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b3 A$ V/ [2 {4 X1 ?- W
80后管理者,他们往往是这样一群人:高学历、科班出身、高革新力、思维敏捷,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营销和IT领域已经是行业精英。但在光环之下,他们和所有"少年得志"的年轻人一样,经受着社会的怀疑与考验。有句话说:人永远不可能超越年龄的限制。虽然80后管理者们的职场身份超越了年龄的限制,但心理状态却依然被年龄控制。心理,成为决定他们最终能否胜出的双刃剑。
【很"独"很自我】
心理分析:这是80后的一个共同特征,也被80后管理者在职场创立为一种"品牌"。在他们眼中,"我的风格很重要"。他们看重自我,看重个性,不那么在乎各种条件的制约。但表现出的"独",有时候也让前辈们头疼,他们似乎更愿意独自冲锋陷阵,而不愿意合作。有时会让人感觉 "自我中心"。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是他们需要通过保持自我独特性,来保护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往往是凭借独创性才在职场脱颖而出的,所以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模仿前辈,也不那么愿意循规蹈矩。在责任心和自我之间,他们也往往选择自我,比如完成一个项目,做了一段时间,感觉并不能显示他的才能,就会马上停手,绝不会坚忍的干完。这并非是"责任心差",而是他们不能容忍没有"自我价值"的工作。另外,80后的管理者们往往更加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而非所属的企业或老板。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你有权利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但"自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发展成长的。在职场中,一个不断在发展着的"自我",比一直死守着的"自我"更坚固。真正的独立是需要不断参考他人经验,在对比中不断丰富的。在看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时,也需要收集一些"大众"的特质:每月可以尝试用一种大众或前人的方式完成10%的工作,如果遇到困难,就请教有经验的人,不要换回自己的方式--这样的尝试,可以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增长你的职场弹性,培养责任心,有利于在人际中"去独化",也更有利于在工作方法的对比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套路。
对企业的建议:给这些80后们适度的光环和期待,如果过渡或不足,都会让他们更"独"更"自我"。尽量给他们更倾向独立运作的项目,特别是那些需要独创性的项目。在委任这些工作时,需要先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对这个工作的价值体验。尽量不要把80后管理者强硬的安排在一个需要耐性的岗位上,就算他们开始答应了,也很难坚持到底。反而,具有一定"攻艰性"的任务,更适合他们,也能为企业带来快速而实际的效果。另外,特别要提醒企业的是,让80后管理者感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一致的,非常重要,最好在任命他们的职位前,就明确的说明这一点。
【需要弹性空间】
心理分析:"求新求变"是年轻人的特色--这同样适用于80后管理者。无论是工作安排还是工作时间,他们都期望可以更灵活和有弹性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和新异刺激有关,变化性和弹性可以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另外,这也与80后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所习惯的世界,并不是那么注重规则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市场经济性格"-在规律中寻求变化,在正常中寻找例外,是他们流行的思维风格。所以"弹性",也成为大多数80后管理者的灵感来源,他们所管理的团队,往往都是快速激进,紧跟变化。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可以向企业申请更弹性的工作方式,但要注意使用项目管理来配合弹性的工作时间。在追求变化与创新的同时,注意寻找规律。
对企业的建议:如有需要,可以对80后管理者的团队采取"任务取向"的"弹性工作制",但要对任务进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把团队交给80后管理者,就尊重他们的管理方法,减少一些规则,减少干涉,但要注重沟通,可以要求他们定期做业务报告。另外,对80后管理者的激励政策,也需要有"弹性"和"紧跟变化",快速的培训,快速的计划,快速的反应,快速的奖励,快速的提升。激励方式多样一些,培训模式也需要常变化。
【爱好挑战权威】
心理分析:很多老板对80后的印象是:"想法莫名其妙,总是挑战我,觉得我的一些做法不对……"的确,在80后的眼中,绝对权威并不存在,他们对权威的态度是"没有挑战过,绝对不服从"。 所以在一些有明显管理漏洞的企业里,80后们常常会对60后、70后管理者有着群体性的对抗。因为他们比起前辈们,更了解什么是"竞争",他们自生下来起,就在学习"竞争"。而竞争的第一步,就是挑战权威。应该说:一个懂得挑战权威的人更具竞争力,开创性和革新力,更吻合管理者的特质。80后管理者也大都是在挑战的过程中,被老板赏识。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挑战权威的精神是可贵的,但在挑战前先要了解自己挑战的"动机",如果是为了表现自己,或出于情绪发泄,并不建议。挑战的出发点,应该站在"有见解"的基础上,需要有建设性。另外,需要注意方式和场合,挑战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你需要尊重对手,包括他的身份,场合与时间;需要先了解清楚对方的看法,然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企业的建议:80后对权威会挑战,并不等于他们不会服从。如果一个领导者可以赢得80后管理者的认同和信任,他们往往会非常服气。有调查显示,有见识,心胸开阔且不刻板的领导者,更能打动80后管理者的心,因为他们善于运用说服式的辅导,发挥柔性权威,来迎接他们的挑战。如果可以这样对待80后管理者,就会更多激发他们有建设性的意见,把挑战变成"头脑风暴",促进工作的拓展。而且 80后管理者的挑战,常常能够反过来会刺激公司的管理风格,让整个机制更加灵活有效。
【成就动机大于现实】
心理分析:80后管理者都是年轻上任,所以难免因为起点高,而成就动机过强。在心理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可以帮助一个人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成功。但如果动机太强,就会令人过于追求完美,而忘记眼前的实际。这是80后管理者一个很大的心理误区,会导致急功近利和盲目冒进。而且在工作规划中注重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规划,也容易导致失败。一旦遭遇工作挫折,他们容易一蹶不振。还有一部分人,"宁愿重来,不愿改错",一旦一个项目失败,就会整个丢弃,冲向另一个新项目,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平常心面对期待,保持适度的成就动机。把对成功的渴望,都化为详细的实施方法,例如:想出色完成手头的项目,就在广泛收集信息后,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用计划来替代渴望成功的冲动。另外,要允许自己犯错,虽然身为管理者,但毕竟工作经验尚浅,犯错很正常,只要对每一个挫折,都当考试修改错题来对待,从中学习,下次就能成功的越过去。不必揣测领导会不会因为你的一次错误而对你失望,领导都是看长远性选择人才的,反而,你需要学会向他们求助,这样更能显示你是一个遇挫能力强,有学习精神的可塑人才。
对企业的建议:对80后管理者进行一些挫折管理和挫折培训,在他们遇到工作难题时,给予一些"犯错"的空间,并可以适当的激励。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工作任务最终圆满完成,还能增加人才的忠诚度。
【人际观是"关注我"】
心理分析: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习惯了被人注意。在人际中,80后管理者的"被关注倾向"和"表现动机"都很高。他们希望成为团队中的核心,可以被接纳,被关注。但因为职场经验较浅,他们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善于换位思考,常常会把对自我的要求等同于对他人的要求,对意见的接纳度也较低。有时候,他们在团队中的身份会有些尴尬,作为管理者,他们有时候需要面对比他们大很多的员工,这些员工很难甘心服从。这个时候,80后管理者的"关注我"人际观会被忽视,他们的决策会受到阻碍。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用流程来管理,而不要用人来管。面对比自己大的员工,如果指手画脚,的确会招致反感和隔膜,最好的方式就是制定一个详细的工作流程,大家都按流程走,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出了问题能够有清晰的责任人,不需要那么多的主观判断。这样可以保持公正和开放,也能有效的让团队运转。另外,待人真诚,以德服人,这是千古真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喜欢被别人承认,只要可以满足员工这两个需要,无论他比你大多少,都会支持你。
对企业的建议:分配给80后管理者的团队,如果有很多60、70后的员工,需要给这个团队匹配一名亲和动机强的60、70后来做副手,主管团队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协调年龄差距带来的隔膜,也可以毫无阻碍的发挥80后管理者的能力。
【青鸟综合症】
心理分析:"青鸟综合症"是当今80中常见的一类职业困惑,而且高发于80后管理者之中。它表现为频繁跳槽,总是对自己现有的成就不满,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总认为"理想在别处"。就像童话《青鸟》,总是找不到心中想象的那只美丽的青鸟,于是一直不停的奔跑。这个综合症与职业倦怠有关,80后管理者的职业压力明显大于一般同龄人,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出更多的成就,来让身份名副其实。也就是因为这些过渡的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感到倦怠,一个任务完成,又出现重复的任务;一个长期的项目,似乎怎么做都没有进展……每当这些时候,他们很容易找不到自己身在职场的意义,而做出跳槽的决定。
对80后管理者的建议:对待"青鸟综合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晰的画出这只"青鸟"--也就是说,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份规划需要包括每一个阶段你期待的职位和工作性质,需要包括时间计划。当你身在一个岗位上时,你都知道并不是永远做这一份工作,但需要学到所有经验之后,才能离开。当你的职业倦怠出现后,给自己划定一个"留守期",让"想跳槽"的想法延长3个月再实施,你会发现那时你能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对企业的建议:在任命80后管理者时,需要参考他们的职业规划,给他们一个初始职位,如果他胜任,则在一定时期后给予升职。当他们在一个职位上停留了一段时间后,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还有发展的可能,这点很重要,可以有效防止跳槽行为的发生。当他们表现出职业倦怠时,培训机会和心理辅导都可以缓解"青鸟综合症"。另外,在任务的设置上,尽量给80后管理者一些短期任务,慢慢逐渐过渡到长期任务,可以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人在30岁前,都是"头撞南墙"的年纪,尚未完全定义的人生,有很多机会值得去尝试。80后管理者,是一群"职业人格"还在形成中的精英,就因为是进行时,所以自然会有一些问题,但也因为这些不稳定因素,而让他们充满了机会与生命力。有句话说"造物之前,必先造人",对于80后的管理者来说,成功的业绩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到趋于稳定和健康的"职业人格",它可以让你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