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中国最大IT企业绩效管理规范 [打印本页]
作者: pattey 时间: 2009-6-16 11:42
标题: 中国最大IT企业绩效管理规范
1、绩效管理工作的目的
2 ~; m7 X2 n' M- f& [( d) z
通过主管上级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工作绩效和员工发展等问题所作的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主管和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员工发展,确保个人、部门和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
7 E, ], o/ ? d
- y `( y% E& z2、本规范适用范围
( S$ }7 I9 L: D. f0 _
适用于各部门正式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人岗员工的绩效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 m D+ Y6 y- F8 n. w
+ T! @* {: m$ ^# E" \
3、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环节
) Q) q1 |0 K& ?9 k5 N7 g4、各环节的具体要求
: Q- \6 k- R6 @1 P, W$ A4.1 制定工作计划(建议时间:考核周期首月的第二周结束日前)
- \! \4 i( b4 r
直接上级在部门年度规划的基础上,把部门工作计划分解为每个岗位/员工的各项重点工作。员工应在本岗位重点工作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提出本考核周期的《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并与直接上级讨论确定,作为工作指导与考核依据。
( |# U5 `' g3 D
《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见附件1《绩效计划/考核表》的第一部分,此为建议模版,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应提前将调整情况在人力资源部备案。
4 H7 |+ Y: v% k: u
! U4 A- y7 \; i+ _7 H! @2 S! U+ `4.2 计划跟进与调整(时间:考核周期的全过程)
0 O3 t2 L$ O& Y0 l& ^: p. k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如出现重大计划调整,员工与直接上级应及时确认计划的更改,并重新填写《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重大调整是指以下情况:
. b/ M* n7 T, S- g( x% R
Ø 权重大于20%的工作任务取消或新增;
* ?/ Q+ ^; L6 mØ 现有任务权重变化(增减)超过20%。
0 j `' M% [0 j3 l0 j
& L3 Y3 p0 o% \4.3 过程辅导与激励(时间:考核周期的全过程)
# n. R- L# n: N1 C' h# Y直接上级应跟进员工计划执行过程,就绩效问题与员工保持持续的沟通,并定期(建议至少每月一次)与员工一起就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正式的回顾和沟通,帮助员工分析、解决计划执行中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 D) h! L' W; S# B" Y
- P- i4 U/ j3 _. `9 M$ D7 s& m+ ]8 N4.4 绩效评定
1 Z. j% \# Z7 F% N) Y { d8 x3 y
集团统一要求的两次绩效评定时间为每年的1月份和7月份。部门可根据岗位特点安排考核周期,但至少保证半年一次。
7 {( r6 E1 J7 e4 V% R! ~: h! T3 A
4.4.1 员工自评(时间:考核周期末月结束前一周)
# j) Q9 z5 o; S% {4 p: [
考核周期结束时,员工应对照《岗位说明书》和期初制订的《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从工作业绩和核心胜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述职和自我评价,填写《绩效计划/考核表》中的相关内容,并提交给直接上级。
, O% c. o6 J6 N
4.4.2 评定
. m% y/ ^8 g$ c; t. j, ~" K
4.4.2.1 对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的评定以两级上级评价为主(时间:下个考核周期首月第一周结束日前)(部门可考虑采用公开述职的方式)
" s: Z7 l3 |" H+ g" d( m0 P0 ZØ 直接上级应按照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绩效计划/考核表》的要求,参考员工自评和参与评价者(员工参与项目的leader、合作伙伴、客户等)的意见,对员工本考核期的工作业绩和核心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8 {& @4 Q) J$ n& v; \8 e
Ø 直接上级与隔级上级确认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
, M! Q' b3 E+ y% U/ u( X) x8 }3 q- Y
Ø 部门总经理最终校正、汇总、确认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并及时反馈给员工的直接上级。如需要更改员工考核结果,需与员工直接上级进行协商。
5 U' \- V' F5 \0 [: _1 r. W
4.4.2.2 对部级以上管理者的评定以公开述职和两级上级评价相结合
* Z( d! E. u+ p, }
Ø 部级管理者(含高级经理、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每年进行一次公开述职,时间安排在7、8月份,重点对管理能力进行评定(主管VP确定是否评定半年业绩)。1月份评定采用两级上级评价,重点评定过去半年业绩(如已评估上半年业绩,则评估下半年业绩,在两次半年业绩评估基础上,确定全年业绩评估结果)或一年业绩(如未评估上半年业绩,则评估全年业绩并确定评估结果)。
1 Z$ r% p% X4 _! f& a# S# XØ 高级经理/总监/副总的公开述职由业务群组/部门组织,总经理以上干部由人力资源部组织。
d/ j3 a/ Q5 E9 ~7 y9 H' u- s, g4.4.3 考核排序
L8 {( B- ^5 c
4.4.3.1 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考核排序要求
1 ? [3 i- ]' q5 r4.4.3.1.1 考核分组
. `3 o# c$ T" a; rØ 部门内参加考核排序的处级管理者人数多于5人时,处级管理者、职员岗单独分组排序;
6 f) a5 H, Y" Y a7 e8 t, C. NØ 已完成能力序列的,将在适当时机分序列评估(另行规定)。
# B% h+ D- `* N7 B; }! S! \/ a Z4.4.3.1.2 排序方案
( D8 A, X1 C6 E" dØ 集团统一要求的两次绩效评定,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评定等级分布比例如下:(部门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符合要求”的等级)
l, w8 O; A' {/ H: M/ q, E' h6 m4 M; k4 x
( ?. p/ a, B: I/ A$ i8 G
. N* B( I" Q( C- } z+ v* \
1 n/ m2 k: T' p1 Z ; J3 M t* V5 O0 }. ^6 C
等级 |
a7 \, P" k" }0 e# \% D
W3 o- H' I% C6 [优秀 |
; e- J4 U ^* T0 w" ^/ @/ O' M8 x 1 N2 Z& i. s D0 x- Z! m2 [
符合要求 |
9 Q \5 B K( }: Z9 J3 T7 x- U6 h& P
! r) | u ]5 A& s2 ~9 E% T3 f
尚待改进 |
1 r; \5 Q" I5 U$ e0 l+ @7 }
, t- t3 ?- K' [: `- ]9 \/ h
9 J% z% P! Y! Y/ o. |- C% J! e9 c比例 |
1 h6 q1 Y0 N; d
9 y3 `7 j5 U. M9 X$ u( |20% |
4 e) |" x0 |% A6 r/ g! `
3 T/ T' k7 y p* S. m- f- _
70% |
; V6 V4 }7 \ d0 M# A& Z: {3 D
" ?! f+ i& U+ m; W1 B10% |
/ V+ k, d- c. O* B3 W; G+ b$ xØ 处级管理者小于10人时,可在“271”比例基础上灵活掌握(如无前可无后,有前必有后,少后必少前)。
9 {& Y# d- }9 }" t$ z4.4.3.2 部级管理者考核排序要求
0 C; D) }' f: \" y; l1 q9 q7 O
4.4.3.2.1 考核分组
: `& T3 S8 g# i# I1 I; S0 E5 z
Ø 总监/高级经理/副总在主管VP管理范围内的同级干部内进行排序;
7 G4 @5 ]) U# k1 H: WØ 总经理在公司同级别的总经理范围内进行排序。
1 N) i9 N% s) n+ W% k5 Q
4.4.3.2.2 排序方案
X3 M8 w) o+ i/ A! @1 mØ 业绩评估的排序比例必须与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相同,即按照271的原则。
8 P& S, B% h/ G6 K
Ø 管理能力评估的排序比例可在“271”比例基础上灵活掌握(如无前可无后,有前必有后,少后必少前)。
0 H+ G, e( R w- S: A+ M! _" k
4.4.3.3 几类特殊人员的考核排序
" y* i' j& s. ^& T
Ø 处于试用(见习)期的新员工:不参与绩效考核。
% m: j. W. ^1 P+ b: p6 A r: A* \$ M
Ø 新转正员工:转正满2个月及以上的人员应参加绩效考核与排序,转正不满2月的人员不参与绩效考核与排序;新员工转正时间以人力资源部审批时间为准。
" g" Z& {* M: c+ q
Ø 调岗员工:调入部门依据调出部门所做的“提前考核”结果,结合员工在本部门的表现进行考核。
9 a( g+ d! ?5 k8 ]+ e8 N3 f# V
Ø 休假人员:考核期内休假不到一半时间的人员,需要参与绩效考核与排序;休假超过一半时间的人员,参与绩效考核,但不参与排序。
u" Y2 e \0 p K# n- q7 {
. \! M: N2 N" |' p N4 g. M4.5 绩效反馈
" C* C5 _# N! a8 S4 l/ L9 u) I
4.5.1 直接上级绩效面谈(每财年至少保证四次绩效面谈)
( o) d- [. ~6 N9 \6 G. P
4.5.1.1 部门作出最终绩效评定结果后,直接上级应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下个考核周期首月第三周结束前),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员工制订改进措施,与员工确认本考核期的评定结果和下半年《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
5 v3 Y' y6 j9 r4.5.1.2 对于半年进行一次考核的员工,除了考核周期结束后的两次绩效面谈外,直接上级在考核期之间还需与员工进行至少两次的绩效面谈。
5 b3 x. u3 h( M$ @. t V4.5.1.3 直接上级需填写《绩效面谈记录表》(详见附件2),并及时汇总到部门考核负责人处。
3 r7 U' N {8 Q& l8 E; I4.5.1.4 对于绩效考核成绩为“尚待改进”员工,双方可以通过制订“绩效改进计划”来提高绩效表现,具体内容详见附件4:《绩效改进计划》。(本绩效改进计划也可以运用于计划执行过程。)
5 P3 s( m8 G0 V1 k. B( Y9 k
4.5.2 隔级上级绩效面谈
$ F8 Z1 ^, I/ r$ y }3 o4.5.2.1 每次绩效评定后,隔级上级应保证与处于“优秀”和“尚待改进”的员工进行隔级面谈。
; x7 v2 c+ _" W8 U$ n4.5.2.2 一年中,各级经理应与每位隔级下属至少进行一次正式的绩效面谈。
6 Y4 R$ [* Q% S# x注:绩效反馈后,部门总经理审核绩效面谈结果并再次确认绩效评定结果,提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审核各部门绩效考核成绩,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各部门。
$ _8 \. _) ~+ m+ C5 X" X
9 B& Q& ^' S# m+ C4.6 制订个人能力发展计划
) T# q. p6 Y! G" H; a' j( D9 M
员工根据绩效评定与反馈结果,填写《个人能力发展计划》(见附件3),并与上级最终确定。
2 K* O/ t$ t$ [# T
8 j% z. e+ g0 R" q9 x4.7 结果运用
( b8 t4 j) E6 y$ d4.7.1 奖金应用
7 Y f$ N5 T! q, ?" p- ~& F' ^' F
Ø 对于部级以上管理者,业绩考核结果与季度及年终奖金相关(如未作半年业绩考核,则季度奖金Q值为1)。对于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两次考核结果与季度及年终奖金相关。
# g7 q B; c% R2 \) y( T9 a, c' W3 D
Ø 各等级对应的Q值见下表,群组/部门可根据“符合要求”等级的细化方案确定对应的Q值,且必须保持均值为1。
" x* ?* u8 n1 d( {8 k7 @! g
# J5 B0 T2 O3 [* |- f$ d/ i9 v, Z
; U1 l$ y& F9 K4 M9 d. z8 r
" @; E+ [6 i; I8 q$ y
# ^5 v0 @( r. P' Q4 N7 {; v
k/ l5 L* @3 q, B! z
等级Q值 |
* b$ _+ R; t7 c% i9 W1 q
% p% F; Y" w4 F* p+ ^优秀 |
1 u8 D# k- c% K' x( Y4 b
1 V5 [' h, U" N. G8 h符合要求 |
9 y8 m) c% O& z9 C* o0 Q! h: P& z 6 z/ r4 G' N( o1 x) `& m
尚待改进 |
/ @& ]& n0 z+ P+ X& L
, ]) Y8 W1 u& c
% \. L4 N( r7 ], p处级管理者及以下员工 |
0 o$ w% _8 n" t- [
( W' E; Z/ D2 P, u' w$ y5 v4 _1.5 |
2 A0 U5 k& _ Y4 O1 _8 K 8 Z1 Q, i) l; x: F% }: Q
1 |
7 R0 n; e" _/ ]' X. \
6 y% T* C% @. K# ?7 q; [% {$ t+ q% x0 |
5 a9 |( W7 z% i: t
/ X" p" |. O E7 W" c
: q7 ^3 B# o# k f部级管理者 |
( V, }- s1 ^4 [* V& e
/ x+ H0 h# N# a( i1.2 |
4 D# p4 O6 ]. d0 H% p7 v3 ?/ P3 U
& e/ l- K* H5 I1 |
! N9 t6 O3 ]% ~6 {- S1 h) D& P# a 5 k* T& }/ u! U, F- Y0 e6 p
0.6 |
2 f! p: W( R1 C) |
4.7.2 其它应用
# A1 Y" R! O' c- K2 N; H绩效考核的结果还将作为培训发展、评选先进、职务升降、工薪调整、岗位调整、辞退的重要依据。
7 n) D6 ]9 V7 ?8 f: F- X; I+ }
备注:因业绩不佳而进行的转岗(部门内部或跨部门)与辞退,按照《对不胜任现岗位工作员工的处理规定》执行。
' @4 Y V' m- b1 n4 i! F
1 u: g" l! s) ]" Z& X! S
5、相关问题的规定
* U! ~' }: A- z# E& r1 q
5.1 绩效考核方案的个性化处理
% `6 g. N( W# t4 J3 y, s" c. N& o
业务群组/部门考核负责人应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提出个性化的考核方案(包括考核周期、考核内容、考核排序等),(见附件5:《部门个性化绩效管理方案》),经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后执行。
, O; Y. o0 H4 }5 v% @2 s
) [! N$ n7 t( P) O8 O* z
5.2 绩效考核的提前处理
& t# N1 @9 |- L& ]# \' n$ m( q2 _ ^1.9.1 在半年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提前进行绩效考核:
3 F" p7 y p3 G0 t
l 员工内调至不同部门或不同岗位:需根据计划进度要求达成的目标对员工前一阶段的工作绩效评价;此评价作为该员工在新岗位上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 Q" f; D2 O( ^* Ol 员工长期休假至考核期末或跨越两个考核期时,需要在休假前提前进行绩效考核;
@+ G7 |: I7 S. v. tl 员工在考核期中间离职时,需要进行提前考核,作为继任员工绩效评估的参考。
, v) |7 N5 Q8 x. a7 e4 q- m& y8 ~1 x1.9.2 提前考核成绩应与《绩效计划/考核表》等一整套绩效记录一起在发生上述情况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人力资源部主管客户经理。
. l+ Y" K u- O: l, l5 t) F
7 C! P7 Q" M6 D3 M$ M H" _4 }5.3 考核申诉
: B7 h+ L# ]! v0 o. I
员工如果对本期绩效管理工作(过程或结果)有重大疑义,可以在接到正式通知的15天之内,向部门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部门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了解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对申诉所涉及的事实进行认定,将事实认定结果和申诉处理意见反馈给申诉双方当事人,并监督落实。
2 I3 C. g( \! e8 [
' j" E7 k; P: k* h8 X/ L$ [; @
5.4 绩效记录
B. f6 q# Y4 J5 i
5.4.1 员工、直接上级和部门HR应保留相应的绩效记录;部门应在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并保存相关绩效记录,包括《绩效计划/考核表》、《个人能力发展计划》、《绩效面谈记录表》和《绩效改进计划》等;人力资源部将不定期检查各部门绩效记录管理情况。
& t0 [9 {7 E5 g5 T X" }( a5.4.2 为保证绩效记录的有效性,绩效记录原则上不允许涂改;若需要修改或重新记录,需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J7 c2 f* x0 Q. n! B- t# a
5.4.3 各级人员如因工作需要进行记录/档案的调阅/查阅,须经过员工所属部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的批准方可进行。
0 R/ O% ^# X% c4 v" x' |, Q5.4.4 绩效记录的保存期限为三年;对于超过保存时限的文件和记录,由部门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统一销毁。
% r) u- Y, h5 l2 G8 W
; e' ~1 y9 r* Y5 Z9 w1 R3 T2 [6、监督岗位:本规范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绩效管理岗监督执行。
, l/ N$ @5 f5 ~# [/ Q
* Y2 z! r$ a7 Z _6 Z: P8 w7、生效日期: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年×月×日。
/ u& h( d' P6 @; C! [$ Q
% u C2 s b& S
8、解释权限:本规范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 Y5 i* f8 X/ S7 E! M7 q, }
# W$ d2 X0 \5 h- d9 G4 G9 c来源:《中人网典藏版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大全》
_7 M# B+ }2 ` Q原价:1200元,现清库促销:600元
/ ^/ L3 u7 V1 w- d: N6 e010-59831663-917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