不怕砸
* ^ F0 e) m( \8 L 培训师既在乎他的成功授课经历,但更在乎课讲砸的经历,如果心理调适能力不强,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2 ]& X! J- N5 e' t) F5 W 其实,再成熟的讲师也有课讲砸的时候,因为面对的学员需求都是在变化的,面对的培训环境也是变化的,培训师不可能完全控制所有因素。
. ?0 ^: S/ k# e. D 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认识清楚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情是分为两类: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的事情。培训师可以做的是可控制的事情,增强控制力最重要的思路就是“做好准备”,比如前期要有调研,确认需求,至少提前40分钟进培训现场准备器材、设备、熟悉环境等。 ) V n# o0 u" y6 u* Q' p
同时,讲砸课也是讲师的必修课,只有通过总结才能减少讲砸课的概率,送给大家一句话,“准备比资历更重要”,只有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具备高超的现场掌控能力,才能遇事不惊,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学员挑衅、高手在场、设备故障、突然停电等),最大限度地确保培训效果。
4 B" Z; ~' Q W ' }1 T% q* L7 o4 b" l
作者: 邹文强
# ~% w4 e! R1 ^0 J8 h# ]6 O国内知名管理培训师,美国国际训练协会(AITA)PTT授证讲师,,聚焦在中高层管理技能、班组长、营业窗口系列管理课程的培训。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各省市公司长期顾问,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特聘讲师,广州众行集团、中国总裁培训网、影响力集团等培训机构合作讲师,长期为通信(移动、电信)、电力、银行等提供各项咨询与培训服务。更多个人信息及资料请见“邹文强培训网,www.zouwenqiang.com.cn” % k [5 _/ A0 T5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